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上将军 于 2022-12-4 11:37 编辑
石门燕儿洞(之一)
石门燕儿洞,位于石门县皂市水库大坝附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赫赫有名其一:远古遗存:万年虎啸燕儿洞 石灰岩的陡壁上,深幽的溶洞层层叠叠。远处,渫水蜿蜒如带,丛林葱茏茂密;近处,兽皮裹身的健壮男子狩猎而归,手挥粗糙石器砍斫猎物;林中,猴啼鸟啾,鹿鸣呦呦,一声虎啸由远及近,久久地在耳畔回荡…… 在常德博物馆第一展厅,一个用声光模型打造的石门县燕儿洞遗址,生动地呈现了旧石器时代“石门人”生活场景。 “这里的‘石门人"是一个特定的名称。”博物馆工作人员刘志博告诉记者,燕儿洞遗址位于石门县皂市镇邢家桥村,目前已进行了3次发掘。其中,1958年发现商代文化堆积层,1981年在这里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层;1991年,又在此地发现了距今2至3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被命名为“石门人”,结束了我省古人类化石空白的历史。 资料记载,燕儿洞内出土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共六目20种 (属),有猕猴、红面猴、豺、熊、獾、虎、豹、东方剑齿象、巨貘、中国犀、猪、鹿、羊、牛等,多为肢骨,次为牙齿,还有少量角类化石。这些化石属于南方“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生活于地质时代的晚更新世。 博物馆“燕儿洞遗址”前方的玻璃展台内,摆放着两排动物牙齿化石,其中1组6件稍小,1组3件相对较大。其馆藏图片展示了同一时期出土的剑齿虎牙齿化石,有犬齿、钝齿一长一短两颗。该化石目前珍藏在湖南省考古研究所。 这是至今常德本土发现的、年代最早的虎化石(国内目前发现最早的虎化石是中国甘肃的龙担虎化石,距今约250万年)。据百度称,剑齿虎是一类长有发达的匕首状上犬齿的猫科动物,成员普遍有着与现代狮虎相当的体型,属于史前的“顶级掠食者”。只不过,燕儿洞遗址的剑齿虎牙齿化石是在怎样的情景下得遗存?装备极其简陋的“石门人”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又经历了怎样严峻的生存挑战?我们不妨大胆想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