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692|回复: 7

【博客搬家】蒙鲁豫十日行(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9-5 10: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蒙鲁豫十日行(上)
(原图片所在新浪网)
2008年8月


      2008年8月上旬,市政协农业产业化学习考察组专赴内蒙、山东、河南三省(区)学习考察农业产业化发展经验。考察组先后实地参观了内蒙古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公司、蒙牛乳业集团公司、山东寿光蔬菜产业、河南双汇集团公司、三全食品公司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就如何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与企业负责人及当地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座谈。
      考察结束后,考察组撰写了《蒙鲁豫农业产业化考察报告》,我个也多次留下我感兴趣的文字。


行内蒙


赤日炎炎塞外行,大漠阴山江南韵。
成陵何苦寻遗骨,鄂尔多斯笑深圳。
蒙牛九年九重天,昭君万里万代名。
碧海繁星映敖包,扬鞭跃马追白云。
钢城处处赏飞花,响沙湾里听驼铃。




谒成陵


      八月三日早晨,我们惜别稀拉穆仁大草原,途经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驰车近五百公里,于下午两点时分来到了成吉思汗陵。烈日当顶,摄氏38度。
     四十年前,读毛主席《沁园春 雪》,知道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元太祖铁木真,是一位叱咤风云、显赫一世的蒙古族政治家、军事家,是一位传奇性的历史人物。他戎马一生,创建了有史以来版图最大的蒙古帝国。
      成陵坐落在内蒙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甘德利草原上,距鄂市东胜区70公里,距包头市185公里,这里绿草如茵,一派草原特有的壮丽景色。面前的是成吉思汗骑马铜雕和古色古香的门牌坊。远处的陵园主体坐北朝南,殿宇飞檐,金碧辉煌。
     进了门牌坊,打着阳伞,挥汗如雨,导游娓娓导说,登完火炉般的九十九级花岗岩台阶,我们到了陵园主体建筑。主体建筑由由仿元代城楼式的门庭和三座蒙古式的大殿与之相连的廊房组成,建筑雄伟,具有浓厚的蒙古民族风格。建筑分正殿、寝宫、东殿、西殿、东廊、西廊6个部分。整个建筑具有蒙古民族传统建筑艺术风格,显得雍容大方,分外壮观。
      中间正殿高达26米,平面呈八角形,重檐蒙古包式穹庐顶,上覆黄色琉璃瓦,房檐则为蓝色琉璃瓦;东西两殿为不等边八角形单檐蒙古包式穹庐顶,亦覆以黄色琉璃瓦,高23米,整个陵园的造型,犹如展翅欲飞的雄鹰,极显蒙古民族独特的艺术风格。
  进入正殿,正中有5米高的成吉思汗塑像,银须飘胸,目光灼灼,气概英武。塑像背后的弧形背景是“四大汗国”疆图,标示着700多年前成吉思汗统率大军南进中原,西进中亚和欧洲的显赫战绩。
  来到后殿,后殿即寝宫,4个白色蒙古包式的大灵包抢人眼球,灵包外面蒙着金黄色的缎套,居中的灵包中安放着成吉思汗及其夫人的灵柩,东西两边灵包是成吉思汗的两位胞弟的灵柩。成吉思汗的灵柩是一个银棺,上缕蔷薇花纹。银棺用金锁锁着,放在一个方形的石台上。棺的右侧放着一把2尺多长的战刀,左侧放着弓箭,这些都是成吉思汗生前使用过的武器。
  东殿安放着成吉思汗的第四子拖雷(元世祖忽必烈之父)及其夫人的灵柩。自窝阔台及其长子之后,蒙古族皇帝都是拖雷的子孙,所以其地位极为显赫。
  西殿供奉着象征着九员大将的九面旗帜和“苏勒定”。苏勒定即为大旗上的铁矛头,成吉思汗南征北战中,用它指挥过千军万马,传说成吉思汗死后,其灵魂便附在其上,因此在蒙古人民的心目中,苏勒定是十分神圣的。
  在正殿的东西廊中有大型壁画。描绘了成吉思汗出生、遇难、西征、东征、统一蒙古各部等重大事件。壁画还表现了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统一中国,定都北京,于公元1271年正式改国号为元,并追封成吉思汗为元太祖的盛况。
    从陵园东侧走过去,平台上展放着成吉思汗时期的遗物--木制双轮巨车、铸铁锅、铁制战车轮等。
      在烈日的照耀下,陵园里丛林茂密,芳草萋萋。放眼望去,陵园正南处矗立着一座独具风格的白塔,导游说曾是成吉思汗陵旧址,当成吉思汗灵柩移置到现在的成吉思汗陵后,蒙古族人民在此地建立了这座白塔以示纪念。
      导游郑重地告诉我们,陵园东去一公里处,还有成吉思汗敖尔敦(行宫),是仿照成吉思汗1206年即大汗位时的行宫布局而建造的,人们又叫它“元代村”。行宫由迎宾牌楼、大宫门、金顶大帐、左右侧展、选汗高台、射猎场、赛马场等部分组成。
      可惜时间不够,太阳太烈,我们只能留下遗憾,踏上去鄂尔多斯市的征途。




