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358|回复: 6

昔日的荣家河(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11 20:0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陈哲先生 于 2022-11-11 20:11 编辑

     昔日的荣家河(中)
            文/罗宏福

      荣家河小镇解放前设有初级小学,1949年解放后成立了高级小学,吸纳周边几里地的农家子弟来上学,几十年间从这所小学毕业的学生,有的升了中学、大学,成为公务人员、军人、文教科技工作者,等等。这里的民俗文化著名的是荆河剧和花鼓戏。
      荆河剧源自毗邻的湖北省荆州地区,解放前俗称”大台戏”,县城里有剧团、剧院,乡镇还有不少的专业或业余人才。荣家河小镇在解放前曾经成立了一个专业性质的娃娃班剧团,招收十岁以上的少男少女,经严师施教,大多成才。娃娃班能成本地演唱许多古装戏,如《八阵图》、《五台山》、《三支令》、《六出祁山》、《八百八年》等等,一时曾声名鹊起,远近皆知。
       有几次外来的剧团到荣家河与娃娃班唱对台戏,都败给了娃娃班。20世纪50年代初期娃娃班解散,孩子们各奔前程,有的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有的转往专业剧团,有的行船捕鱼,多数回家务农。但是荣家河小镇的荆河剧底蕴仍然厚实,娃娃班的影响挥之不去,茶余饭后,田间地头,逢年过节,吉庆喜事,总有人唱上几句,来上一段。个别时候,那些业余高手们甚至临时组织起来,化妆登台,唱上几段折子戏。
       至于花鼓戏(不是长沙的湖南花鼓戏),也是源于湖北省,在澧县影响深远。由于剧情、舞台、曲牌、音乐伴奏(只宫、商、角、徵、羽五个音)比较简单,解放前后无论专业的还是业余的班子,都能演唱成本的花鼓戏。记得20世纪50年代初期,有一次业余演员们在荣家河街上化妆登台唱花鼓戏,本地一位姓龚的男小生出演悲剧角色,那长段的哭腔唱得十分动情投入,以至不少观众禁不住悲从中来,掩面而泣,吓得他几岁的儿子哇哇大哭,一时传为佳话。
      荣家河一带春节时还流行打”道情”、三棒鼓、”说鼓”、莲花闹(竹板)、打丧鼓、锣鼓点子等民间文艺娱乐活动。莲花闹就是打竹板,常在春节前后以一种行乞方式,挨家挨户乞讨,随意编上几句顺口溜,边打边唱,乞讨到手就离开,然后转到另一户。
       有一年大年三十早晨,一个手拿竹板的少年走到我家门口就唱:“走进门来抬头望,恭喜老板好兴旺,朱红对子贴两旁……”我接着说:“我家的对子还没贴,你到哪里看到的朱红对子?”一下子把那孩子问得无言以对。母亲在旁边说:“你给他一点钱了让他走,他就只会背那两句词儿,你叫他怎么办?”
      打三棒鼓也是行乞性质的玩艺,每组三人左右,一人打鼓,一人打(钹)锣,按“咚咚哐,咚咚哐,咚咚哐,咚哐咚哐咚咚哐”的句式敲打。打鼓的艺人手里有三根鼓棒,象玩杂耍似地依次上抛,轮流有两根打鼓,总有一根鼓棒悬在空中。当然也有只用两根鼓棒的,边打边唱,一人唱人和,很有段落感。
      打”道情”与湖北省的渔鼓相类似,都是左臂膀抱一根二尺左右长的竹筒渔鼓(下端蒙有羊皮或蛇皮),左手拿一付响板和一个钹,右手大拇指与食指夹一根筷子,另三个手指并拢打鼓,筷子打钹,说唱时有节奏响板,过门时只打鼓和钹,技艺水平高的演唱起来也十分动听。打渔鼓因竹筒击打时发出”乓乓”响声,所以也有人称为打”乓乓”。又因为这种活动为澧水渔人喜爱,所以亦称”渔鼓道情”。因为打道琴能说书,除了也是过春节的一种娱乐活动外,平时在茶馆里也常有打道琴说书的。
       荣家河一带水平最高、百姓最喜爱、最具魅力的民间文艺形式是打丧鼓(“丧”在澧县念“三”,说起来叫打三鼓,这是地方口音,无他意)。打丧鼓流行于湘北大地及湘鄂边境地区。现今在神龙架以及鄂西南、四川省和重庆市所辖与湖北、湖南相毗邻的地区,我们澧县及周围县(市),均流行打丧鼓。
      传说起源于周朝,那时周孝王母亲喜欢听故事,孝王为讨母亲欢心,经常边敲桌子边讲故事给母亲听,以后演变为敲打竹筒、瓦盆,由此发展为孝鼓,到庄子时发展为丧鼓。所谓“周公治其理,孔子治诗书庄子治其打丧鼓。”清嘉庆年间,澧州落第秀才苏金福将其整理,定出了一流、二流、三流、慢板、数板等板式,丰富了丧鼓的艺术表现形式。治丧时称打孝鼓,在茶馆打唱说书就叫为打“大鼓”了。这是乡民们办丧事的一个组成部分,一般停丧期打一夜或两夜丧鼓。打丧鼓所用的鼓是大鼓,高约二尺以上,直径超过一尺,鼓音浑厚,听起来是”碰、碰”声,而不是”咚、咚”声。   
打丧鼓主要是说书,即说古代的故事,如《瓦岗寨》、《罗成叫关》,《罗通扫北》、《李元霸》、《杨家将》等等。

