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津市万石诗 于 2023-2-4 12:06 编辑
朱务善——中国青年工作的开拓者(中) 
宣传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后,各种社会主义学说在青年知识分子中广泛传播。朱务善也深受影响,他积极阅读反映各种社会思潮的书刊,特别是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和《新青年》刊载的马克思主义文章,仿佛暮鼓晨钟,叩击着他的心灵,启迪着他的思想。 1920年年初,经进步同学介绍,朱务善来到北大图书馆,找到仰慕已久的李大钊,请他介绍马克思主义著作。这是两人的第一次会面。李大钊高兴地答应了他的请求,他们相对而坐、相谈甚欢,聊了很多学术和思想方面的问题。临别时,李大钊从桌旁一个堆满书刊的书架上,拿出自己发表在《新青年》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很客气地请他看后提意见,还借给他几本河上肇关于社会主义的著作和一本英译的列宁著作。那时谁阅读列宁的著作,谁就有“布尔什维克”的嫌疑。李大钊在送朱务善出门的时候叮嘱道:“这本英译的小册子你看完后,交还给我,不要转借他人。” 此后,朱务善常去图书馆向李大钊请教,又在李大钊的推荐下,读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及考茨基的《马克思的经济学说》等书。随着交往的加深,朱务善愈加敬佩李大钊的为人与学问。李大钊推崇的代表着劳苦大众利益的马克思主义,让少年时代曾饱尝生活艰辛的朱务善产生了强烈共鸣。 1921年3月,经李大钊、邓中夏介绍,朱务善加入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开始系统钻研马克思主义。在这里,他见到了高君宇、张国焘、何孟雄、李梅羹等人,才知这些相熟的同学,原来已是共产党人。中共一大后,他也成为中共党员。 为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11月17日,他与邓中夏、罗章龙等19人作为发起人,在《北京大学日刊》发布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募员公告。一个月后,会员就增至四五十人。 一天,朱务善和邓中夏、何孟雄等到北大图书馆找李大钊,讨论如何在青年学生中扩大研究会的影响。李大钊身着蓝布大衫,戴着眼镜,坐在桌角,倾听学生们讨论。朱务善恳切地问道:“您每月可以讲演几次?”李大钊微笑着说:“你们要我讲几次,我都可以,只是还要邀请其他愿意参加的教授们才行。” 在积极组织研究会活动的同时,朱务善等人还常在《民报》《新国民》等报刊发表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民报》名义上由冯玉祥与国民党合办,实际上由国民党左派与共产党人主持。它政治上反对奉系军阀张作霖,支持各种进步社会运动。报纸共有三大页12版,6版为英文,主编为陈友仁;6版为中文,主编为萧子升。 朱务善和李骏、范鸿劼等共产党人都是《民报》编辑,朱务善负责国内新闻和经济副刊。他在报纸上连载列宁所著的《帝国主义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后阶段》,引起了北大一些人的不满。此后,陈友仁因抨击张作霖遭到逮捕,《民报》也由此被查封。
(本文来源于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红楼风云人物》,北京出版集团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5月版,第108—113页) 原标题:《风云人物 | 朱务善——中国青年工作的开拓者(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