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永志 于 2022-9-19 13:33 编辑
岁月留痕(2) 深圳考察学习
1987年10月在深圳国贸大厦前留影
这张照片是我第一次到深圳考察学习,石门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张鹏举为我拍摄的。他的照相机高级,我称它为“长炮筒”,他介绍说人在几十层高楼下面照相,高楼都能进入相片。考察学习期间,我和他一起活动时间多些,我们算是老朋友,我到石门出差,都是他接待。他老家在四川,是一个老同志。当年石门县委宣传部有一批人热心李自成归宿问题讨论,张部长是其中之一,我没少听他给我上课。他还到过湖北九宫山、陕西米脂等地,参加李自成归宿问题讨论。这一次,我也占了他一些拍照片的方便。时间无情,张部长作古多年了,他为我拍的照片也就剩下了这一张。现在到深圳,再也显不出国贸大厦如何高了,往往我拿出这张照片作证,大家相信了!
1987年国庆节以后,常德地委宣传部部长蒯定勋带队,组织宣传系统的负责人到广东沿海学习考察,具体到广州、深圳、珠海、中山几个地方。参加人员,地委宣传部还有老部长杨杰,地委宣传部系统各单位负责人,10个区县市委宣传部都有人参加。第一站从长沙坐火车到广州,当即转车去深圳。下车前,大家相互提醒,在火车站候车千万别乱扔垃圾,乱吐痰,否则罚款五元。下车后,集体买盒饭,吃了再转车。一个部长还重复提醒“别乱扔饭盒”,但找不到垃圾桶,离开又担心行李不安全,大家都“悄悄处理了”;这个重复提醒大家注意的部长吃饭慢,等他吃完,他确实认真地四处寻找过垃圾桶,结果没有找着,这时正在催他上车,不得已在一个偏僻地方扔下了饭盒。太巧了,他被从旁边闪出来的戴红袖的卫生监管员逮住了,乖乖地被罚款5元。——实在太冤,好多人都是随手扔掉的;在那个年代,对于我们内地人,5元钱也不是一个小数字。这个部长被罚款的事成了我们这一行饭后茶余的笑料。
1987年10月深圳考察学习结束后,返回广州, 三个宣传部的同事游览越秀公园时合影留念。
深圳国贸大厦,是当年深圳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我们谈论比较多的话题。这次考察学习时间,正好遇上了中秋节(1987年10月7日,农历丁卯年八月十五),考察组安排下午自由活动,晚上登国贸大厦的旋转餐厅,每人票价30元。30元,这对于我们无疑天价。市直单位一个局长见识广,宽慰大家,说下午自由活动没有安排吃晚饭,到旋转餐厅肯定有晚饭吃。有人说,只听说是喝茶,随着转一圈就结束了。这位局长不相信。进大厅后,有桌子,有座位,每个人有一杯加冰块的矿泉水。这时说没有饭吃的同志高兴,自己的观点被证实正确,确实只喝“茶”,——加冰的矿泉水。不一会儿,服务员上热茶了,说有饭吃的局长反悲为喜,说话了,“等着吃饭吧,广东人习惯先上茶,后上菜开饭。”但只过几分钟,我们桌子上的茶撤走了,说是上错了。我们彻底死心了,专注远处的风景,有人指着远处的灯火说那是是香港,我暗自思忖:什么时候能亲自去走走,亲眼去看看?随着旋转餐厅旋转一周,确实有人吃饭赏月,但不是我们只交了30元钱门票的客人,我们下楼后只得各自找地方吃晚饭。
我记得的在深圳的主要活动有到深圳市委参观学习,大院门前的孺子牛的雕塑,觉得有新意,被大家委实赞扬了一番。深圳市委宣传部安排了一次座谈会。游中英街,每人兑换200元港币,买一种叫“高尔夫”布的人多。退休后到深圳和儿子一起打拼的老常德市的文联主席接待大家吃了一餐饭。深圳市委宣传部联系的老家在中河口的一个陈老板安排我们乘快艇游澳门一周。参观学习心得,一种意见认为深圳从一个小渔村突然发展到这个样子不简单;也有一种声音,深圳赚的不是外国人的钱,而是赚的内地人的钱。
1987年10月16日,全体考察学习人员在深圳合影留念。
查百度,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的历程: 1980年3月末,国务院在广州召开广东、福建两省工作会议,研究并提出了试办特区的一些重要政策,并同意把原拟的“出口特区”名称改为“经济特区”。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这一天,即成为深圳经济特区成立日。深圳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为1980年至1985年,主要特点是局部改革、单项突破。 第二阶段为1986年到1991年,主要特点是配套改革、全面推进。第三阶段从1992年到1997年,主要特点是体制创新、建立框架。常德地委宣传部系统的这次考察学习是深圳特区发展的第二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