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12|回复: 4

[旧志杂谈]此王堂非彼王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3-30 11:5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明万历年间,澧州人高尚志撰、其子高坚续撰《澧纪》三十余万字,但久佚。2008年5月,时任澧县一中校长赵绪清得知《澧纪》孤本在上海市图书馆,立即募集资金复印全书,交付给该县杜修岳、高守泉等五、六位热爱地方历史文化的退休老人研究整理点校,于2010年出版。我得知该书出版消息后,随即向澧县诗词学会会长杜修岳老先生求书。杜会长即赠我一套两册《〈澧纪〉校注》。近些年来于暇时翻阅,感叹高守泉先生以一人之力完成此近60万字著作,其中校注内容约占一半,实乃不易。然亦发现些许瑕疵,在网上已见有人正讹。今拣一为旧志所讹,复为后校者疏忽之事,供史志从业者一观,并就教于高先生及史志方家。


    《〈澧纪〉校注》(《古澧文丛》名家出版社2010)》卷一大事内纪载“(东汉)建武己丑(29),武陵太守王堂遣使者贡,故有析置。”其下注曰:“王堂,字敬伯,广汉人也。初举光禄茂才,迁谷城令。永初中,西羌寇巴郡,为民患,诏书遣中郎将尹就攻讨,连年不克。三府举堂治剧,拜巴郡太守。堂驰兵赴贼,斩虏千余级,巴、庸清静,吏民生为立祠。复拜鲁相,政存简一,至数年无词讼。迁汝南太守,郡内称治。后庐江贼迸入弋阳界,堂勒兵追讨,即便奔散,而梁商、袁汤犹因恨之而诬奏堂,免,归家,年八十六卒。遗令薄敛,瓦棺以葬。”武陵太守王堂遣使向光武帝贡献表示臣服,事在建武己丑即建武五年。上引《澧纪》王堂传中“永初”为东汉安帝刘祜年号,时在公元107—113年,永初中距建武五年即公元29年约80多年,假如王堂遣使贡献时30来岁,则至安帝永初中已百岁有余,何能驰兵赴贼?且亦与其八十六岁寿终不合。查阅《后汉书·王堂传》,知此王堂在顺帝永建二年(127)犹征为将作大匠,其若为武陵太守王堂,此时当已百二十岁。何况《后汉书·王堂传》通篇不言其为武陵太守事,故此广汉王堂非《澧纪》所载之武陵太守王堂可明。


    武陵太守王堂遣使贡献事,《澧纪·登绩纪·守政》有载:“武陵太守王堂:莽篡汉时不肯臣莽。值所在兵起,闭境自守。建武五年,岑彭与交趾牧邓让厚善,帝令与让书,称国家威德。又遣偏将军屈充移檄江南,颁行诏令。于是堂与让暨江夏、桂阳、零陵、苍梧、交趾太守、长沙相等,相率遣使贡献,悉封列侯。”岑彭,东汉中兴“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后汉书》有传。“岑彭与交趾牧邓让厚善,……悉封列侯”这一段文字即来自于岑彭传,但未言明具体时间,但在《后汉书·光武帝纪》中有明确记载:五年十二月,“交趾牧邓让率七郡太守遣使奉贡。”《澧纪》为何将安帝时王堂移作光武时王堂?成书于明嘉靖戊戌(1538)的《常德府志》卷十二“官守志”之“郡守”载:“王堂,字敬伯,广汉人,王莽时为武陵太守,据境土。光武初,将军岑彭谕诸郡,降者奏封其君长。又遣偏将军屈充移檄江南,颁行诏命。堂遣使贡献,因封为列侯。”嘉靖《常德府志》即已将武陵太守王堂认作四川广汉郪县人王堂。《澧纪》成书于明万历庚戌(1610),该书此段记述当即抄录于此。后2001年常德市方志办编《清嘉庆常德府志校注》、2011年编《明嘉靖常德府志校注》均未对此作出校正,一讹再讹,以致于今。


    《后汉书》王堂传载“广汉郪人也”。史为乐《历史地名大词典》:“郪县:西汉置,属广汉郡。治所在今四川省三台县南九十里郪江镇,因郪江水为名。”民国十八年《三台县志》卷六“乡贤”后汉有王堂传,除全文转录《后汉书·王堂传》外,并据《华阳国志》补记王堂若干行迹。现录《后汉书·王堂传》全文如下:


