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3978|回复: 3

中华高氏源流简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2-13 09:2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高家协 于 2023-2-28 10:36 编辑

                                 中华高氏源流简述



        人各有姓,姓各有源。中华民族素有寻根问祖、追本溯源的传统。炎黄子孙更有“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情怀。
       高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从起源到产生,历经漫长的历史过程。其源流,似百溪归大川,可总称为炎黄子孙。



                                                  (一) 史载最早的高氏。
   


      (1)高元。在上古黄帝时期,中国最早系统记载姓氏来源的典籍《世本》载:"黄帝臣高元作官室"。“世”是指世系,本则表示起源。据说是由先秦时期史官修撰的, 记载从黄帝到春秋时期的“帝王”、“诸侯”、“卿大夫”的世系和氏姓,也记载帝王的都邑、制作、谥法等。相传,高元是为黄帝造高楼的建筑工匠。据某些谱书记载,高姓的来源之一是高元的后人。也有人称,髙元为黄帝木正,将有巢氏树上架木为巢或居于洞穴改为地上架木为屋,有大功,黄帝赐封其为髙侯。目前为止,高元是见之各类史书记载最早,因而有称高姓第一人之说。



    (2)高奔戌。《竹书纪年》是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共十三篇,叙述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的历史,按年编次。周平王东迁后用晋国纪年,三家分晋后用魏国纪年,至魏襄王二十年为止。 现存《竹书纪年》分为"古本"和"今本"两个体系。"古本"为辑佚本,其纪事起于夏代,终于公元前299年,无规整的体例。"今本"纪事起于黄帝,终于魏襄王二十年(前296) ,有较为完整的体例。其中有:“周朝高奔戌,按《穆天子传》:七萃之士曰高奔戌。”的记载。



    (3)高渠弥。《左传》左传全称为《春秋左氏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五十四年间各国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书中载:“《左传·桓公五年》: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禦之,曼伯为右拒,祭仲足为左拒,原繁,高渠弥,以中军奉公为鱼丽之陈,先偏后伍,伍承弥缝,战于繻葛,王卒大败。



(4)高克。《左传》书中载:“《左传·闵公二年》:郑人恶高克,使帅师次于河上,久而弗召,师溃而归,高克奔陈,郑人为之赋清人。



5)高厚。《左传·襄公十九年》:“秋,八月,齐崔杼杀高厚于洒蓝。”



(6)高子容。《左传·襄公二十九年》:“齐高子容,与宋司徒,见知伯,女齐相礼,宾出,司马侯言于知伯曰:二子皆将不免,子容专,司徒侈,皆亡家之主也。”



(7)高 齮。《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夏,齐侯将纳公,命无受鲁货,申丰从女贾,以币锦二两,缚一如瑱,适齐师,谓子犹之人高齮,能货子犹,为高氏后,粟五千庾,高齮以锦示子犹,子犹欲之,齮曰:鲁人买之,百两一布,以道之不通,先入币财,子犹受之,言于齐侯曰:群臣不尽力于鲁君者,非不能事君也。然据有异焉。宋元公为鲁君如晋,卒于曲棘,叔孙昭子求纳其君,无疾而死,不知天之弃鲁耶,抑鲁君有罪于鬼神,故及此也。君若待于曲棘,使群臣从鲁君以卜焉。若可,师有济也。君而继之,兹无敌矣,若其无成,君无辱焉。齐侯从之。”
8)高无丕。《左传·哀公二十三年》:“夏,六月,晋荀瑶伐齐,高无丕帅师禦之。”

                                                    (二)炎帝后裔姜子牙的分支



    高傒。高傒(公元前728——前637),姜姓,高氏,名傒,字仲,号祖望,高邑(今山东省禹城县)人。春秋时期齐国大夫,不世之臣。齐太公姜子牙裔孙,其父为齐文公之子、齐成公之弟公子高,卢姓始祖。高傒先在迎立齐桓公有功,后与管仲纠合诸侯结盟有功。桓公命傒以王父字(即祖父)为氏,食采邑于卢地,凭借五里之城在今济南长清建立卢国。周庄王十一年,平定国中混乱,拥立齐桓公即位,辅助管仲改革,担任掌管齐国军政大权的上卿,促进齐国军政改革、建立完整的军事体制中起了重要作用。齐桓公二十四年,平定鲁国内乱,拥立鲁僖公即位。安鲁定盟,"犹望高子",成为历史美谈。齐桓公去世后,联合宋襄公平定内乱,拥戴齐孝公即位。齐孝公六年,高傒逝世,谥号为敬,安葬于临淄河西岸。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七十一·宰相世序下》载:“(高)洪,后汉渤海太守,因居渤海脩县。”,而尊为渤海开堂始祖。高氏的郡望有史记载为五大郡望:渤海郡,渔阳郡,辽东郡,广陵郡,河南郡。 渤海高姓最大的郡望,也是高姓的主流和高姓五望之首,五望皆出于渤海,故有“天下之高出渤海”之称。当今天下高氏绝大部分属渤海郡后裔。逐步形成华夏姓氏的巨姓望族。崇文尚武,簪缨继世。有一统八方的雄主,有佐政君王的宰辅,有著书立说的鸿儒,有护疆爱国的忠良义士,有尊祖敬宗贤孙孝子。是他们的丰功伟绩铸就了光辉灿烂的高氏文化,是乃“追参尧舜禹之盛时,上配姜任姒之至德”。


                                                             (三)它姓改高姓。


     (1)金完颜氏改高姓。河南省郏县,分别居安良、城关、白庙、冢头、长桥、王集、薛店、广阔天地乡及南召皇后、云阳、小店、石门、太山庙、城郊、留山、南河店、白土岗、皇路店、四棵树等地。都源于宋金战争时期的完颜氏后裔。


