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永志 于 2023-4-19 21:26 编辑
朗州司马刘禹锡(54) 论书(1)
项羽:“书足以记姓名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按 刘禹锡以诗文著名,亦工书。卢携的《临池池诀》中说他与柳宗元同得黄甫阅所传徐浩笔法。《论书》一文阐述了他对书法地位的认识。刘禹锡认为说书法仅为一种记录的手段固然不错,但它的意义决不仅限于此,正如说屋子仅为了抵挡烈日和风雨,衣服仅是为了适应寒暖,这里刘禹锡实际上指出了书法除了实用的价值之外,还有其审美上的价值。 他以为书法是一种艺术,按《礼记》上“士依于德而游于艺”的说法,刘禹锡认为书法应是:“居三德(至、敏、孝)之后,而士必游之也:居数之上,而六艺之一也。”从而肯定了书法的地位。但他也忌讳过份地沉溺于书道,以为有违中庸的思想,他说:“问者曰:然则彼魏、晋、宋、齐间亦尝尚斯艺矣,至有君臣争名,父子不让,何哉?答曰:吾始欲求中道耳,子宁以尚之之弊规我欤?且夫信者美德也,秦缪尚之,而贤臣莫赎;黄老至道也,窦后尚之,儒臣见绌。道德且不可尚,矧由道以下者哉?”他以为任何事情都不能走入极端,否则便会产生弊病,甚至美德至道也不例外,何况一技之书法。故他不同意过份地抬高书法的地位,主张采取“中道”的态度。因而他以为书法应在“文章之下,六博之上”。这种主张体现了封建时代一般士大夫文人对书法的态度,较具有典型意义。
【原文】 或问曰:“书足以记姓名而已(2),工与拙何损益于数哉?(3)”答曰:此诚有之,该举下之说尔,非蹈中之说,亦犹言居室曰避燥湿而已,言衣裳曰是寒澳而已,言饮食曰充腹而已,言车马曰代劳而已,言禄位曰代耕而已(4)。今夫考居室必以闶门丰屋为美(5),笥衣裳必以文章遒泽为甲(6),评饮食必以华輈绝足为高(7),干禄位必以重侯累封为意(8),是数者皆不行举下之说,奚独于书也行之邪? 【注释】 (1)本文作年不详。书:书法。《书史会要》卷五:刘禹锡“工文章,善书。”《衍极·至朴·书法源流》:“皇甫阅传柳宗元、刘禹锡、刘归厚。”《义门读书记·河东集》卷三《殷贤戏批书后寄刘连洲并示孟仑二童》“临池寻已厌家鸡”批语:“卢携言:刘柳学书于皇甫阅,柳为升堂,刘为及门。宜有‘家鸡’之戏。” (2)记姓名:项羽谓“书足以记姓名而已”,不足学,见《史记·项羽本纪》。 (3)工拙:优劣。 (4)举下之说:指最低的要求。蹈中:行于中道,指一般正常的要求。避燥湿:《左传·襄公司七年》:“吾侪小人,皆有阎庐,以避寒暑燥湿。”充腹:果腹。代耕:指取代衣食之资。《孟子·万章下》:“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 (5)闶门(kāng mén):高门。丰屋:大屋。《易·丰》:“丰其屋。” (6)笥(sì) :盛饭或衣物的方形竹器。文章遒泽:色彩花纹鲜艳美丽。 (7)华輈(huá zhōu):华美的车子。輈,车辕,代指车。绝足:指千里马。孔融《论盛孝章书》:“燕君事骏马之骨,非欲以骋道里,乃当以招绝足也。” (8)干禄位:干是求的意思。禄即古代官吏的俸禄。干禄就是求取官职。古代俸和禄是两回事。“俸”等于现在的月薪;“禄”是食物配给。禄位是永远的,所以过去重在禄。 【译文】 有人发问:“书写只要会写自己的名字就行了,至于是优还是劣,对一个人有什么帮助还是损害呢?”回答说:“这种想法确实有,但它是基于最低的要求,不是蹈中即中庸的想法。这就如同说住房子只是为了避免燥湿,说到衣裳只是为了不冻着或者热着,说到饮食只是果腹不饿肚子,说到禄位也只是为了取得吃饭穿衣的钱。今天考察人们的要求:住房要高门大屋;衣橱里的衣物色彩花纹鲜明美丽;对饮食的要求不仅要求精良还要求产地有海生和陆产,追求稀鬼;至于出行的车马,要华美的车子,良骏千里马;追求官位俸禄,寻求高官厚封,所有这些都不是要求最低标准,怎么单独对书法要求那么低呢?”
