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龙
井
白龙井,位于临澧县东北边境10公里的烽火乡白龙井村。
白龙井村原名庞家村,村里百千户人家,靠种田捕鱼为生。村里头有一口井,井水甘甜清洌,不论多么干旱,井水从未干涸过。
话说唐代神龙元年(705年),庞家村这口水井旁边有一棵老槐树,盛夏之时人们都喜欢在树下乘凉——谈经入白。村里有位秀才,姓庞名天驹,因为科考在即,时常坐在树下苦读诗文。这一天,庞天驹又在树下苦想诗文,几个在井边玩耍的少年发现一条白蛇,拿着石头棍棒捉打,眼看小白蛇会遭殃,庞天驹便上前制止言道:“不要打了,好歹也是一条生命,算了放了它吧。”几个孩子也很听话,立即把小白蛇放了。几天以后,庞天驹正在树下读文章,一位身穿白衣的后生,一瘸一拐地来到他身边对他言道:“兄台是在备考吗?”天驹点头称是。白衣少年坐在他的身旁,又对他言道:“小生姓海名志伟,也是准备应考的,只因一人关门读书,大脑不清醒,便走出来散散心。”天驹见他也是读书人,便搭起话来,越说越投机,不知不觉聊到天黑。两人约定,第二天依旧在树下相见,一起谈文说诗。此后,他俩便成为好友,经常在树下相聚。渴了就从井里打水喝,饿了天驹在家中打来饭菜充饥。不知不觉过了月余,一日海公子对天驹说:“兄台,恕我直言,以你现在的诗文,肯定与前二年一样难逃名落孙山!”天驹一听,眉紧皱便上前求计。海公子看着天驹愁苦的样子,沉默许久,忧心忡忡地来回走了几趟,咬了咬牙说:“罢!罢!罢!看来也是天意。”长叹一声告诉天驹,自己是东海龙王之子,因这口井直通东海,那日出来游玩,被几个少年捉住,还差点伤了性命,幸亏兄台相救才逃过一劫。感念兄台救命之恩,便想助恩人一把,但没想到,以兄台眼下的文才,即便十年也未必高中。每到年七月十五,我父王都会给我们兄弟讲解即将科考之题。兄台可在七月十五月圆之时,到这井旁有一出口,外盖龙草,兄台可去草直奔龙宫讲解,绝对能榜上有名!但这是天机,泄露出去恐对小弟不利!兄台切记,说完化作一条小白蛇滑入井中。
转眼到了七月十五,中元鬼节。待井旁无人月亮升起,天驹便按小白龙指的办法,在井檐上通口直奔东海听课。这一年科考,天驹果然高中,后来官居二品。天驹思念小白龙的恩德,每年都要到井边等候海公子出现。一日得一梦,梦见小白龙对天驹说道:“只因泄露天机,玉皇大帝大怒。我今已派往此地做了土地,还望兄台助我一臂之力,在井边修建一座土地庙让我容身!”天驹爽快答应。第二天,天驹拿出自己的薪银,在井边建起一座土地庙,并在井檐石头上刻了三个字“白龙井”。由于小白龙土地的保护,泉水也越来越清洌甘甜,庞家村风调雨顺,人丁兴旺,五谷丰登。由此,十里八乡百姓天天烧香叩头,香火不断,庞家村也随之改名为白龙井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