    王堂字敬伯,郪人也。初举光禄茂才,迁谷城令,治有名迹。永初中,西羌寇巴郡,为民患。诏书遣中郎将尹就攻讨,连年不尅。三府举堂治剧,拜巴郡太守。堂驰兵赴贼,斩虏千余级,巴庸清静,吏民生为立祠。刺史张乔表其治能,迁右扶风。安帝西巡,阿母王圣、中常侍江京等并请属于堂,堂不为用。掾吏固谏之,堂曰:“吾蒙国恩,岂可以权宠阿意?以死守之!”即日遣家属归,闭阁上病。果有诬奏堂者,会帝崩,京等悉诛。堂以守正见称。永建二年,征入为将作大匠。四年,坐公事左转议郎。复拜鲁相。政存简一,至数年无词讼。迁汝南太守,搜才礼士,不苟自专。乃教掾史曰:“古人劳于求贤,逸于任使,故能化清于上,事缉于下,其宪章朝右,简覈才职,委功曹陈璠。匡政理物,拾遗补缺,任主簿应嗣。庶循名责实,察言观效焉。”自是委诚求当,不复妄有辞教,郡内称治。时大将军梁商及尚书令袁汤以求属不行,并恨之。后庐江贼迸入弋阳界,堂勒兵追讨,即便奔散。而商、汤尤因此讽州奏堂在任无警,免,归家。年八十六卒。遗令薄敛,瓦棺以葬。子稺,清行不仕。曾孙商,益州牧刘焉以为蜀郡太守,有治声。

    民国《三台县志》卷六“乡贤”据《华阳国志》补记云:


    初,堂临巴郡,进贤达士,举孝子颜永、隐士黄错及张璊、陈髦。民为立祠。徙任右扶风,政教严明。帝舅车骑将军颜显、大将军窦宪、中常侍江京等嘱托,辄拒之。白鹿见象,不以为祥,徙鲁相,又徙汝南守。举陈蕃为功曹,应嗣司隶校尉。号知人之鉴。


    由上可知,此王堂乃东汉安帝、顺帝时人。他“初举光禄茂才”即释褐为官,约在东汉安帝初,然后迁谷城令。安帝永初中迁巴郡太守,平定西羌。根据《后汉书·安帝纪》载,安帝即位次年即永初元年(107)六月,“先零种羌叛,断陇道,大为寇略,遣车骑将军邓骘、征西校尉任尚讨之。”(《后汉书》卷五,207页)尹就不在其中。此后,《安帝纪》有多次羌族叛乱的记载,官军征讨,多有败绩。直至元初二年(115)三月,“先零羌寇益州,迁中郎将尹就讨之。”(《后汉书》卷五,222页)《后汉书·西羌传》载,汉阳太守率军讨西羌,招降了西羌部首号多所率七千余人,“而零昌种(羌族起义军的另一支)众复分寇益州,迁中郎将尹就将南阳兵,因发益部诸郡屯兵击零昌党吕叔都等。”“(元初四年)其夏,尹就以不能定益州,坐征抵罪”,这便是《王堂传》尹就征羌“连年不尅”。可知,尹就征益州西羌不在永初中,而在元初二年春,至四年夏被撤职。《王堂传》所载有误。故王堂由谷城令迁巴郡太守当在元初二年至四年。由此可以推测,王堂出任巴郡太守,率军战西羌正当盛年,或为三十多岁。则他约生于章帝建初中(76—83),取中间数,约生于建初四五年(79—80)。他八十六岁卒,约在恒帝延熹八年(165)左右。所以他肯定不是光武帝建武五年那位武陵太守。而且《王堂传》也未载其为武陵太守。而嘉靖《常德府志》、万历《澧纪》所载王堂事在光武帝建武五年(29),相差近百年。故此王堂非彼王堂。中华书局《后汉书人名索引》将“王堂|”分列两条:“王堂(敬伯)”“王堂(武陵太守)”,显然不是一人。


    武陵太守王堂究为何人?《汉书》无记录,《后汉书》仅岑彭传中有如上记录。根据《二十四史纪传人名索引》(张忱石、吴树平编,中华书局1980),遍查《汉书》《后汉书》王姓者传记,未得蛛丝马迹。
                                2019年4月7日初稿
                                2023年3月30日改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3-30 12:57:24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品佳作!欣赏学习!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3-30 16:07:2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张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3-31 20:4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史料考证,需要严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4-1 07:44: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政协邱渭波 发表于 2023-3-31 20:42
史料考证,需要严谨。

您发觉问题可以指出,我再修改。发到这里来,也是为了听听意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3 23:56 , Processed in 0.04127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