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589|回复: 5

一生的回忆(节选)·求学之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4 10:25: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永志 于 2023-1-4 11:36 编辑

一生的回忆(节选)
应雨田

101828p1z1c8z3q4qk145a.jpg
应雨田(1937—2022)

   3—1  1944年春天,我满六周岁了,但家乡没有新式小学,只有一家私塾。我小时身体不好,不能独立到三四里外的三岔河小学上学,就和两个姐姐到私塾里去混。我们的老师张国远,是一个连眉毛都白了的老先生。说话文质彬彬,据说是我地最有学问的秀才,我父亲就师从过他。学堂就设在他家里,那是一栋两进的筒子瓦屋。中间有个很大的天井,天井与南北大厅之间没有墙壁,厅里光线很充足,十多张课桌就整齐地摆放在这里。先生的讲桌设在北厅的东北角,桌上放着文房四宝,先生端坐在太师椅上环视着每个学生。我们的课本五花八门,因人而异。我姐姐读的好像是《幼学琼林》。我刚发蒙,还上不了这个档次,只能读《三字经》、《百家姓》。不管读什么,先生都不讲解。每个学生都是单独拿着课本到先生桌前去点书。先生拿着红笔在书上点一句,教一句,学生就跟着读。你能独立念了便回自己的座位去读,直到你能背诵,先生检验合格后才给你点新书。发蒙时,开始只给你点两句,然后逐步增加,直至一个段落。当时的任务就是背书、识字,至于什么意思是不管的。先生说,读多了,以后自然就会明白的。每天午饭后是习字时间。先生先告诉你握笔运笔的方法后,就用红色颜料在十六开的毛边纸上写下上午点书的内容,要你记住运笔的顺序,回座位后,就用自己的毛笔蘸上墨汁在先生写的红字上照样描画,这就是所谓“描红”。半年之后,我又学着在九宫格内临摹字帖。我体弱多病,先生不好对我太严格,我往往是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两年下来,究竟学了些什么,印象已很模糊了。
    1946年,抗战胜利后,我家乡利用修防会的防讯器材仓库办起了一所初级小学,私塾随之取消。两个姐姐回家接受祖母的女红训练,我理所当然地转入了小学。上面派来了一个外地老师叫陶斯高,他似乎和我父亲曾有过交往。另一个老师就是我家屋后的邻居姚辉典,他在南县中学读过书,闲居在家,也就请来当老师了。我这时已经满八岁了,加上在私塾已混过两年,便直接读三年级。我们这个学校就两个教室,一二年级共用一个教室,三四年级共用一个教室。好在每个年级人数都不多,一个教室装两个年级还稀稀拉拉坐不满。课程只开语文和算术,教学形式也极其单调,语文无非是老师一遍一遍带读,讲解很少,算术讲完基本规则后就做习题。学校连个操场也没有,什么课外活动也谈不上。有一次下课后,我们几个顽皮学生闲极无聊,竟然将厕所的木架子抬到了大堤上。在这样的学校又混了两年。1948年,我祖父在三岔河开槽坊,我终于可以到三岔河镇上高小了,我的正规教育真正是从这里开始的。
三岔河小学的校舍虽说只是一般的木架子瓦屋,但每班总算都有独立的教室了。教室前面还有一块十多亩大小的平地,可以做操、玩球。开设的科目也较全,除了语文、算术,还有公民、史地、自然、音乐、体育,老师的讲课也有趣得多。不过开始有一段,我常常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初小时我有好些知识没接触过,加上老师很少提问,我缺乏当众回答提问的勇气和口头表达能力。老师提问时,我常常不知所云,有时干脆像根木桩戳在那里,低着头一言不发,自然就会引来鄙夷的眼神和嗤嗤的嘲笑声 ,这时我真是羞愧难言,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我决不服输,我向同学们借来了初小各种没学过的课本进行系统补习,同时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胆量和口头表达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终于可以坦然面对老师的各种提问了,我的成绩也跃入了上等水平。我是刚从乡下考来的插班生,班上没有一个老同学。有几个调皮的街上同学常常拉帮结伙,找我挑衅。我自知势单力孤,硬拼肯定要吃大亏,就只得忍气吞声,尽量躲着他们。有时也在书包里藏几块石头,以备不时之需。有一个姓金的同学在一次放学回家的路上又故意推撞我,我尽量避让,当他得意洋洋准备走向家门时,我突然从书包里抄出一块石头向他的后背掷去,结果击中了腿部。不多久他就拉着他妈妈到我祖父母的槽坊来兴师问罪,我也把平时他怎么邀集同学欺侮我的事一五一十地陈述出来。祖母这次没怎么太责备我,只是向金同学的母亲劝说,今后都要管教自己的孩子不要打架、欺侮人。对方见我祖母也不是好惹的,只好打道回府。谁知第二天他们又跑到学校向老师告我的刁状。老师把我叫去问情况,我就把平时他们几个同学欺侮我的事都捅出来了,并且说:“我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才还手的 。只要他们保证今后不再欺侮我,我就向他们道歉,如果他们还要欺侮我,我决不道歉。他们是一伙,我一个人打不过他们,但我也会拼命的。”老师见我说得还在理,便把欺侮我的几个同学都叫来了,他们也都承认了事实。在老师的教育下,我们各自都承认了错误,并互相道了歉,从此相安无事,并且成了好朋友。后来他们笑着对我说:“我们只是闹着玩儿的 ,哪里晓得你这个蛮子会那么犟呢!

