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414|回复: 8

【博客搬家】花甲盛年走西藏(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4-14 05:5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花甲盛年走西藏(上)
2011年9月

055329blmmafffcec1fz19.jpg


       内地三伏暑蒸,西藏青稞拂凉。
       2011年8月中下旬,受市委重托和山南地委、隆子县委的盛邀,慰问团奔赴西藏山南地区及其隆子县,慰问援藏干部,感慨援藏实绩,赞赏援藏精神。
      在青藏高原期间,14名同志没有高原反映,唯有高原风光人文的迷醉。
      我们从地球上最长和最大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徜徉到典型的“香巴拉”地带——鲁朗风景区;我们跟着尼洋河、拉萨河、雅鲁藏布江从林芝的八一镇,一路观赏西藏首府拉萨市、山南驻地泽当镇,直至边陲小镇隆子;我们在布达拉宫、大昭寺、布达拉康、藏王墓和塔尔寺感悟了藏传佛教文化,也在扎果寺接受了德珠活佛的哈达;我们又从藏北神湖纳木措漂流到中国第一咸湖——青海湖。
      青藏高原啊,雪岭横空,蓝天白云,大河奔涌,蓝湖静谧,牛羊成群,青稞飘香,她雄伟而壮观,神奇而瑰丽;还有她那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宗教文化所造就的辉煌古寺和飘拂经幡,以及色彩缤纷的风俗民情,令人心醉神迷。


花甲当年,三高无忌


060121m1y55t6bbbc9hb6b.jpg

        去雪域西藏,并不是一时之冲动。
         因为那藏歌,浩如烟海,丰富多彩,独具特色,风格炯异,震撼人们的心扉,冲破广阔的草原,响徹无垠的蓝天。也因为那灿烂的历史文化,尤其那吐蕃,那条文成公主出嫁西行三年的路。还因为那藏传佛教,显赫的布达拉宫、大昭寺、活着的佛和转动的经筒。
       其实,真正感动我,并加快我进藏脚步的还是《我的藏族兄弟》那本书。多年前,我的同事建国同志胸脯一拍,慷慨援藏三年。回到常德,他食寝不安,以灵性的文字,把他的西藏心、他的藏族兄弟、他的援藏战友以及战友的英魂和那些与之那休戚相关的高耸雪山、碧蓝天空、洁白柔云,以及牦牛虫草,行云流水般地记述下来。
      只要你读了《我的藏族兄弟》,只要你是热血男儿,你就会感佩援藏干部不畏艰辛的男儿气概和援藏期间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也就会越发神往那雪域高原神奇美丽的大自然及内地永远也不可能感知的异域风情。于是,我的心脉为青藏高原加速搏动起来。
060120yo71jdn5vxxiili5.jpg


      机会终于到了。

      市委派遣援藏慰问团,通知我报身份证号码订机票,且近日即发。欣喜之际,脑际掠过几道阴影,几位挚友的忠告如雷贯耳。好在恰逢体检,但其结果竟让我怀疑起标本的真实、检验设备的精确度来。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是高原旅行之大忌!医生这样说,朋友也这样说,行程表上更是这么说。
      我不相信西藏就没有“高、冠、糖”患者,也不相信我十年锻炼就对付不了什么高原反应。于是,我也一拍胸脯:“去!要去!坚决去!”
      但当我拖着旅行包走出家门的时候,却不自主的给妻子撂出一句话:“《荆楚风》出版费已按协议付完,甲方潘总电话1355882——”交代与她无关的事,显然就是交代后事。连我自己也感到惊讶。
       “说疯话,没出息!”妻子说。
       哀怨也好,激将也罢。
       我是谁?我怎么会没出息?这不,我已经随团开拔了。
       我毕竟还只有六十岁。
060120ia22gb0d6kd2gqsk.jpg



着陆林芝,恍若江南


       8月18日上午快九点钟,我们一行十四人从旋梯走出机舱。
      没有太阳,只有拂面的凉风,温度比常德低了20度,长袖上衣派上了用场。清凉的舒坦、哈达的洁白与飘逸,几乎掩盖了偶尔的呼吸不匀。
060117ajzyj0llzjh8scza.jpg

