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胜地西竺山的故事
文\王小毛张长明
西竺山座落在汉寿县城境内,是汉寿五大名山之一。西竺山由于滨临西洞庭湖沅水边,原本是一马平川之地,根本就看不见什么山,只是一个十几亩面积的小土丘。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里曾是国内著名的佛教道场,香火旺盛。
西竺山在民间流传着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据传,在古时候这里是一个渔村,住着几十户人家,大多数人靠打鱼捕虾,编织芦席,纺纱织布为生,虽说不怎么宽裕,却也能勉强度日。
村西头住着一户姓童的人家,家中有一位50多岁的老大娘和一个儿子,村里人都叫她童大娘。因为开胞得迟,童大娘40岁才得了这么个儿子,是她一生中的命根子,便取名“童根”。
童大娘把儿子捧在手里怕飞了,含在口里怕化了,视为心头肉,心肝宝贝。童根不到3岁,他的爹爹得了黄肿病,撇下他娘儿俩,便一命归西了。为了儿子童大娘也没再改嫁,日编芦席,夜绩麻,年复一年,艰难度日,含辛茹苦地把童根拉扯大。
随着岁月的流失,童根也渐渐地长大。到他八岁那年,童大娘为他的前程着想,替他找了一个有学问的先生,跟着先生习文识字,将来混个一官半职也好有个出头之日。这样过了几年,童根向先生辞了行,不读书了,从此足不出户,也不和村里的伢儿合群玩耍,肩不挑,手不提,寸草不拈,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全靠他娘养活,成天呆头呆脑地盘腿打坐,也不答理人家。童根到18岁的时候带上一些书籍索性躲在自家的小阁楼上,不吃不喝,与世隔绝了。村里人每逢从他家门前路过,都指指点点,议论纷纷,有的说这伢儿只怕是一个“憨它”,有的说这伢儿可能中了邪……,童大娘也看在眼里,忧在心上。
一晃又过了几年,有一天晚上已是午夜时分,村子里安静无比,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早已进入了梦乡,三更刚过,只听见村西头童大娘家嘭地一声巨响,屋顶上一道亮光冲天而起,渐渐远去。
天刚放亮,村里人都跑来看个究竟,只见童大娘家屋顶上果然有一个很大的窟窿,童大娘说:“三更冇过好久,听到打雷一样响,我儿子就不见了,屋顶上好大一个眼,四处寻找都冇找到。”接着就捶胸顿足地嚎啕大哭起来,围观的乡亲们也跟着伤心落泪,大伙儿认为童根是被什么妖怪掳去了,议论中童大娘愈发伤心,这时有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走到童大娘跟前说:“他大婶,你莫伤心,保证你的身子要紧呐!这是你前世修来的福,你这伢儿可能是升天成仙了呢!”说完老者拂袖而去。
童根经过潜心修炼确实得道成仙,肉体升天,被太上老君收为弟子传授道行。一日,太上老君对童根说:“你虽然得道成仙,但是资历不够,道行不深,应该到凡间多历练历练,广传道德,多做善事,增加道行。”童根奉了师傅的旨意,下到凡间云游四方,广行善事,遍传道经。
话说童大娘自从失去了儿子,忧伤过度,加上积劳成疾,已是白发苍苍,耳聋眼瞎,衣衫褴褛,生活难已维持,经常是吃了上餐无下餐,村子里的好心人时常接济才保住了性命。
村子里有个生意人叫李二佬,有一次贩芦席到河南,途经一小镇碰巧遇见了身穿道袍,手执拂尘的童根。开始他怕是眼花认错了人,不敢相认,鼓起眼睛一看硬是童根。一个村的人哪能不认得呢?于是他麻起胆子走上前问道:借问道长,你是不是索县人氏(汉寿秦时置索县)?你爹爹得黄肿病死的,家有老娘在堂,你叫童根是啵?童根点头不语,李二佬气愤地说:“童根呀,童根,你冇有被妖怪吃掉哇!如何出家做了道人呢?也不跟你娘和乡亲们讲一声,自从你失踪以后你娘把眼睛都哭瞎了,生活也不能维持,你娘都快要饿死了,快回去看看吧!”
童根听李二佬这么一讲,泪如雨下,连忙从身上解下一个口袋交给李二佬,并说他已断了尘缘,不能回家,这袋子里有两升米,拜托他交给他娘,叮嘱他要他娘一餐只能煮一粒米,切记不能多煮;两升米可以度过她的一生,吃了以后娘的眼睛也会好的,说罢拂尘一甩走了。
李二佬赶紧卖完了芦席带着铜钱和那两升米风急火燎地回到村里,把在河南遇见童根的事如此这般地向童大娘和乡亲们讲了一遍,把米也交给了童大娘,按照童根的原话,嘱咐她每餐只能煮一粒米,不能多煮,吃了眼睛就会好起来的。
童大娘接过米袋甚是欢喜,一是童根还活在人间,二是有了米就有饭吃了。童大娘这两天已是水米冇沾,饿得眼睛直冒金星,于是升火做饭,自言自语地讲,“煮一粒米这也太小气了吧,还不够塞一个牙缝的,不晓得老子饿呀”!她犹豫了一下,把那两升米全都倒进锅里煮起来。她不晓得这是仙家的大米,是宝物,不按照童根讲的去做,就会惹出祸来。这不,饭刚刚开锅,强大的气流把锅盖掀翻了,锅内粥浪翻滚,不断喷发,漫出了锅,淹没了灶和屋子,渐渐地堆积成了一座小山丘。从此,村里人就把这地方叫“稀粥山”。
直到现在在民间还流传着一句俗语来形容饿极了的人,“是稀粥山跑出来的饿鬼”。
若干年以后,这稀粥山长出了一片茂密的竹子,人们又把它叫成了“西竹山”。
东晋时期,印度沙门金色头陀来汉寿传授佛教,看中了“西竹山”这块风水宝地,建起了“香积寺”,从此香火不断,名声大振。唐·咸亨年间,寺庙年久失修,风雨侵蚀,损毁严重,由雪峰长老主持重修。宋·淳熙年间赐名“净照禅寺”。曾几次毁于兵火,又数度重修。净照禅寺最后一次于1968年毁于文革。
印度在东汉时期称为“天竺”,是佛祖释迦牟尼诞生地,信众们借此又取名“西竺山”,以结佛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