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744|回复: 2

朗州司马刘禹锡(13) :《武陵书怀五十韵(并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2-6 21: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永志 于 2022-12-7 20:22 编辑

朗州司马刘禹锡(13)
《武陵书怀五十韵(并引)》1
刘禹锡


210628os6gmasua2p5u5a4.jpg
德山苍苍,德流汤汤


    说明:继续研读被贬朗州即常德的刘禹锡。《武陵书怀五十韵》诗,是他到常德有一段时间以后写的。诗前有一篇不短的“引”,写武陵的地理位置,写其治所迁徙的历史,特别是曾经称呼义陵,以及义帝被杀,招屈亭来历。刘禹锡历数这些,感慨“顾山川风物皆骚人所赋”,已经和新唐书实际是世人关于蛮荒之地的看法完全不一样了。全诗写了三层意思:一、从“西汉开支郡”到“霜月见芳荪”,叙述武陵的建制沿革及风物民情;二、从“清白家传遗”到“图文太学论”,刘禹锡概要地叙述自己的生平。三、从“直庐辞锦帐”到“旦夕上高原”,写刘禹锡在永贞革新失败后,初贬连州刺史、再贬朗州司马的情事。我的读书笔记包括三个部分,即“原文”、“注释”和“试译”。“试译”,不完全直译,包括了笔者的理解。因为受《正扬网》篇幅限制,分三次贴出。

【原文】
    按《天官书》,武陵当翼、轸之分(2)。其在春秋及战国时,皆楚地,后为秦惠王所并,置黔中郡(3)。汉兴,更名曰武陵,东徙于今治所(4)。《常林义陵记》云:“初项籍杀义帝于郴,武陵人曰:‘天下怜楚而兴,今吾王何罪乃见杀?’(5)郡民缟素,哭于招屈亭(6),高祖闻而异之,故亦曰义陵。”今郡城东南亭舍,其所也。晋、宋、齐、梁间,皆以分王子弟,事存于其书(7)。永贞元年,余始以尚书外郎出补连山守,道贬为是郡司马(8)。至则以方志所载而质诸其人民,顾山川风物,皆骚人所赋,乃具所闻见而成是诗,因自述其出处之所以然,故用“书怀”为目云(9)

【注释】
(1)诗元和初至朗州作。武陵,即朗州。《新唐书·地理志四》:“朗州,武陵郡。”
(2)《天官书》:《史记》篇名。《史记·天官书》:“翼、轸,荆州。”翼轸,星宿名。洞庭湖在荆州,属翼、轸二宿分野。
(3)秦惠文王,嬴驷(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11年),栎阳人。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38年—公元前311年在位),秦孝公之子。十九岁即位,史称“秦惠文王”。以宗室多怨,族灭商鞅,不废其法。公元前325年,自称秦王,成为秦国第一位君王。  当政期间,文有张仪连横六国,武有公孙衍、樗里子、司马错,北伐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为秦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
(4)武陵:郡名,汉初置。西汉时,武陵郡治在义陵县,即今溆浦县。
(5)常林:常林(生卒年不详),字伯槐,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常林少时家贫,好学有才智。初为曹操部下,任南和县县令,有政绩显著而升任博陵太守、幽州刺史。曹丕当政时历任五官中郎将、功曹、平原太守、魏郡都尉、丞相府东曹椽、少府、大司农,晋封乐阳亭侯。魏明帝继位之后历任光禄勋、太常、光禄大夫,晋封高阳乡侯。83岁去世,死后追封骠骑将军,谥号贞侯。其撰《义陵记》事未详。义帝:楚怀王孙心。项梁起兵抗秦,求之于民间,立以为楚怀王。
(6)招屈亭:《舆地纪胜》卷六九:“招屈亭,今郡南亭即其所,在安济门之右,沅水之滨。”
(7)书:指《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等。晋宣帝孙司马澹封武陵王,见《晋书·宣五王传》。宋文帝子刘骏、刘赞封武陵王,见《宋书·孝武纪》及《后废帝纪》。齐萧煜封武陵王,见《南齐书·太祖纪》。梁高祖子萧纪封武陵王,见《梁书》。
(8)外郎:员外郎。司马:州府属官。《旧唐书·职官志三》:下州,“司马一人,从六品下。……掌貮府州之事,以纲纪众务,通判列曹,岁终则更入奏计。”按:刘禹锡贬在朗州为司马,实为员外置,既定员之外所置,用以安置贬降官员者,无实际职务。
(9)方志:即地方志。骚人:指屈原。


招屈亭.jpeg
“郡民缟素,哭于招屈亭”

【试译】
    按 《天官书》说,武陵当属翼、轸二星宿分野。在春秋及战国时代,都是楚国地盘,后来被秦惠王吞并,设置黔中郡。汉朝兴起,更名为武陵,治所东迁到现在这里。常林著《义陵记》,书中说:“最初,项羽杀害曾经被自己拥立的楚怀王熊心于郴地,武陵人都说‘天下人拥护兴兵,是因为同情楚国人,今天楚王有什么罪过,要被杀害?’武陵郡的百姓穿着丧服在招屈亭悲痛的哭悼。汉高祖知道这件事后,所以称呼这里叫义陵!”现在郡城东南的亭舍,就是当初百姓哭祭怀王的地方。史书记载,先后分封武陵王的有晋宣帝孙司马澹,宋文帝子刘骏、刘赞,齐萧煜,梁高祖子萧纪。永贞元年,开始我以尚书外郎任连州刺史,途中又被贬朗州司马。到朗州以后,我对照地方志上的记载,访问老百姓,感觉这里的山川风物都留下了屈宋骚人的文化影响。所以,我禁不住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说清楚这些感受的渊源所自,所以用“书怀”作为诗的题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6 22:05: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作品的精品大作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8 10:27: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21 04:12 , Processed in 0.03461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