      这里就是2003年通航的西藏第三座民航机场—米林机场,它位于林芝地区米林县境内的雅鲁藏布江河谷,海拔2949米。周围是海拔4000多米常年被云雾笼罩的高山峻岭,飞机起降只能在狭窄弯曲的河谷中飞行,飞行航道最窄处距离峡谷两侧山脊不到4公里。另外,此地低云天阴,风向多变,气流紊乱,飞机也只能利用上午时刻起降。因此,该机场是国内民航净空环境、气象条件、导航站布局及飞行程序制定最为复杂、飞机起降和航班正点保障难度最高的机场,也是世界上最难飞行的机场之一。
060116hgg96gcs8xczya6a.jpg

      我们是幸运的,虽然在成都起飞晚点二十多分钟,但却正点平安着陆。
      没有早餐,毫不停留,走出机场就乘中巴直奔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了。导游姑娘甘肃人,将满腔的热情和景点特色,从流利的普通话中娓娓道出。窗外匆匆晃过葱翠的青山、悠悠的绿水、金黄的田野,以及蓝红竞艳的民居,要不是那到处飘拂着奇异的大小经幡,我还以为仍然置身江南。
      这里也是江南,西藏的江南,导游说。
      喜马拉雅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脉似两条巨龙横空出世,由西向东平行伸展,在东部与横断山脉对接,形成群山环绕之势,林芝地区就静卧在这三大山脉怀抱之中,雅鲁藏布江下游,有人称它是西藏的瑞士,也有人称为西藏的江南。林芝藏语意为“太阳宝座”,它的南部与印度、缅甸两国接壤,边境线长达1006.5公里,总面积约11.7万平方公里,人口14万多。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气候湿润,景色宜人。林芝的森林原始景观保存完好,素有“天然的自然博物馆”、“自然的绿色基因库”之称。其中布裙湖一带还是传说中野人经常出没的地方。古老的传统文化以及藏传佛教和本地兴起的本教的林芝盛行。
060118hgd9woexe1oxhe1h.jpg

       游览雅鲁藏布大峡谷也不容易,因为我们进入了边境。
       中巴在一座军事设施前停下,导游拿着我们的身份证前去办入境证。也许是排队的人多,也许是手续繁杂,二十多分钟过去才见她回来。

玲珑八一,奇石墨脱


      在雅鲁藏大峡谷接待处午餐时,几乎吓了一跳,精心准备的降压药因我的粗枝大叶失去了伴我旅藏的良机,依然远在两千七百多公里的家乡送行我们的那辆大巴上。高血压、冠心病是旅藏之大忌,原本放松的心突然紧张起来。参观沿途没有药店,住进大峡谷大酒店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独自上街买药。
      迎宾路的天成药店没有开架迎客,仅一个姑娘在里面应答。虽然没有柯素亚,但总算有了氨路地平片,至少也有了一半的健康保证。
055333ddhjhd22jzo33elf.jpg

      凉风缓缓吹来,提着的心渐渐放下,感觉舒坦了许多,竟自个漫步于街巷,欣赏这街景山色来。
      眼前的八一镇是个漂亮而宁静的小城,已具相当规模。川藏公路穿东而行,尼洋河绕西而流。小城四周森林葱茏,山光明媚。崭新而宽阔的街道,现代风格的小楼,配套齐备的服务设施,石雕牦牛的广场,让这颗高原明珠耀眼夺目。
055330wkuxwhbi9dhb9aa0.jpg

      八一是林芝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藏东南物资集散地,海拔2900米,距拉萨市420公里,是西藏重要的交通枢纽,沟通西藏东、西、南三方。这个地方原名“拉日嘎”,仅几座寺庙、几十户农家。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时人民解放军在此建设,故名“八一”。1960年后白手起家,艰苦创业,一座高原城镇逐渐崛起,特别是援藏近二十年来的突飞猛进,新城日新月异
      我猛然觉得,这个和内地几乎没有两样的靓丽新城,似乎少了点不能少的东西。好在广场的随手可摸的石雕牦牛和山腰中抬眼即见的阵阵经幡,提醒人们这里还是西藏。

