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443|回复: 6

一生的回忆(节选)·1—4 小伢儿望过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3 10: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永志 于 2023-1-3 10:21 编辑

一生的回忆(节选)
应雨田

100242ui0jrd5zzcowoc5s.jpg
应雨田(1937—2022)
1—4 小伢儿望过年

    C 大年初一,一般是不出门的,只在家里给长辈拜年。我家首先是父亲给祖父母拜年,行跪拜大礼,接着是姐姐和我给祖父母和父亲拜年。我的后母从不守岁,也不给祖父母拜年,我们也懒得给她拜年。初二开始就到外面去拜年了。首先是父亲带着我到北堤上给大舅爹和二舅爹拜年。我祖母在娘家是老大,下面有三个弟弟。大舅爹未婚无后,只在二舅爹家的旁边搭一茅棚独自生活。幺舅爹早死,留下一儿一女,开始由大舅爹带着,大舅爹去世后,便由我祖母收养,我叫他们为锡成叔和端幺幺,其实他们比我大不了几岁。端幺幺四十多岁就去世了,锡成叔还健在。二舅爹有一儿两女。儿子叫学文,极其忠厚,一辈子理发,直到2003年才谢世。大女儿叫凤儿,小女儿叫酉贞,比我二姐大不了两岁。二舅爹家里并不宽裕,但好客,特别是二舅婆婆待人更是热情。她喜欢打牌,家里经常有一两桌牌,正月间更是牌友云集。父亲和我是他们的亲外甥和外孙,虽然相距很近,但正月间拜年是必须留饭的。等吃饭时,父亲上了牌桌,我就和小客人们在大堤上打波玩 。所谓“打波”,就是一种投掷铜板的游戏,在前方一二十米处画一横线,玩的人各执一枚铜板投掷,最接近横线者为赢。如果先掷者已靠近横线,别人几乎无法超越时,后掷者也可用自己的铜板去撞击那枚铜板使之出界。己方铜板将对方铜板逐出线后,自己的铜板仍留在界内者则胜,均出界则为和。可两人玩,也可多人玩。初三初四是拜跑年的日子。所谓拜跑年,就是结伴成群到邻近的人家祝贺新年。只需打躬作揖,不必跪拜,一般也不留餐留宿,只是抽支香烟,喝杯清茶,最多上点茶点。参加者越滚越多,甚至多达一二十人。这是邻里之间温馨和谐的一种重要体现。如果两家以往有点小过结,通过这一来一往的拜年便涣然冰释了。当我能跑动时,父亲拜跑年也带着我,可能是培养我的社交能力吧。

