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90|回复: 2

刑法中37种推定“明知”情形(三十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3-5 00:00: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雷光清 于 2023-3-5 00:04 编辑

刑法中37种推定“明知”情形(三十五)

mmexportf65c8f65b10505d895b53589843e9c13_1667457763260.jpeg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办理妨害文物管理等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公通字〔2022〕18号)(三)准确认定掩饰、隐瞒与倒卖行为
       1. 明知是盗窃文物、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等犯罪所获取的文物,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加工、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符合《文物犯罪解释》第九条规定的,以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规定的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追究刑事责任。
        对是否明知”,应当结合行为人的认知能力、既往经历、行为次数和手段,与实施盗掘、盗窃、倒卖文物等犯罪行为人的关系,获利情况,是否故意规避调查,涉案文物外观形态、价格等主、客观因素进行综合审查判断。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行为人不能做出合理解释的,可以认定其“明知”,但有相反证据的除外:
     (1)采用黑话、暗语等方式进行联络交易的;
     (2)通过伪装、隐匿文物等方式逃避检查,或者以暴力等方式抗拒检查的;
     (3)曾因实施盗掘、盗窃、走私、倒卖文物等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或者二年内受过行政处罚的;
     (4)有其他证据足以证明行为人应当知道的情形。

u_1503150579_1958875033&fm_253&fmt_auto&app_138&f_JPEG_edit_166711907156.jpg



mmexport143a3022d76d43157412a05232e5d0ff_1642562540385_edit_15713533766869.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3-5 06:29: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雷老师普法佳帖,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3-5 11:09: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覃旺成 发表于 2023-3-5 06:29
拜读雷老师普法佳帖,点赞!

谢谢覃老师的首帖支持与鼓励!向老师问好!遥祝老师幸福安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4 04:19 , Processed in 0.03856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