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上将军 于 2022-11-28 09:54 编辑
帮困扶贫我快乐 石门县夹山管理处 伍 媛 2014年春,脱贫攻坚的号角在祖国大地吹响,我随之汇入了脱贫攻坚的洪流。8年多来,尽管我的工作岗位因工作需要被多次调整,但我帮困扶贫的初心始终未改。担任帮扶责任人8年期间,我先后前往7个偏远村居结对帮扶15个农户,说不累不苦,那是假话。但再累再苦,我总是觉得唯有快乐成为了我永恒的记忆。 2014年4月初,我当时所在的单位县自然资源局扶贫的单位是壶瓶山管山村。2017年初,我们转战子良镇后,局领导给我在水田岗村和茶园湾村安排了4个结对帮扶的贫困户。接到任务,我立刻感到了责任的圣神,于是马上去水田岗和茶园湾,上了这4个结对帮扶贫困户的家门。迅速进村入户,我的想法只有一个,就是尽快为他们找出致贫的原因和脱贫的途径,让他们早日摆脱贫困。 经过充分了解,我发现这4个结对帮扶贫困户家境各异,致贫原因也各不相同,显然不能用同样的方式解决问题。那段时间,我每天晚上躺在床上都在思考着这个问题,经常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水田岗村的陈朝凤老奶奶,是这4个结对帮扶贫困户中情况最特殊的一个。她1937年9月出生,我和她结对时,她已年近八旬,老伴过世早,后来跟着小儿子向元林。然而,因家庭生活所迫,儿子和孙女常年外打工,她一人在留家里的生活孤独、艰难而无趣。正因如此,我便常去看她,并力所能及帮她解决一些临时性困难。山里人很讲知恩图报,时间一长,我们的感情与日俱增,她渐渐把我当成了她的亲人。 一天,陈奶奶突然问我的脚是多大?我一下蒙了,但很快明白,她会做布鞋,她是想亲手给我做一双布鞋。 “您是快80岁的人了,这咋行?”我婉言谢绝。但她执意要给我做,并说她从小就学会了做鞋。听她这样一说,我眼前突然一亮:手工制作的布鞋现在是稀罕之物,她做鞋,我帮她卖,对老人来讲,应该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 陈奶奶亲手做的布鞋 陈奶奶尽管年事已高,但仍心灵手巧。她亲手做的布鞋是我至今看到过的质量最好、最漂亮、穿着最舒服的布鞋。鞋圈子全用棉布做成,穿着透气,而且她纳的鞋底非常结实,再加上由针线扎成的花纹极具民族风格,简直就是精美的工艺品。我把陈奶奶做的布鞋照片发到朋友圈,并定价150元一双。不出我所料,很快就有许多人竞相订购。由于供不应求,她做的20多双布鞋全被我的朋友抢光,她凭做鞋当年就增收3000多元,这对她来说,是从未见到的一个很大的数字。但那仅仅是算经济账,更重要的是让她感到靠自身劳动增收,充分体现了自身价值,精神随之由贫穷变为了富有。当我见到不善言谈的她向我送来她脸上那腼腆的笑容时,我知道,她是在用这种独特的方式表达对我的感激。我心中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也随之自然化为了一种难以言表的快乐。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深知农民的疾苦。因此,在我心中,帮困扶贫没有分内分外的概念,只要是贫困户,不管是不是我的帮扶对象,我都觉得有责任帮助他。 2016年8月,我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一个关于壶瓶山管山村6岁女孩思思家极度困难的帖子。读过帖子,我立顿生出手帮助这个家庭的念头。有人说我多管闲事。但我却认为,见困就帮是一种责任,一种境界,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拥有美好的明天。于是一到周末,我就义无反顾驱车一百多公里,登上壶瓶山,走进了思思的家。 小思思站在自家门口 我至今仍清楚记得那次去思思家的情景。那次去,我本是有思想准备的。但走进她家,才觉得思想准备严重不足,因为她家简陋得让人心颤。思思才6岁,父亲拖着残疾的腿脚,边做木工边照看思思;母亲智障,完全无劳动能力;家里要啥没啥,“家徒四壁”这个词似乎就是专门为描述思思的家境而发明。为了尽快让思思拥有一个相对好点的成长环境,在我的建议下,我们局连续多次对她家开展助学活动,使她的家境逐步改善。当我们受命离开壶瓶山转往他乡扶贫时,思思已走进学堂,成为了江坪小学一年级学生。看着思思换上我们给她捐赠的衣服、坐在明亮的教室内、心中充满着阳光、脸上绽放着幸福的笑容时,我的心里真的无比快乐。 2019年4月,乡村振兴开始。我被单位派到秀坪园艺场鳝鱼村驻村乡村振兴工作。作为土生土长的秀坪人,在我看来,秀坪应该没有特困户。但在一次和村党支部书记吴昌明聊天时,我听说有个名叫吴昌义的家庭特别贫困。原来,吴昌义幼年丧母,父亲正值癌症晚期,叔叔在外务工时意外身故,自己在湘潭大学读书,由年过7旬的奶奶供读,属于典型的因病致困户。吴昌明不是我的帮扶对象,也和我非亲非故。但我听说这个情况后,当即就毫不犹豫掏出1000元现金交给吴书记,请他转交吴昌明。此后,我每学期都通过微信转给吴昌明1000元,直至他大学毕业。他父亲病故后,我又主动向县民政局申请,并亲手代办所有手续,为吴昌明解决了困难帮扶金3000元。我还通过湘潭的同学帮他推荐就业单位,加上吴昌明自己努力,促成了他顺利于一年前参加了工作,从而摆脱了贫困。如今,我每每回忆起这个过程,一种莫名的快乐便会涌上心头,并陶醉其中,物我两忘。 一晃8年过去,从艰难前行的扶贫攻坚到轰轰烈烈的乡村振兴,我帮困扶贫的脚步一刻未停。回顾8年的帮困扶贫过程,我既经历了爬山涉水险些跌下悬崖的惊心动魄,更享受了自己用艰辛付出换来的百姓脱贫的成功和喜悦。我用真心真情帮扶群众,群众在满意度调查表中每年给我填上“非常满意”。于是我觉得,帮困扶贫虽苦虽累,但我总是累并快乐着! 2022年11月2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