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上善若水 于 2022-11-2 07:58 编辑
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优势所在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始终有着目光长远的战略规划。1954年9月,毛泽东在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词中就提出,准备在几个五年计划内,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1959年底,毛泽东首次较完整地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思想,要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在如何实现现代化的问题上,周恩来在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两步走”的战略规划,邓小平在1984年会见参加中外经济合作问题讨论会的全体中外代表时,提出了新的“两步走”的战略规划。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规划,来实现中国到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 党的十九大和二十大对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后的30年再次进行战略谋划,提出了两个15年的战略规划,并根据中国发展实际,将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提前到2035年,而且21世纪中叶时,中国的发展目标确定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此谋划的基础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中国共产党70多年的执政历程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考,从来都是目光长远,时间跨度以十数年、数十年甚至上百年为单位。在长远战略目标和具体战略规划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呈现出了接续激昂的奋斗历程。可见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优势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