     但瞬间的不快顷刻消失在晚餐火锅的口福中。
      圆桌中间炖着一只灰褐色的、和老家盛饭的旋子大小差不多的石质火锅,山珍野味在鸡汤中翻滚,浓香可口,后味醇厚,一天的疲劳和高原反应在不觉中就此消失。
      如此美味只因这石头疙瘩。
      这家伙叫做墨脱石锅,产于墨脱县海拔七千七百多米的悬崖上的“皂石”,质地绵软,刀削如泥,耐高温,传热快,不粘锅,不变色,含有人体所需的十多种微量元素。常食石锅炖煮的食物对心脑血管等疾病具有明显的食疗保健作用。
055330koobquuqk3u9guia.jpg

      当我真正知道墨脱石锅的神奇功效的时候,已经离开林芝好久了,我为与货真价实的石锅失之交臂,感到十分遗憾。但是得一正宗的墨脱石锅也很不容易。由于气候原因,每年仅七、八两个月可采制,上山前还必备两个月的食品和柴火。也由于没有公路,制成的墨脱石锅只能靠牦牛或马驮运下山,然后在江水中浸泡一月左右方可使用。
      或许,墨脱石锅还会有机会伴我余生的。
      墨脱石锅……

梦游非梦,峡谷奇峡

      从建筑和设备的成色来看,大峡谷酒店即使在内地也算得上三星了。昨天晚上在成都机场只休息两个小时,而且还伴着雷鸣般的鼾声。从凌晨四点钟起床到现在回到酒店整整折腾了16个小时。

060118g4l3yrhrstrhsshy.jpg

      冲洗掉一天的游尘和疲倦,酣然进入梦乡:时而浮云,时而驾机,我巡天俯瞰,只见那东喜马拉雅山无数雪峰和碧绿群山之中,雅鲁藏布江硬是切出一条笔陡的峡谷,穿越高山屏障,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突然围绕着大山,头一转,拐了一个奇特的马蹄形大拐弯,然后呼啸又而去。身后留下皑皑雪山冰川和郁郁葱葱的原始林海,云遮雾涌,神秘莫测,气象万千。
      一觉醒来已是凌晨四点,但大峡谷依然如梦如幻。   
      转辗反侧,再也不能入睡。索性骨碌起床,打开笔记本,连接互联网,再游大峡谷。“百度”一击,大峡谷的信息犹如雅鲁藏布江水滚滚而至,眼花缭乱中读了两篇好文章,摘要与网友分享: 
      一篇是北师大版小学九册的语文课:
       055333u4zo3o7r52z3bg7o.jpg

