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上将军 于 2023-2-11 10:29 编辑
把数字“玩出花香”的人
——记国家二级演奏员、石门县文化馆音乐专干申象泉
他说,他这辈子就是绕着七个数字在转圈,没什么了不起。就算是这样,那他也是把数字“玩出花香”的人。 畅游音乐世界至今44年里,他曾被市委市政府授予高技能型“名师名家”;十多次获评湖南省音乐家协会先进个人,并当选第六、七、八届省音代会代表;他在国家级、省级公开发表和展演个人作曲的作品及论文40余部(首、篇);他参与编纂的国家级非遗项目《荆河戏音乐集萃》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他在省级及以上获奖的20余部(首)原创音乐作品中,《你别走》《等在桑树边》两首曲目,于2017年同获省“五个一工程”奖……他就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演奏员、现年56岁的县文化馆音乐专干申象泉。 他说,这辈子与音乐结缘,和他小时候的艰苦有关。因为生在农村,小时候最大的问题就是吃不饱饭。从小学到初中,他一直是尖子生。他的老师至今还说,如果他一直读下去,说不定是清华北大生,可是12岁那年他中断了学业。那年他读初二,县荆河戏剧团面向全县招演员,他力排众议报了名,被录用后果断逃学从艺——当时的唯一动力就是一进剧团就可以吃“商品粮”,再也不会饿肚子了——这也成了他的音乐人生的起点。进剧团后的1985年,他首次为大型现代荆河戏《风流嫂子》作曲,便得到社会各界普遍认可,许多上了年纪的人如今还在传唱。 他能把数字“玩出花香”,得益于百般青睐石门山水人文。至今40多年里,他在潜心音乐理论研究的同时,更注重的是深入基层采风。一方面采集石门本土音乐资源,如石门境内极为稀有的好几个版本的“翻天云”,就是他在无数次石门山歌采集中挖掘出来的;一方面深度体验石门山区老百姓的生活点滴,从中激发创作灵感。如他作曲的土家族舞蹈音乐《薅草锣鼓》,早在2005年举办的全省第二届少数民族文艺调演中就荣获金奖;他先后荣获国家省级奖项的24首曲目,每个曲目都隐含着家乡的沃土芬芳。 他能把数字“玩出花香”,得益于热心群众文化培训辅导。多年的潜心钻研,造就了他在音乐艺术领域的非凡才华,能编能导、能歌能舞,尤其精通京胡、二胡、竹笛、唢呐、民族打击乐和架子鼓、铜管乐器、吉他等各种器乐演奏。无论在剧团还是调任文化馆后,他几十年如一日倾心群众文化培训辅导,多次荣获省市主管部门颁发的器乐大赛“优秀辅导奖”“优秀老师奖”“中华之星”和全国青少年艺术大赛“优秀辅导教师奖”;常年义务辅导全县100多支“乡村管乐队”和南路吹打乐队,学员累计达1200余人;他辅导并参与演奏的《老朋友进行曲》,先后获得常德市首届管乐团体大赛演奏一等奖、湖南省管乐大赛演奏二等奖…… 他能把数字“玩出花香”,得益于坚守积极向上的创作导向。远离靡靡之音,弘扬正能量,是他音乐创作的标尺。特别是近几年来,为颂扬王新法、陈敏等脱贫攻坚典范及刘磊等英模人物,他创作了《你别走》《花儿开了》《生命的壮歌》《大山飞出一首歌》等一大批优秀曲目;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他谱曲的三首歌中,《那双眼睛》在省刊选发并获评省文化馆文艺抗疫优秀作品,《逆风而行》获评省文化厅文艺抗疫优秀作品及中央音乐学院“央音在线”抗疫作品金奖……如此说来,他更是“以人民为中心”的音乐创作典范。 这就是申象泉,一个善于把数字“玩出花香”的人。(孙开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