应雨田夫妇和大姐大姐夫.jpg
应雨田夫妇和大姐、大姐夫(中)合影

    3—2  1949年春节时,大姐夫王家圃来我家拜年,顺便问我愿不愿意到他教书的学校去读书。我以为他在逗我玩,还没有来得及回答,祖母便一口应承下来,我当然无法拒绝。1949年春节过后,我便随家圃哥来到了黄山岗小学。学校设在乡政府所在地,校舍是一栋四合院的大瓦房,中间好大一块空地,就是我们的操场,比三岔河小学紧凑、整齐。但黄山岗远不如三岔河繁华,只有十来家小商铺,学校四周基本上都是农田。我是学校唯一的寄宿生。吃饭和教职工一起吃食堂,晚上和一个三十多岁的厨工张师傅睡在一起,他很热情,也算是我的生活护理人。这里的生活很单调,除了上课、自习,课外活动只是跳绳,有时也和同学们围成一圈撑排球。看老师比赛排球倒有点乐趣。小操场只有一个排球场,老师们常和乡政府的工作人员打比赛。当时兴的是九人制排球,家圃哥和地理老师刘士海是一对扣手,一左一右,很有杀伤力。加上围观学生的大声呐喊助威,老师队越战越勇,常常以胜利告终。放学后,同学们都回家了,我只能一个人到田间小道散步,闻闻油菜花香,或者到农家的房前屋后采点儿桑枣儿吃。有时就不免萌生出一缕思乡的情结,思念最多的是祖母和二姐。
    每到周末,我便和家圃哥回到他家去。学校离他家只有七八里地,要经过几个屋场。这儿的屋场就是小村落,大多数是同姓簇居,如李家屋场、郭家屋场、龚家屋场等等。屋场周围布满了竹林和各种树木,郁郁葱葱,幽静异常,只是偶尔传来鸡鸣和犬吠。我最感兴趣的是路边经过的两个湖。路北边的那个大湖叫李家堰,放眼望去,无边无际。晴天波光粼粼,渔舟荡漾,令人心旷神怡;风雨交加时,白浪滔天,惊心动魄。那是我当时见到的最大的湖了,后来我才知道,那湖周围其实也不过二十来里。路南边的那个湖叫蔡家溪,面积小多了,但水很深,很清,听说水底下还发现了过去的房子,常令我神思遐想,里面是不是还有龙王呢?

113448dgw5550kw0zuiwl6.jpg
大姐夫王家圃来我家拜年,顺便问我愿不愿意到他教书的学校去读书。
我以为他在逗我玩,还没有来得及回答,祖母便一口应承下来。
1949年春节过后,我便随家圃哥来到了黄山岗小学。

    家圃哥的家是一个大家庭。他的祖母当时大约八十多岁了,鹤发童颜 ,体格健朗,所以子孙辈没分家。家圃哥的父辈有四弟兄。老大王子腾,神经有点不正常,只知下苦力干活,家里百事不管,其妻肖氏,是全家的内当家。老二王子维,是个读书人,当过乡长、县里的田税主任,有两房妻室,四个子女。老三早逝,妻子改嫁,仅留下幼女秋娟。老幺王子庠,是全家的外当家。家圃哥是长房长子,二叔王子维虽娶有两房妻室,但开始只生有女儿,尚无子嗣,于是名义上家圃哥又过继给二叔,所以他在家里很有地位。这个大家族表面上轰轰烈烈,种的田有几十亩,长工三四个,农忙季节雇的短工更是无数。其实内里空虚,自己的田产并不多,种的田大多是租的。总管幺叔喜欢咋呼,说话口气很大,但经营并不在行,开支大,成本高,农田所得常常入不敷出。每年青黄不接之际,全家上下还得吃杂粮,喝稀粥。土改时被定为地主,主要是名声在外,再加上二叔当过小官。
    六年级下学期,即1949年9月,听说县城里来了解放军,也就是说,安乡解放了。对于这样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我们学校不知为什么水不动,鱼不跳,毫无反应。老师未作宣传演讲,更没有敲锣打鼓庆祝,照样上课下课,照样吃饭睡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4 11:13: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彭淑娥 于 2023-1-4 11:14 编辑

拜读老师您说古好文,那个年代教育比较落后,您还是幸运的有书可读,有很多人就没有沾过书夲,所以五十六十年代扫盲,六十年代末我还演过学文化剧目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4 11:15: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老师佳作,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4 11:34: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回忆往昔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4 16: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忆力好,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4 22:0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9 07:57 , Processed in 0.04316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