     起鼓之时,艺人会连续有节奏地打鼓数分钟,其作用,我领会,一是如音乐的过门,二是艺人调整思路,逐步进入状态,三是招揽听众,用鼓声告诉远近的乡民,说书即将开始。我以为,自古至今艺人们能把古代的故事、小说、戏剧改编成打丧鼓的说书,是很不简单的,只有文化水平较高并且经验丰富的人才能做到。因为打丧鼓(以及打道情)的说书,语句必须短,又要通俗易懂(不能用文言文),还必须押韵,而且故事连贯,不能顾此失彼;在描述某些故事情节、某个打斗场面、某个人物表情时,既细致入微,又言简意赅。水平高的艺人,在表演时声情并茂,加上鼓点的时高时低,时急时缓,时长时短,确实能引人人神,扣人心弦。
       打丧鼓演变发展的另一种形式就是”打对鼓”,一般是两个艺人距离数米相对而坐,各自为战,一比高下,周围的听众或坐或立,边听边品味边议论。打对鼓虽然也可以说书,但主要不以说书分高低,而是拿对方开涮,甲方说一句,乙方说一句,甲方说一段,乙方说一段,比赛打鼓说唱,谁能在语言、气势、比喻、猜谜、挖苦、讽刺甚至对骂中压倒对方,谁就是赢家。这一方面要看艺人的功底,另一方面看艺人的反应是否迅速,能否随机应变。此外,围观者中什么人都有,有的站在甲方,有的支持乙方,有的品头论足,有的报以笑声,有的喝倒彩,因此打对鼓的艺人还必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反应机敏。
       荣家河一带过去最出名的打丧鼓艺人是马家柱,他有一位高徒姓,20世纪50年代,荣家河小镇上有一次打对鼓,听众中有位开餐馆的老板出言贬损冯艺人,冯立即现编唱词予以挖苦讽刺,唱日:“打鼓的(唸”地”,下同)西风起呀,听我抄动你哟,抄动哪个哇?抄动那开馆的,皮子的包皮子(指卖的馄饨肉馅太少),死了(土话念”打”)变驴子!驴子的贵呀还是那甘露水。”值得称道的另一种民间宗教文化是做道场,澧县人称为”做斋”。
      这是一种道教文化,自古至今流传。家里死了人,特别是老人辞世,一般都要请道士做斋,有做一天几天甚至时间更长的。据说,这是给死人唱戏,又是超度,使其在阴间一切顺利,过上好日子。做斋时,道士穿戴道教的衣帽,很像戏台上诸葛亮的打扮,在烛香林立的灵桌前唱、念、做、舞,并伴有锣、鼓、钹固定节奏的过门,显得庄严肃穆,阴气沉沉。晚辈们则身穿白色孝衣,头披白色孝巾,跪伏在灵前,聆听道士的吟唱,并在道士的指点下磕头致哀致孝。
       此后逢”五七”(即亡人故去后第三十五天)便请来道士“解结”。所谓”解结”,是指解除亡人与子孙后代、亲戚朋友以及所有活着的人的冤仇过结怨恨不满。因为一个人一辈子几十年,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错误,总会与人磕磕碰碰、吵吵闹闹,甚至明争暗斗,总会积怨结仇,通过”解结”,等于把一切怨恨冤仇一笔勾销了,斯人已死,活着的人不要再计较。“解结”时,道士依然穿戴整齐,子孙后辈等跪伏在地,道士的长篇唱词从十月怀胎说起,历数亡人生前对子孙的大恩大德,描述生养后人的善良功德和一切成功之举,恳求原谅亡人的不是之处。道士手拿一条黑色长巾,在下端打一活结,边唱边将活结依次抛给跪伏在地的子孙后辈,轻轻一拉活结散开,如此重复,这就是”解结”。遗憾的是,那长篇精彩而感人肺腑的”解结”唱词,我没有记下来。
       澧县人的语言,属于北方语系,除土话方言以外,比较好懂。据语言学分类,湖南省的常德地区、湘西自治州、乃至湖北省(咸宁地区除外),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地的语言,均属于北方语系。标准的澧县话在城关镇周围的澧阳、澧东、澧西、澧南等,口音亦是标准的。但澧县话前鼻音与后鼻音混淆,有一些字音区分不开,念起来是一个音,如:斌与兵、巾与京、林与灵、心与星、阴与英、兰与南、理与你、陈与成、申与声等等,我在北京已生活四十多年,有些字还是念不标准。
      (作者罗宏福:国家财政部原副司长、中国会计学会全国供销合作社分会会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1-11 20:5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几次外来的剧团到荣家河与娃娃班唱对台戏,都败给了娃娃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1-11 20:5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解结”,是指解除亡人与子孙后代、亲戚朋友以及所有活着的人的冤仇过结怨恨不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1-11 22:0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1-15 04:46:51 | 显示全部楼层
       荣家河小镇解放前设有初级小学,1949年解放后成立了高级小学,吸纳周边几里地的农家子弟来上学,几十年间从这所小学毕业的学生,有的升了中学、大学,成为公务人员、军人、文教科技工作者,等等。这里的民俗文化著名的是荆河剧和花鼓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1-22 16:5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澧水北岸人们的风情习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1-24 09:02:13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帖受益匪浅!谢谢转帖分享!为罗宏福情怀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2 14:01 , Processed in 0.03523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