    (2)源于鲜卑族改高姓。北魏孝文拓拔曾大力实行文化上汉化政策。改北方胡人多音节复姓为汉字单姓,鲜卑族拓拔部寔娄氏部落改为高氏。欢子高洋建立北齐政权后,赐它族为高氏。十六国时,后燕国王鲜卑族人慕容云改称为高阳氏后裔,遂改姓高,称高云。


     (3)源于满族汉化改高姓。清光绪年间到民国初年,满族姓氏改用汉姓,高佳氏就改为高氏。世居安巴德普特布占台,历史上有锡伯族改为高氏者。在清朝中叶后,多冠以汉姓称之为高氏。



      (4)以国名为氏。西汉元帝刘奭建昭二年,汉王朝积弱没落,其羽真氏族部落首领高朱蒙乘机在纥升骨城定都称王,建立了高句骊国,朱蒙自称是高阳氏之苗裔,后裔改为单姓高氏。有汉史称其为"夫余族"。李治总章元年,被唐军所灭。



     (5)趋于“职官权”改姓。晋朝官吏有高力督职称,后裔子孙中,有称高力氏,后省文简化有单姓高氏。汉朝时期官吏高庙令的后裔,到三国时期有以先祖官职,称高令氏,后有省文简化为单姓高氏者。唐朝宦官高力士是个太监,无子嗣,因此曾收养了一大批巴结他的官宦贵族之子为养子,皆私赐其姓氏为高氏。



     (6)避官躲祸改姓。湖南宁乡的沩宁高氏,其始迁祖李孟宗是元至正间以孝廉由县令擢至吏部左侍郎。元末,天下搔扰,顺帝北去,公遂循荒。先是孟宗公父原宦湖南长沙府攸县,因病解组不得归携,公寓北冈乡。洪武初,朝廷召其问政。公以我为一代亡臣,难忘君国虑。为避免当时录用,改为随祖母姓高。该族人才辈出:高青珊,孟宗公第十八世孙,清代为捍卫国之疆土,平息匪患纵横云贵川,浴血沙场,屡建奇功。清·光绪五年,皇封为“建威将军”,夫人成封为一品夫,清帝溯四代为建威将军,诰封40多人。长孙高继青,解放前夕被反动派杀害,毛主席亲签,发给“革命烈士证书”;次孙高少青长沙勘测设计院院长。航天功臣高敏忠及高旗举、高忠良等都是族之佼佼者。



     (7)亡国改姓。河南杞县裴村店乡屯庄村高氏支族,就是朱元璋后裔改姓。朱橚受封于吴,其后裔朱永绪的夫人姓高,有四个儿子,由于李自成军追杀朱氏皇族,而改姓高。由于隐朱姓高,清朝时,朱永绪子高辛嗣曾受清诰封武德将军,孙高绍熙继武德将军后裔一支高伦高氏从开封迁来;高伦仕清进腑左堂,妻徐氏未随,携子高日丙回娘家屯庄村,繁衍该支高氏。



       (8)过继随母姓。
……
       高氏自古人才辈出,为国家建立、民族兴旺做出贡献者代不乏人。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廿六史高姓人物集》中录入各朝代史书中“本纪”“世家”“列传”及重点涉及人物五百余人。他们中有建国立业的帝王,有治国理政的贤相,有冲锋陷阵的将帅,有尽忠报国的义士,有诗书盖世的泰斗,有德善兼修的孝子……高氏名垂竹帛的先贤君子,比比皆是,不一而足。
       高姓除北齐外,还有正统衰落时各地皇帝。自称共建8个国。高句丽国,从公元前37年高朱蒙始建,到公元668年,历时705年。公元618年时,高昙晟杀死县令和镇守军将,自封大乘皇帝,不过三月被人杀害。高姓自称皇帝者,含被追尊,计52人。治国理政的宰相66人,武能安邦的将军义士更多。隋至清朝进士及第者900余人。唐朝诗人高适,《全唐诗》中存诗208首,宋词人高观国《全宋词》中存词108首,《全宋诗》中高斯得、高似孙均有170多首入选。《琵琶记》作者高明、《红楼梦》后续者高鹗、扬州八怪中、高翔、高凤翰等无一不脍炙人口。
          燕人高渐离“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断腕精神,激励后世。北魏重臣高允,渤海人。咸阳郡公,大将军,帝称其为“令公”,史云“全人”。高允享德高、位高、爵高、才高、寿高之峰极。聚“三望”于一人,汇“五高”于一身,德高望重,可与圣人比肩。北朝东魏高欢,以其雄才大略与深谋远虑,为高姓北齐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明兵部右侍郎高名衡,字仲平,山东沂州人。登科入仕,文武同道,国士无双。诗文并茂,数万言枣梨书丹。行伍安邦,守开封三战振旅。明清鼎革,名衡夫妻赴难忠节。高名衡树爱国情操之大德,立后世景仰之楷模。
        2021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高姓数为1700万,占百家姓第15位。其中,河北高姓位居7位,北京、天津、内蒙居8位,辽宁、山西居10位,而湖南仅居55位。
                                                                                                        (高家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2-13 10:2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作丶给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2-13 15: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高家协 于 2023-2-20 18:39 编辑

谢谢邱渭波老师加盖“”版主推举“”图章!感谢原来是九哥、龙阳呈祥等老师的点赞!向老师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2-17 09:4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欣赏学习,为高老师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4 06:05 , Processed in 0.03897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