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990|回复: 8

农民日报报道湖南省津市市美丽宜居乡村“蜕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8-10 10: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上善若水 于 2022-8-11 07:43 编辑

湖南省津市市
   美丽宜居乡村“蜕变”

      整洁宽阔的乡村道路,花红树绿的生态环境,抬头可见的文明标语,洋房般的美丽庭院……走进湖南省常德津市市新洲镇五泉社区,眼前的景象恰如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美好乡村图景。

      

      五泉社区的新变化是津市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所结下的硕果之一。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津市市致力打造产业兴旺、干净整洁、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不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逐渐成为现实。近日,记者深入津市市进行实地探访,探寻乡村巨变背后的故事。


垃圾分类分出乡村整洁新貌


      乡村之美,不仅美在景观,更美在文明。在五泉社区的路旁,一栋被涂成彩色的小房子格外引人注目,这里就是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站。走进回收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四层的金属货架,货架上摆放着塑料盆、垃圾筐、洗洁精等生活物品,货架的对面是一个个水泥“格子间”,上面贴有农药包装废弃物、废旧金属、废旧纸品等标识,不同种类的垃圾按照标识分类住进“单间”,等待下一步的回收工作。


102134ia366md8widnw9z5.jpg

五泉社区垃圾分类站。

       一沓沓“绿色存折”被整齐码放在窗边的一张桌子上。据悉,“绿色存折”制度是津市市从2014年开始探索建立的有效推动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的一种模式,农民只要将分类处理后的垃圾上交,便可在“绿色存折”上零存整取,兑换奖励。目前,该项制度在津市市全域推行。翻开一张“存折”,上面清晰地记录着存兑物品的名称、数量、金额、余额等明细,并可换购货架上相应价值的日用品。据了解,在基础设施方面,津市市以村为单位,每村配备1台垃圾分类回收车、1个垃圾分类回收屋、1个“绿色存折”兑换点,逐步引导村民改变乱扔乱丢的陋习,推动环保观念深入人心。
      
      除了在模式上创新外,各村村级环卫自治协会的成立也调动了村民自治积极性,激发乡风文明新动力。毛里湖镇大山社区书记郑红霞说,2019年,大山社区环卫协会正式成立,协会会长和成员都是由大家推举出来的社区村民,协会聘请了保洁员专门负责公共区域卫生清扫、工作,进一步落实、规范环境卫生整治。

      目前,协会的资金来源于上级部门拨款和自筹,每户村民每年需缴纳50元的垃圾处理费,商户则需要缴纳100元。通过“绿色存折”、环卫协会等手段和措施,目前津市市农村垃圾分类覆盖率达100%,垃圾减量率达50%以上,垃圾转运成本下降50%以上。

房前屋后整治扮靓幸福农家

      绿植花卉将庭院装扮得如花园般美丽,大门上贴着的红对联、挂着的小灯笼彰增添着热闹的氛围,屋内窗明几净,一尘不染……这些细节无一不体现着整个家庭对生活的热爱与憧憬。房屋主人姜守汉透露,这幢房子是在2010年左右建造的,当时是先由政府统一对社区内民居进行规划和设计,再由村民各自建造实施,自家的这套房子建造费用约为13万元。“我自己本身就喜欢园林设计,所以就种了些花花草草定期打理修剪,没想到越长越好。”谈到自己的庭院“作品”,姜守汉黑黝黝的脸庞上瞬间挂满了谦和的笑容。

微信图片_20220810102133.jpg

姜守汉家的庭院绿化。


        近年来,通过乡风文明的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津市市遵循“美好环境从美丽屋场来”的定位,在扮靓村容家貌等方面进行了多项整治,让房前屋后旧貌换新颜。津市市开展了屋场整治、庭院整治等多项工作,将20-30户划分为屋场单元,采取政府以奖代补、村居自愿申报等措施,推动屋场建设,持续增绿补绿,推动老宅旧房提质升级。

      目前,全市已建成市本级美丽屋场39个,村镇级美丽屋场120余个,多彩庭院、绿色庭院1.1万户。同时,为了给村民们带来更宜居的生活环境,津市市坚持“首厕过关”带动“每厕过关”,做到建一户、成一户、实用一户,扎实推进改厕工作,目前累计完成农村改厕3.2万户。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津市市建造了11处集镇污水处理站和15座居民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农村生活污水基本实现“黑灰”分离(黑水指厕所粪污废水,灰水指厨房、洗涤、洗澡等生活污水)。

村民勤劳致富劲头足决心大

      打造美丽乡村,生态宜居是关键,群众增收是重点。为了让更多人的钱袋子鼓起来,津市市激活山水自然资源,带动二三产业提速发展,帮助农户获得经济效益。“巩固和拓展全面小康的建设成果,带领广大群众奔向共同富裕的幸福生活,是政府的使命所在、责任所在。”津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彭子晟告诉记者,“津市将持续在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上下功夫,力争以良好的产业发展成效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让农民群众持续增收致富。”

      位于毛里湖国家湿地公园南部的绿岛蓝湾是湖南省五星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园区,每年吸引着各地的游客前来旅游消费。园区内有一处特殊的市集,不收取任何摊位费,供周边村落的村民销售农产品和农副产品。

      药山镇杨坝档村村民崔敏正在摊位前吆喝着,为自家田里产的黄桃、西瓜、菜瓜、莲蓬头“打广告”。崔敏承包了村里的200多亩地,当应季农产品进入丰收期后到摊位销售。“旅游旺季的时候卖得最好了,一天最多可以卖千把块钱。”崔敏说,“通过销售这些农产品,我们家有了不错的收入,也重新盖了房子。”

微信图片_20220810102145.jpg
乡村振兴车间里,工人们正在忙碌。

      吆喝响,车间忙。十几公里外的乡村振兴车间正传出整齐悦耳的缝纫机声,哒哒哒哒响个不停。该车间主要从事服饰、配件、假发、玩具等加工组装生产,产品出口欧美、日本等地。车间里工人们神情专注,手脚麻利,已经生产包装好的装饰品被装在白色箱子里摆在一旁。杨坝档村村民马春梅也是工人中的一员,刚进入车间工作不久的她已经适应了这里的节奏。“我和爱人把家里的土地流转出去了,爱人退休在家帮忙照顾老人,我就出来打打零工。现在一个月的收入大概在3000多元,能覆盖一家人的生活开支。”马春梅说。

      据统计,目前,津市市已建设乡村振兴车间22个,吸纳就业人数867人。津市市乡村旅游、加工等产业日益壮大,也带动了激发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活力、新动能,帮农民引入致富“活水”,摸索出脱贫的新路子,促进农民勤劳致富。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祖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10 10:36:34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津市市已建设乡村振兴车间22个,吸纳就业人数867人。津市市乡村旅游、加工等产业日益壮大,也带动了激发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活力、新动能,帮农民引入致富“活水”,摸索出脱贫的新路子,促进农民勤劳致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10 16:51: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佳帖欣赏,为林会长点赞!为津市美丽宜居乡村“蜕变”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10 17:04: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10 17:3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10 21: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优秀作品,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10 21:46: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为老師佳作点赞!
mmexport4fa7cd1e502358fe43119250ac31b52f_1660139238497.jpe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12 14:0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津市五泉社区的新变化是津市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所结下的硕果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12 18: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图文并茂的佳作,欣赏学习。为好消息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2 01:53 , Processed in 0.03698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