游”三孔”


      八月六日正午,我们终于来到了“东方圣城”——曲阜。囫囵午餐,已经十二时半。顾不得烈日高温,徒步匆匆向孔庙奔去。
      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我们早就知道,曲阜之所以享誉全球,是与孔子的名字紧密相连的。孔子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文化逐渐成为中国的正统文化,并影响到东亚和东南亚各国,成为整个东方文化的基石。
      这里有一座巨大的宫殿式建筑——孔庙,有中外历史上罕见的世袭了七十多代的贵族府第——孔府,有一片比曲阜县城大一倍的园林墓地——孔林。孔庙、孔府、孔林简称为“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因其在中国历史和世界东方文化中的显著地位,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于1994年12月被收入《世界遗产名录》。被世人尊崇为世界三大圣城之一。


孔庙,走中轴线,
从奎文阁、十三碑亭、杏坛、大成殿,
再到两庑的历代碑刻

      来到孔庙,我们的游览,按照中轴线上的奎文阁、十三碑亭、杏坛、大成殿一直到两庑的历代碑刻。孔庙内的圣迹殿、十三碑亭及大成殿东西两庑,陈列着大量碑碣石刻,特别是这里保存的汉碑,在全国是数量最多的,历代碑刻亦不乏珍品,其碑刻之多仅次西安碑林,所以它有我国第二碑林之称。
      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在中国,几乎是每一个省府或县城,都有一座孔庙,但是规模最大的一座在曲阜。坐落在曲阜城内,其建筑规模宏大、雄伟壮丽、金碧辉煌,为我国最大的祭孔要地。孔子死后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其故宅改建为庙。此后历代帝王不断加封孔子,扩建庙宇,到清代,雍正下令大修,扩建成现代规模。庙内共有九进院落,以南北为中轴,分左、中、右三路,纵长630米,横宽140米,有殿、堂、坛、阁460多间,门坊54座,“御碑亭”13座。
      大成殿是孔庙的正殿,也是孔庙的核心。唐代时称文宣王殿,共有五间。宋天禧五年(公元 102年)大修时,移今址并扩为七间。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徽宗赵佶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语义,下诏更名为“大成殿”,清雍正二年(公元 1724年)重建,九脊重檐,黄瓦覆顶,雕梁画栋,八斗藻井饰以金龙和玺彩图,双重飞檐正中竖匾上刻清雍正皇帝御书“大成殿”三个贴金大字。殿高 24.8米,长45.69米,宽24.85米,坐落在2.1米高的殿基上,为全庙最高建筑,也是中国三大古殿之一。 
      杏坛位于大成殿前甬道正中,传为孔子讲学之处,坛旁有一株古桧,称“先师手植桧”。杏坛周围朱栏,四面歇山,十字结脊,二层黄瓦飞檐,双重半拱。亭内细雕藻井,彩绘金色盘龙,其中还有清乾隆“杏坛赞”御碑。亭前的石香炉,高约1米,形制古朴,为金代遗物。