  1992年的春天,我随一支科学考察队从帕隆出发,经过三天的艰辛路程,来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顶端扎曲。傍晚,站在扎曲的山顶,白云从身边飘过,对面的雪峰近在咫尺。向下看,怪石突兀,绿树掩映,浩浩荡荡的雅鲁藏布自西而来,然后转向,绕着南迦马瓦峰作马蹄形大拐弯,向南奔腾而去。滔滔大河突然转了一个直角,令人惊叹不已,教人不可思议。门巴族向导说:“那是雅鲁藏布江在追赶弟弟妹妹呢!”传说冈底斯神山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老大叫雅鲁藏布江、老二叫狮泉河、老三叫象泉河,小妹叫孔雀河。有一天,冈底斯把他们叫到跟前说:“现在你们长大了,‘好儿女志在四方’,正是你们闯荡天下、开阔眼界的时候了。”于是他们四兄妹各自奔流而去。老大雅鲁藏布江流到这里的时候,罹起弟弟妹妹。当天上的苍鹰告诉他弟弟妹妹向着印度洋方向匆匆忙忙呼啸而去,于是便形成了雅鳍藏布大峡谷。听了这一美丽的传说,再看那好像被雅鲁藏布江冲刷出来的峡谷,让你更加不能不为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叫绝。
  据科学考察得到的结论,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和江水冲刷形成的。它又长又深又窄,全长504。6千米,两侧高峰与谷底的相对高差达到6009米,最窄处宽度仅二十几米,可以隔着峡谷交谈,但从这边走到那边最少也要三天。雅鲁藏布大峡谷比号称世界最长的美国科罗罗拉大峡谷长154。6千米,比号称世界最深的秘鲁的大峡谷还要深两千多米。它的神奇壮丽,更是任何一个峡谷无与伦比的。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在于它为印度洋的水气穿越喜马拉雅山提供了通道。大峡谷之外,荒山秃岭,雪山高原,翻过山口进入大峡谷地区,顿然是另一番景象。谷底是奇花异草、亚热带雨林,山坡上生长着温带的常绿阔叶林,峡谷的高处则生长着松柏等寒带的针叶树。大峡谷的两边可以说是垂直的自然博物馆,它为人类保留了许多珍稀的动物、植物。而在大峡谷的台地边,不时能见到藏族和门巴族同胞的木屋。河谷平原上,黄色的油菜花、紫白色的豌豆花,镶嵌在绿浪翻滚的青稞地里,好似一幅精美的水彩画。由于大峡谷水气通道带来的水分和热量,造就了藏东南优美的自然环境,难怪这里被人誉为“西藏江南”。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后一块秘境,是世界仅存的一块处女地。它的激流至今没有一人敢于漂流,它的谷底至今没有一人能全程穿行。这里有世上最纯净的天空,最飘逸的云彩,最雄伟的雪峰,最漂亮的大拐弯,最丰富的宝库。这里的确是世界上最美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
  一位美国总统曾说,没有到过科罗拉多大峡谷,等于没有到过美国。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不看看雅鲁藏布大峡谷,就不能说看过人世间最壮丽的山河!
055331xc0n6tyv8bn7btgg.jpg

      西藏人怎么看自己的大峡谷?《中国西藏网》载文如此说:
      流经西藏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深度、长度)峡谷。大峡谷北起米林县的大渡卡村,南到墨脱县巴昔卡村,长504.9千米,平均深度5000米,最深处达6009米。整个峡谷地区冰川、绝壁、陡坡、泥石流和巨浪滔天的大河交错在一起,环境十分恶劣,许多地区至今仍无人涉足,堪称“地球上最后的秘境”,是地质工作少有的空白区之一。
      大峡谷具有从高山冰雪带到低河谷热带季雨林带等9个垂直自然带,聚集了多种生物资源,包括青藏高原已知高等植物种类的2/3,已知哺乳动物的1/2,已知昆虫的4/5,以及中国已知大型真菌的3/5,堪称世界之最。
      在大峡谷入口处的派乡转运站海拔为2800多米,拐了几个弯流到墨脱海拔却已经只有几百米,江水流速最快竟达16米/秒以上……这条世界最高的大河从喜马拉雅山脉西段南麓海拔5590米的杰马央宗冰川,一路深切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缝合线及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板块缝合线,最后造就的这个绿色峡谷的确是一个值得举世瞩目的奇迹,留给人类的也不仅仅是整个雅鲁藏布江中最复杂最险恶的谜中之谜。
      对于这一现象,科学家们提出为什么同一山脉的两端会有两座山峰遥相呼应地对峙着?为什么这种对峙又几乎对称地被两条大河深切成马蹄形大拐弯峡谷?这是大自然偶尔为之还是深藏地壳运动规律?
      然而,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谜团却远远不止这些,如大峡谷到底有没有瀑布?有的话有多少,有多大?大峡谷最深处在哪里,最深值是多少?核心地段的平均深度是多少?大峡谷究竟有多长,入口处和出口处在哪里?大峡谷中有几个瀑布,它们的具体位置、宽度、落差是多少?大峡谷江面宽度的变化趋势怎样,江面坡降是多少?……
      这些,都是中外科学家们一直关注的问题。
    将五花八门的文章归纳起来,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奇异景致可用“高、壮、深、润、幽、长、险、低、奇、秀”十个基本特点来概括。
      我就没有必要赘述了。

