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毛远志,是毛主席四弟毛泽民与结发妻子王淑兰的女儿,也是毛主席唯一的亲侄女。
毛远志1922年出生于湖南老家韶山冲,小的时候由于父母都忙于革命工作,没太多时间管她,所以养成了假小子的性格,经常和堂哥、堂弟在一块打闹,伯母杨开慧看着泥猴一样的毛远志,还给她取了一个爱称:野妹子。
对于童年,毛远志印象里是美好的。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她能见到父亲的时候太少了,毛远志小的时候,毛泽民只回过韶山冲两次;第二次回家的时候毛远志只有5岁,而这一次毛泽民只在家里住了5天就走了,直到很久之后,毛远志才知道,原来父亲回家是为了秋收起义筹集经费。
这也是毛远志最后一次与父亲相处了。
大革命失败后,韶山冲一片白色恐怖,王淑兰只好带着自己女儿离开故乡东躲西藏;可是在1929年,王淑兰还是被捕了,当时不到7岁的毛远志和母亲一块被关进了长沙陆军监狱。
1930年7月,红军攻打长沙,王淑兰与同志们乘机一块越狱,毛远志也和母亲一道逃离了虎口。
之后毛远志母女俩奔波于长沙、华容、沅江等地。王淑兰即使在这种极端情况下,依然帮组织上做着交通员,传递情报。
1931年,组织上告诉王淑兰,毛泽民正在上海公干;于是王淑兰带着毛远志去上海寻找毛泽民。

可是遗憾的是等王淑兰母女赶到上海的时候,毛泽民已经离开上海去往了中央苏区;王淑兰又不得不带着孩子回到华容,可是在半路上王淑兰盘缠用完了,当时她还带着另一名烈士的遗孤,于是王淑兰忍痛把毛远志送到当地一家富户去做童工。
一直到1937年秋,毛远志已经15岁了,父亲毛泽民通过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联系上了王淑兰母女,最后,毛远志被父亲接到了延安,而王淑兰则继续留在当地从事革命工作。
可是等毛远志好不容易到了延安,以为终于可以见到父亲的时候,一问才知道,毛泽民在两个月前已经被派往了新疆工作。

毛泽民烈士
02、
到达延安后,毛主席亲自为毛远志等人接风,当得知毛远志在湖南没有上过学后,毛主席当场给毛远志做了一个测试,才发现15岁的毛远志真的一个字都不认识,于是只能先安排毛远志到鲁迅小学读书扫盲。
毛远志虽然一直没有读过书,但是她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她在鲁迅小学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就学完了小学五年级的课程。
她从鲁迅小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军委二局做机要秘书。
毛远志虽然是毛主席的亲侄女,但是她很少主动去找毛主席,从来都是毛主席叫她,她才会去看望自己伯父。
也正是在延安,毛远志遇到了后来和自己相伴一生的爱人——曹全夫。
抗战爆发时,曹全夫原本在山东安丘中学读初三,当时正好有北京和天津的大学生流亡到安丘,在大街上宣讲救亡图存的道理,号召人们奋起抵抗,坚决不做亡国奴。
曹全夫深受鼓舞,于是决定和小伙伴们一块投奔革命圣地延安。
曹全夫和毛远志是在延安和平医院住院时认识的,两个病友就这样通过闲聊,慢慢地擦出了火花。

开国大校曹全夫
03、
而正当毛远志与曹全夫想乘着抗战胜利的当口举行婚礼时,却接到了噩耗,自己父亲毛泽民在新疆牺牲了。
毛远志忍不住放声大哭,之后更是大哭了一场。
几天后,毛远志向毛主席走“后门”,提出她和曹全夫想去东北工作。
为什么这件事情要找毛主席“走后门”?
这是因为曹全夫是被分配到八路军总部的,他只是因为生病,才一直留在延安;既然他有单位,又怎么能随便去东北呢?
所以毛远志才找到自己伯父,走这个“后门”。

毛远志
毛主席对毛远志与曹全夫愿意去更艰苦的东北工作非常支持,爽快地“开了后门”。
不仅如此,毛主席当得知毛远志和曹全夫准备在去东北的路上举行婚礼后,不但送给了毛远志一件皮大衣,还把自己那匹听话的棕马送给毛远志夫妇作为结婚离婚,目的是让他们在去东北的路上不要那么辛苦。
要知道战争年代,结婚仪式非常简单,有的甚至两卷铺盖一合,就算结婚了;毛主席送毛远志两口子皮大衣和马,这已经是非常厚重的礼物了,除了伯父对有志气的侄女的鼓励,还有一点就是心疼这个才失去父亲的孩子。

对越自卫反击战
04、
建国后,毛远志两口子一直信守“不靠家庭,不搞特殊”的准则。
1955年,曹全夫被授予大校军衔;其实曹全夫参加革命时间很早,还曾经做过朱德总司令的参谋和军事秘书,以他的资历和能力,之后完全可以继续晋升少将,但是曹全夫都把机会让给了其他同事。
不仅如此,曹全夫在生活中也非常低调,回到老家时从不告诉别人自己的妻子是毛主席唯一的亲侄女。
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曹全夫父亲毛远志去世好几年后,经过媒体曝光,老家的人才知道原来曹全夫是毛主席的侄女婿。
而毛远志也同样如此。
按理说,作为毛主席唯一的亲侄女,她可以随时去看望自己的伯父,但是毛远志一直恪守着从延安时代开始的守则:伯父不主动叫,自己就不去。
1971年,毛远志不顾自己体弱多病,依然第一个报名自愿去江西干校工作;她还把自己的名字改为“阮志”,也很少在儿女面前谈论毛家的事情,甚至她还把自家与毛主席的合影都锁在柜子里,就是担心孩子们拿出去“显摆”。
毛远志与曹全夫的谨慎低调的作风也遗传给了自己的孩子。

毛远志的幼子曹耘山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时正在前线某军担任营长,战争爆发后曹耘山第一个报名参加突击队。
在整个自卫反击战期间,曹耘山作为营长可谓每战必争先,虽然该营一口气攻占了越军三处阵地,但是代价就是作为营长的曹耘山身负重伤,在后方医院住了一个多月才康复。
而正在团里准备为曹耘山请功翻阅曹耘山档案才发现,原来平时这个沉默寡言低调的曹营长竟然是毛主席的侄外孙。
不久之后,毛主席侄外孙作战中勇猛无畏身负重伤的消息就传遍了全师,知道这件事的军人都对曹耘山竖起了大拇指,表示不愧是毛主席的侄外孙。

曹耘山
05、
1990年,做人低调的毛远志女士因为癌症而去世,享年68岁;2017年开国大校曹全夫病逝,享年97岁。
毛远志和曹全夫共育有三子一女,长子曹志卫,次子曹宏(曹耕山),三子曹耘山;女儿曹立亚。
曹志卫转业后长期供职于人民邮电报社、曾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任副秘书长。
次子曹宏,1948年出生,1970年入伍,1971年入党。退休前为国防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三子曹耘山,1949年在北京出生,1979年以营长身份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全营荣立集体二等功,曹耘山获个人三等功。
1983年,曹耘山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毕业后,回到部队某部担任参谋长。1988年转业到地方。

目前担任湖南红色记忆文化基金会理事长,湖南红色大本营培训中心名誉校长。
女儿曹立亚,16岁入伍,转业后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以普通干部身份退休。
以上就是毛主席唯一亲孙女毛远志女士一家的情况,大家有什么想讨论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