祖母画像(佚名).jpg
第一站是六合垸的大婆婆家,离我家只有十来里。
大婆婆姓刘,是我祖父的堂兄忠清的老伴。


    D  拜完跑年就要启程拜远年了,就是到较远的亲戚家去拜年。这要备上节礼或礼金。我家亲戚多在以安乡县城为中点的一线,跑完一圈得五六天。第一站是六合垸的大婆婆家,离我家只有十来里。大婆婆姓刘,是我祖父的堂兄忠清的老伴。忠清去世得早,生有孝锟、孝荣两个儿子。孝锟住在常德中河口,我没见过。孝荣叔叔比我父亲小十岁,当时已完婚,婶娘姓彭。大婆婆就和孝荣夫妇住在一起。他们极其贫穷,租种几亩湖田,难以维持生计,只得以放卡子捕鱼来补贴家用。一年忙到头,还难得温饱。解放后,孝荣叔叔当上了乡里的贫协主席才翻了身。后来五个儿子国兵、国民、国合、国作、国华都有出息,他家成了应氏家族最兴旺的一支。不过当时他家实在困难,我们一般只在大婆婆的女儿家落脚吃饭,有时也过夜。她女儿、女婿我喊金姑妈、彭家姑爷,离大婆婆家很近,相距不过里把路 。金姑妈的子女也多,后来有彭逢淼、彭逢楚上过大学。彭家姑爹瘦高瘦高的,有点文化,又很健谈,他懂得许多中草药,肚子里还装了不少奇闻趣事,我很喜欢听他摆龙门阵。
    从金姑妈家西行十来里,就到了官陵湖我姑婆婆家。姑婆婆是我祖父的亲姐姐。姑爹爹姓邹,我没见过,可能去世很早。表叔表婶我也没见过,只见过一个二十来岁的表哥。姑婆婆很能干,是家里唯一的主人,里里外外都靠她操持。她家庭院较大,雇有长工,是个小地主。那位表哥上过县中,在家无所事事……
第三站是安乡县城里的大爹爹家。我祖父有四弟兄,长兄忠铭,就是大爹爹,生于光绪三年,比我祖父大十六岁,我见到他时,已是耄耋老人了,银髯飘拂,但两眼炯炯有神。他家住在上东门桥西头一间朝北的茅草屋里。生有五子,长子孝廉,次子孝乾,三子孝春,四子孝珍, 五子孝传。孝廉伯伯我没有见过,可能死得早。二伯伯、三伯伯、幺叔都当瓦匠,当时都没成家,也不知住在哪里。只有四叔孝珍结了婚,摆摊做小生意,有一子一女,女儿叫永秀,儿子叫文周。二伯父孝乾解放后才与一寡妇组合成家,生有一女一子,女儿春珍,儿子永茂,现都在株州经商。幺叔孝传解放后也讨了一个婆婆,生了一个女儿。只有三伯父孝春一直鳏居。大爹爹的老伴姓孟,1929年就去世了,从此大爹爹就和四叔一家挤在那狭窄的茅草屋里。我们去了只能临时开行铺。我们每次去时,总要请大爹爹到戏院里看戏,然后到馆里吃夜宵。这也是我愿意留在县城里住下的唯一诱惑。
    第四站就是三爹爹家。从安乡县城往北过书院洲的县河,再沿大堤北行十一二里即到。我祖父是四弟兄中的老幺,二爹爹忠培早死无后,大爹爹的第二个儿子孝乾就过继给他承祧。三爹爹忠槐比我祖父大六岁,但身板结实,是干农活的好手。三婆婆姓刘,豁嘴,眼睛也不好,丧子后竟双目失明。他们有一子一女,女儿我喊双幺幺,嫁到常德县。儿子孝开,娶妻彭逢銀,既能干,又贤良。生有两个女儿,大的叫荷秀,比我大一岁,小的叫莲贞,比我小两岁。她们正是我的好玩伴。我们或者在河堤上骑牛,或者驾划子(小船)到河中间的七里洲去玩。七里洲的芦苇远近闻名,夏天是一片绿色的海洋,冬天砍倒的芦苇堆成山。过年时节虽然看不到青纱帐,但可以采芦笋,挖芦根。芦笋可吵肉吃,芦根可做药材。孝开叔叔是1947年得急病死的。他没有儿子,父亲就临时决定把我过继给他承祧。我的后母虽然生了一个儿子,但只几个月就在被窝里窒息而死,我也就成了我家的独子,我为孝开叔叔继承香火之事也就徒具名分了。孝开叔叔死后一年,婶娘带着莲贞改嫁给安乡县搬运社的马夫刘伯,住在五总桥头的米厂后面。我父亲就把三爹爹、三婆婆、荷香姐接来我家生活。直到1951年土改时,他们才独立门户,因为我家被划成富农,而三爹爹是地地道道的贫农,不分开的话,政治上他们要受委屈。

拜年(剪纸).jpg
拜年(剪纸)