孔府,仅次于明、清皇帝宫室的最大府第



      接下来游览孔府。
      孔府西与孔庙为邻,是孔子世袭“衍圣公”的世代嫡裔子孙居住的地方,是我国仅次于明、清皇帝宫室的最大府第。现在,孔府占地240多亩,有厅、堂、楼、轩等各式建筑463间,分为中、东、西三路。东路为家庙,西路为学院,中路为主体建筑。中路以内宅为界,前为官衙,设三堂六厅(大堂、二堂、三堂,管勾厅、百户厅、知印厅、掌书厅、典籍厅、司乐厅);后为内宅,设前上房、前堂楼、后堂楼、后五间。最后是孔府的花园,是历代衍圣公及其家属游赏之所。
      大堂是衍圣公的公堂,内有八宝暖阁、虎皮大圈椅、红漆公案、公案上有公府大印、令旗令箭、惊堂木、文房四宝等。两侧是仪仗,气象森严可畏。七十二代衍圣公孔令贻的住宅和房内陈设保存完整。府内所藏历史文物十分丰富。其中最著者为“商周十器”,亦称“十供”,原为宫廷所藏青铜礼器,清高宗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墒赐孔府。


孔林:世界上延时最久,面积最大的氏族墓地:
孔子墓“挟子抱孙”


      从孔府出来,衣衫湿透,但兴致极佳,乘上大巴驰向曲阜城——孔林,刷卡进大门,乘上八人电瓶游览车,在绿荫中悠悠而行,偶尔一丝南风送来少许凉意。灌乔木相兼的绿林中,遍地是高低不等大小不均的墓碑,路边的清晰可见“孔***多少代”刻字。
      孔林本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延时最久,面积最大的氏族墓地。孔子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四月乙丑,葬鲁城北泗上。其后代从冢而葬,形成今天的孔林。从子贡为孔子庐墓植树起,孔林内古树已达万余株。自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对孔林重修、增修过13次,以至开成现在规模,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周围林墙 5.6公里,墙高3米多,厚1米。郭沫若曾说:“这是一个很好的自然博物馆,也是孔氏家族的一部编年史”。孔林对于研究中国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丧葬风俗的演变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游览车在孔墓前停下,游人们在三座大土丘前烧香磕头。
      孔子早年丧父母,中年丧妻,老年丧子,人生的三大悲全让他遇上了,于是他就命弟子把他葬在他儿子旁边,孙子在自己对面,位置刚好是“挟子抱孙”之像。那时还是“墓而不坟”(无高土隆起)。到了秦汉时期,虽将坟高筑,但仍只有少量的墓地和几家守林人。后来随着孔子地位的日益提高,孔林的规模越来越大。东汉桓帝永寿三年(公元157年),鲁相韩勅修孔墓,在墓前造神门一间,在东南又造斋宿一间,以吴初等若干户供孔墓洒扫,当时的孔林“地不过一顷”。到南北朝高齐时,才植树600株。宋代宣和年间,又在孔子墓前修造石仪。
       元文宗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孔思凯主修了林墙,构筑了林门。明洪武十年(公元1684年)将孔林扩为3000亩的规模。雍正帝八年(公元1730年),大修孔林,耗帑银25300两重修了各种门坊,并派专官守卫。据统计,自汉以来,历代对孔林重修、增修过13次,增植树株5次,扩充林地3次。整个孔林周围垣墙长达7.25公里,墙高3米多,厚约5米,总面积为2平方公里,比曲阜城要大得多孔林作为一处氏族墓地,2000多年来葬埋从未间断。在这里既可考春秋之葬、证秦汉之墓,又可研究我国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丧葬风俗的演变。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午三时,大巴向泰山进发。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5 10:53:06 | 显示全部楼层
赤日炎炎塞外行,大漠阴山江南韵。

成陵何苦寻遗骨,鄂尔多斯笑深圳。

蒙牛九年九重天,昭君万里万代名。

碧海繁星映敖包,扬鞭跃马追白云。

钢城处处赏飞花,响沙湾里听驼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5 10:5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府,仅次于明、清皇帝宫室的最大府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5 11:5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写得可观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5 11:5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参观考察历史文化古迹,写出许多美文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6 16: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经济看文化,看了现代看历史,考察内容丰富多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6 20:3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政协邱渭波 发表于 2022-9-6 16:19
看来经济看文化,看了现代看历史,考察内容丰富多彩,

托政协的福,政协组团,单位出资。同行八位,回常德不久就有两位聚不拢了:一位带队的政协副主席,一位特邀常委(大局局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16 10:3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曾巧中 于 2022-9-16 10:34 编辑

     几句七言诗,就把内蒙古天蓝、地广、历史和经济等等,都一一刻画出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1 14:41 , Processed in 0.03627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