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964|回复: 2

澧州方言10000条(待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30 09:01: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津市万石诗 于 2022-11-30 09:31 编辑

       作者黄道师敬请诸位批评指正,补充。                  

                            L丨

11、la-la旯旯、旯旯儿(小缝隙)澧州方言中对小缝儿、门角落、桌椅床柜诸物件的底下等偏僻、被人疏忽的地方,统称为“格格旯旯”或“角guō角gua旯旯”。比如说扫地,就要强调把这些容易疏忽的地方作为重点。澧州有俗语:“扫屋(扫地)不扫旯lā,一天扫到夜yā。”例:小心点,不把咯手机掉迭个旯旯里去哒,难得弄出来!【参见“缝阀儿”、“角guō旯”】
作者黄道师恭请诸位批评指正,补充!

                             Mm

       m12、m-ā姆妈(妈妈、娘、母亲)澧州实际发音是把一个音节“mā”,分成了两个音节——“m-ā”,而且前重后轻,成为近似“扪-吗”音,所以写为“姆妈”。津市一中的一位语文老师在博客中这样的介绍和描述这个词的发音——“姆妈”一词是一个特殊的双音节词,它可以看作是北方方言中的“妈”这一个音节拆分的结果。即把/mā/中的鼻音声母拆开,单独构成一个辅音音节,然后再加上/mā/。也可以看成是幼儿发音最原始的状态的保留。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比北方的“妈妈”发音更接近自然,也就更简单。任何一个人只要先把嘴闭上,先发鼻音,慢慢把嘴张开,都可以自然而然地发出/mā/这个音。如果把/m/的送气过程稍加延长,便是津澧方言中的“姆妈”,反之,把/m/后面的停顿取消或是缩短,/m-mā/就可以还原成了/mā/。——这一词语的发音,澧州人是始终保持两个音节的。【参见“能扪”】该老师还介绍“(津市)西边的石门就不用了,东边的南县用,安乡的北边话也用。常德话中有‘姆妈’一词,但声调有了变化,意义则相当于北方人称年长的妇女为‘伯母’,与津澧方言中的‘姆妈’已不是同一个词了。”“姆mǔ妈mā”属南方的吴语、赣语、湘语、淮语等地区。“姆妈”这个方言词流行南方许多地方,荆楚一带乡下更是普遍,发音像小牛哞哞呼唤牛妈一样,舐犊之情跃然纸上。在南方个别地区,姆妈则指祖母,如湖南娄底湄江、湖南常德石门的方言。石门还有俗语“十月十六晴,皮匠翁妈要讨人(天旱无雨,不需补雨鞋,皮鞋匠无事干)”。湖北人也是叫“姆妈”的。浙江绍兴人也叫“姆嬷”。娄底方言中有不少地方称母亲为“姆妈”、“嗯妈”。澧州民间还有一种发音“恩娘”。【参见“lin-lia恩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1-30 10:05:57 | 显示全部楼层
佳帖欣赏,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1-30 17:0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姆妈,与我们的方言叫法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23 16:37 , Processed in 0.03044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