    第五站就是我外婆家了。从三爹爹家北行三四里,从小望角过松滋河,西行一里许就是上鱼口,我外婆家就在上鱼口码头堤下约半里的垸中,小地名叫望槐,现属安凝乡。外婆家原先也住在我家所在地南县双福垸,迁居于此只是一二十年的事儿。外婆(我地俗称家家)一见我来就把我紧紧搂在怀里,不停地念叨:“我的宝贝儿,再儿的心肝儿,家家想死你啦!“念着念着,眼泪就不停地滚落下来。我也止不住抽泣起来。外公(我地俗称家公)见状,就劝外婆:”好了,伢儿高高兴兴来,不要逗他哭了。”这时外婆才抱着我往屋里走,给我往怀里塞满了好吃的东西。我母亲是她最心疼的女儿,我是她最心疼的外孙,她也是我最亲最亲的亲人。我祖母很疼爱我,但我觉得祖母和外婆的疼爱还有点不同。祖母疼我、护我,从不允许别人骂我、打我,但她的规矩也严厉,你得按她的要求行事,否则她也会骂你打你。而外婆却是一味地疼我、宠我,从不为我立什么规矩,对我的要求总是有求必应,所以我更喜欢和外婆待在一起。我喜欢帮外婆做事,她抽烟时,我帮她点火,她咳嗽时,我帮他捶背。外婆身体不好,才六十多就像七八十岁的人了。脸瘦削不堪,布满了皱纹,一到冬天,烘笼就不离手。成天咳嗽不止,却又嗜烟如命,一根长长的竹管烟袋很少离手。她不到七十就离开了人世,这与她抽烟过度有关,也与她生育较多、劳累过度有关。外公、外婆去世时,我已经在外地读书,当时通信和交通都很不方便,我没能去送行,现在想起来还很难过。
    我母亲有六姊妹,她是老二。前面有一个姐姐,嫁到安丰,她有一个儿子叫吴贤纯,小名牛儿,后来当过大队党支部书记。小姨妈我喊酉舅爷,也嫁到安丰。三个舅舅都比母亲小。大舅陈芳柏,高大魁梧,但很腼腆,书读得不多,但说起话来文绉绉的。大舅妈勤劳善良,和蔼可亲。二舅陈海晏,抗美援朝时参军去了朝鲜,转业后在大队当干部。他为人正直,但思想保守,性格执拗,群众关系不太好,与大舅都合不来,经常闹矛盾,2006年去世时两个人还不说话。幺舅陈芳梅,比我只大十来岁,当时在安乡县中上学。除了外婆,我最喜欢和幺舅待在一起,他最会带我玩。他教我最简单的一种游戏就是“打漂漂”,用一块小瓦片向开阔的水面斜射出去,让瓦片在水面上跳跃着前进,谁的瓦片跳得远谁赢。开始我的瓦片只能蹿几尺远就沉入水底,而幺舅射的瓦片却可蹿二三十米远,我望尘莫及。钓鱼更是他的强项。外婆家房前的湖边有棵奇特的大柳树,奇在根部弯向水面,横伸出去七八尺长才折向上方,树的下端主干就像一座搭在水面的天然的桥 。我们站在“桥”上将钓竿伸向湖中,一会儿便收获不少。幺舅还有一手用飞叉叉大鱼的绝技。三齿钢叉安在丈把长的竹篙前端,竹篙尾端穿有一根结实的绳索。我们出行时,牛儿表哥(我大姨妈的儿子)驾船,他只大我两岁,但船驾得又快又稳。我坐在中舱,用木棒敲击船帮,惊动水底的大鱼。幺舅右手紧握竹篙,左手缠着穿在竹竿尾端的那根绳索,立在船头观察鱼情。一旦发现有大鱼浮出水面,他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投射钢叉。他的手法特准,往往十拿九稳。晚上我也喜欢和他睡。他的卧室是堂屋后半截的一个倒间,壁上糊满了白纸,显得非常干净。睡前他要练一会儿毛笔字,也指导我握笔运笔的方法,还教我依葫芦画瓢画上几个字。他还给我讲故事,讲他们学校的新鲜事。我想上中学就是那时萌发的梦。解放后,他高中没毕业就参军了,在部队一直从事军械工作,直至退休。文革期间,组织上给我做结论时,社会关系有一条,说我幺舅是三青团员。我感到特别惊奇,就写信去问幺舅是回什么事。幺舅回信说:他在上高中时的确集体加入过三青团,但在五十年代入党前早就向组织交代清楚了,根本不是什么问题 。在我的档案中居然还塞进了这些东西,他也感到奇怪。这也可以看出文革期间组织路线的一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3 10:30: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忆童年,趣味无穷,佳作欣赏,为你点赞!
mmexport4b9e1c52faa751686ba940acb7a84e7b_1672713010912.jpe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3 10:41: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写得祥尽可见老师的记忆何等好!人世间亲情,人世间有很多不可估计变化!谢谢分享为老师好文奌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3 10:57: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何天晴 于 2023-1-5 06:29 编辑

节哀顺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3 15:5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详实细腻,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5 06:28: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何天晴 于 2023-1-5 06:30 编辑


节哀顺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1 22:0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老师佳作!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9 07:59 , Processed in 0.03860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