水墨鲁朗,高原沙画

055332vbnohbzzyz55vh8o.jpg

      清早,我们沿318国道向东南奔驰。
      导游说是去一个什么叫鲁朗的风景区,中途还将翻越一个四千七百多米的山口。
      国道318和我们那国道319一样,也是穿城而过。这里的国道318就是驰名遐迩的川藏公路南线。川藏公路始于四川成都,经雅安、康定,在新都桥分为南北两线:其中南线经雅江、理塘、巴塘,进入西藏芒康,至邦达与北线会合,再经八宿、波密、林芝到拉萨。南线总长2149公里,途经海拔4700米的理塘。
      川藏公路是中国筑路史上工程最艰巨的一条公路,在世界公路修筑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1950年进军西藏时,“一面进军,一面修路”,11万人民解放军、工程技术人员和各族民工用铁锤、钢钎、铁锹和镐头、劈开悬崖峭壁,穿越14座大山和8条大断裂带,降服岷江、大渡河、金沙江等众多险川大河,其中有3000多人英勇捐躯。
      导游提起这段悲壮的历史,车厢里笑谈风声的人们,顿时肃然起敬。
060119cw2q7xc36ccrx3j9.jpg


      盘旋过一座大山,遥见远处青山葱郁,云蒸雾腾,逶迤磅礴。这就是鲁朗了。80多公里路程花了九十分多钟。鲁朗,藏语意为“龙王谷”,也是“叫人不想家”的地方,是典型的“香巴拉”地带。也许我们到得早了点儿,导游购票后带我们走进大门的时候前后差不多花了二十分钟。
      我们或漫步,或坐电瓶车,穿行在狭长的山地草甸间。景色醉人,空气沁心,舒爽极了,畅快极了,简直出乎意料。


055332xbsel6q4yl84a6q1.jpg

      两侧是苍翠葱茏的云杉、松树。整齐划一的草甸中,溪流蜿蜒,泉水潺潺,野花竞放。民居别具一格,村落星罗棋布而错落有致。微微清风吹拂起金色的麦浪。好一幅恬静、优美的“山居图”!再举目了望,漂浮在天空中的白云,时而象内地奔驰的骏马,时而像高原上的牦牛;时而呼啸而去,时而闲庭信步;时儿象少女婀娜多姿,时儿象小伙热情奔放。

      这纯粹既是一幅流沙画,又是一幅水墨图……
      这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我成不了仙,我们都没成仙,只得辞别仙境,转头奔拉萨而去。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4-14 06:4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从地球上最长和最大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徜徉到典型的“香巴拉”地带——鲁朗风景区;我们跟着尼洋河、拉萨河、雅鲁藏布江从林芝的八一镇,一路观赏西藏首府拉萨市、山南驻地泽当镇,直至边陲小镇隆子;我们在布达拉宫、大昭寺、布达拉康、藏王墓和塔尔寺见证了藏传佛教文化,也在扎果寺接受了德珠活佛的哈达;我们又从藏北神湖纳木措漂流到中国第一咸湖——青海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4-14 13: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生动感人,可惜我没有机会去了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4-14 16:0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政协邱渭波 发表于 2023-4-14 13:00
写得生动感人,可惜我没有机会去了啊。

我也是抓住最后机会争着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4-21 18: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花甲盛年走西藏
好文,让人见证了作者当时的详细行程与咄咄气概!
好笔,让人从有条不紊的叙事中,感受到了其时其人其事的历历在目!
看来,作者的文中叙事,就如平时说话时的情态与气势一样,语言表达紧凑且有威风气势,真是文如其人,一点不假!
赞赏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4-21 18:46:3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文中,描写的地方比较多,让人易受感染。
因为,细节最动人嘛!
尤其倒数第三段,通过细节描写,就突出了刻画效果,真的收到了如此的观感:
“这纯粹既是一幅流沙画,又是一幅水墨图”!
故而因此,收到了文末这水到渠成的美学效果一一
“这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我成不了仙,我们都没成仙,只得辞别仙境,转头奔拉萨而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4-23 19:55: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毛会长的游记,饱览了雪域高原的风情,也很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文章写的好生动美丽哦,向您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5-6 13:59:16 | 显示全部楼层


西藏的江南之赞歌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6-11 07:5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毛会长图文并茂的佳作,欣赏学习,跟随旅游一趟,谢谢整理分享,为您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6 07:01 , Processed in 0.05081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