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永志 于 2022-9-10 08:22 编辑
读张世英著《天人之际》(9) 程朱陆王哲学与西方近现代哲学(续) 【读书笔记】
朱熹宗孔嗣孟,集诸儒之大成
二、 宋明道学两派,一派程朱即程伊川(程颐)与朱子(朱熹)属于理学;另一派程明道(程颢)和陆王(陆九渊、王守仁)属于心学。讨论两派区分的历史意义,及其在哲学思想发展史的时代性上有无新旧之分。 1、一般人类思想史。人类思想发展的一般进程表明,宗教的发展在前,哲学的发展在后,而哲学史的一般发展进程又表明,形而上学本体论的探讨在前,具体的现实的人的探讨在后。(p320—321) (1)西方哲学史: 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和实证主义的创始人。他把人类精神的发展划分为神学的、形而上学的和实证的三个阶段。这里主要是从人类知识发展的角度来划分的,若从人的自由本质或独立自主性发展的角度来看,则人类思想的发展似乎也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神权受到最高尊重,人的独立自主性被放在他世或来世中,因而受到神权的压制;第二阶段,抽象的本质受到最高的尊重,人的独立自主性被放在抽象本质世界中,受到形而上学本体论的压制;第三阶段,从神权和形而上学本体论中解放出来,要求把自己的独立自主性放在现实的具体的世界中人才成为在时间现实中的、活生生的、真正独立自主的人。 马丁·海德格尔(1889-1976),德国著名哲学家。他把从柏拉图到黑格尔的哲学称为旧哲学,其哲学为本质主义哲学。海德格尔则要打破这种旧传统,不允许谈论什么超时空的永恒的抽象的本质,谈人就是谈时间中的现实的人的存在。海德格尔的反本质主义是西方现代哲学的主要特征之一。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形而上学本体论与反形而上学本体论,是西方近代哲学与现代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也是划分旧传统与新思潮的一个重要标志 。 (2)中国哲学史的相似处: 孔子所说的“天”系有意志的主宰之天,属于精神发展的第一阶段。老子所谓“道”,有形而上学的意义,属第二阶段。宋明道学有老庄影响,高于孔子,至少属于第二阶段。但因有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差别,所以具体地说:程朱理学大致属于形而上学本体论阶段,而陆王心学则具有第三阶段的思想闪光,有超过西方近代哲学的旧形而上学传统而又与西方现代哲学思想相近之处(p322) 2、宋明道学中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二派之间的差别及其历史意义。 (1)程朱理学:朱子的理颇有些类似黑格尔逻辑学的概念,除去它们各自的特点外,可以说,都是些逻辑上在先的抽象的本质概念。朱子关于理的学说,与西方哲学史上自柏拉图到黑格尔的“本质主义”,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类型的思想(p324)。应当注意的是,西方近代哲学中的形而上学是主客关系的形而上学。而中国程朱哲学缺乏主客关系的哲学思想,但我们却不能因此就说程朱哲学不可能有形而上学,我们只能说,程朱的形而上学主要不是建立在主客关系之上的形而上学。“我们在前面把形而上学的阶段叫作第二阶段,按这里所说则此阶段又可分为两个小阶段:一是以存在论为基础的形而上学阶段,中国古代哲学的形而上学属之;一是以认识论为基础的形而上学阶段,西方近代哲学的形而上学属之。”(p326) (2)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相同点是缺乏主客关系,缺乏认识论。但有一个极其值得注意的不同点,陆王心学不分形上形下,也可以说,在他们的哲学中,没有形而上的世界。陆象山强调人心即是理。杨慈湖(1141—1226)进而反对形上与形下之分。王阳明说的细致明确:“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此心在物则为理。”这样,在王阳明的哲学中就根本没有超乎人心和具体事物之外的抽象的形而上的世界。王阳明的哲学思想颇与海德格尔相似(p328)。海德格尔在西方哲学史上起了打破旧形而上学本体论的传统,把人从抽象本质世界中解放出来的作用,人的独立自主性被海德格尔拉回到了现实的具体世界中,王阳明在中国哲学史上也有着打破形而上学观点,把人心从抽象的世界中拉回到唯一现实的具体世界的首创精神(p328).王阳明和海德格尔的相通之处,我也许可以用一个名称来概括,即他们都有非形而上学的存在论思想(p329)。
王守仁“为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