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陈爱玉 于 2022-11-7 14:22 编辑
解读人身安全保护令
新规新亮点!(二)
中华民族历来有重视家庭美德的优良传统。家庭文明建设和家教家风引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文化方面的核心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了“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禁止家庭暴力”等内容。依据反家庭暴力法和《关于加强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2022年7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发布了《关于办理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新规)。该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的基础上,在人身安全保护令的申请、审查、作出、执行等方面作出了更加详尽的规定,重点突出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的预防功能和时效性要求,更大程度上发挥人身安全保护制度的作用,维护家庭暴力受害人的合法权益。近日,人民法院结合近半年来的司法实践,通过以案释法,解读这一人身安全保护令司法解释的亮点:
二.申请保护令的证据形式多样
张先生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称妻子关女士在收到自己的离婚起诉材料后,持菜刀砸碎了自己及其父母居住房屋内的窗户、家具、家电、灯具等大量物品,并带人威胁张先生及其父母。关女士吵闹、威胁、打砸的行为,给张先生及其父母造成了人身伤害、精神折磨和财产损失,经几次报警,关女士均无悔改表现,故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审理过程中,法院向公安机关调取了出警记录,张先生还主动提供了安装在家中的摄像头拍摄的关女士打砸视频,视频完整记录了关女士打砸的过程。法院还询问了张先生与关女士的未成年子女,子女用自己的视角描述了事情发生的经过,并表现出了对母亲的恐惧。 最终,法院结合证据,认定关女士存在对张先生及其父母实施家庭暴力的行为及现实危险,并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 以案说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规定,认定家庭暴力的事实可以依据公安机关出警记录、告诫书、伤情鉴定意见等证据。新规第六条以列举的方式具体规定了人身安全保护令“相关证据”,将能够证明申请人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现实危险的证据明确列明。 明确人身安全保护令证据的表现形式,指引了受害人在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危险时,在哪些方面着手保留和收集证据,避免了因申请人举证能力不足而导致不能及时获得司法救济,也有利于法院在有限的时间内用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精准地调取相关证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