【原文】 《礼》曰:“士依于德,游于艺。”(1)德者何?曰至曰敏曰孝之谓。(2)艺者何?礼、乐、射、御、书、数之谓。是则艺居三德之后而士必游之也,书居数之上而六艺之一也。《语》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3)是则博弈不得列于艺,差愈于饱食无所用心耳。吾观今之人,适有面诋之曰:“子书居下品矣。”其人必逌尔而笑,或謷然不屑。(4)诋之曰:“子握槊、弈棋居下品矣。”(5)其人必赧然而愧,或艴然而色。(6)是故敢以六艺斥人,不敢以六博斥人(7)。嗟乎,众尙之移人也! 【注释】 (1)《礼》:指《礼记》。语出《礼记 · 少仪》:"士依于德,游于艺;工依于法,游于说。" 注云:“德,三德也:一曰至德,二曰敏德;三曰孝德。艺,六艺也: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疏:“案《周礼·师氏》‘以三德教国子’注云:‘至德,中和之德,覆焘持载含容者也。敏德,仁义顺时者也。孝德,尊祖爱亲。’” (2)古人在规定人的德行或道德规范方面还有三德、六德、九德之说。《周礼》中说三德:“以三德教国子,一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恶。” (3)《语》:《论语》。索引文见《论语·阳货》:“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奕者乎?为之,犹贤乎已。’”意思是,孔子说:“整天吃饱了饭,什么事也不做,是不行的呀!不是有掷采下奕的游戏吗?干干也比闲着好。” (4)逌尔(yōu ěr):指笑貌;叹息貌。謷然(áo rán):傲慢貌。謷,通“ 傲 ”;高远貌。不屑不值得;形容轻蔑、轻视。 (5)握槊(wò shuò):握槊,是古时类似双陆的一种博戏。 唐丹阳公主下嫁薛万彻,嫌薛不聪慧,数月不与同席。唐太宗乃召高祖诸婿与薛握槊,故意皆负,因以佩刀赐之。公主喜与薛归去。见《新唐书.高祖十九女传》。后用为竞技获胜之典。 (6)赧然(nǎn rán):形容难为情的样子,羞愧的样子。艴然( fú rán ):生气的样子,出自《孟子》:“曾、西怫然不悦。” (7)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博:即博戏。《楚辞·招魂》:“菎蔽象棋,有六簙些。”王逸注:“投六箸,行六棋,故为六簙也。”洪兴祖补注《说文》云,局戏也。六箸,十二棋子也。 【译文】 《礼记》说:“士人依德行事,研究学习六艺。”何谓“德”?德就是《礼记》说的三德,即至德、敏德和孝德。因此六艺以三德为依靠必须研究学习,而书法是六艺中“数”前面的一艺。《论语》说:“整天吃饱了饭,什么事也不做,是不行的呀!不是有掷采下奕的游戏吗?干干也比闲着好。”虽然博弈不被列入“艺”,但也比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强。我看现在有些人,正好有人当面毁谤说:“您的书法不上品位,位居下等。”被指责者款然而笑,傲然而不屑一顾。回敬说:“你握槊、弈棋,玩博彩游戏,这才是真正的下品!”所以说,我们敢以“六艺”批评人,却不敢以“六博”批评人,哎呀,大家的崇尚影响改变人啊!
【原文】 问者曰:“然则彼魏、晋、齐、宋间,亦尝尙斯艺矣,至有君臣争名(1),父子不让(2),何哉?”答曰:吾姑欲求中道耳(3)。子宁以尙之弊规我欤?且夫信者美德也,秦繆尙之而贤臣莫赎(4);黄老者至道也(5),窦后尙之而儒臣见刑。(6)道德且不可尙,矧由道德以下者哉!所谓中道而言书者何?处之文学之下,六博之上。材钧而善者得以加誉,遇钧而善者得以议能。(7)所加在乎誉,非实也,不黩乎赏(8);所议在乎过,非罪也,不紊于刑。夫如是,庶乎六书之学不堙坠而已乎(9)! 【注释】 (1)君臣争名:《南史·王僧虔传》:“高帝素善书,笃好不已,与僧虔赌书毕,谓曰:‘谁为第一?’对曰:‘臣书第一,陛下亦第一。’帝笑曰:‘卿可谓善自为谋。’或云帝问:‘我书何如卿?’答曰:‘臣正书第一,草书第二,陛下草书第二而正书第三。臣无第三,陛下无第一。’” (2)父子不让:《晋书·王献之传》:“(王献之)工草隶……(谢安)问曰:‘君书何如君家尊?’答曰:‘故当不同。’安曰:‘外论不尔。答曰:‘人那得知。’”献之,王羲之子。 (3)中道:或谓“好实蹈中”(刘禹锡对好友韩晔的评语)无过无不及,中庸之道,也称大中之道,与儒家、佛教思想有比较密切的关系, 并深刻地影响着刘禹锡文艺思想特点的形成。 (4)秦繆:秦繆公。贤臣:指奄息等三人。《史记·秦本纪》正义引应劭曰::“秦穆公与群臣饮酒酣,公曰:‘生构此乐,死共此哀。’于是奄息、仲行鍼虎许诺。及公薨,皆从死。”莫,通“谟”,谋划,计划:赎,通“续”,接洽,接续。 (5)黄老:黄帝、老子,此指道家学说。 (6)窦后:汉文帝窦皇后,武帝世尊为太皇太后。《汉书·武帝纪》:“御史大夫赵绾坐请勿奏事太皇太后,及郎中令王臧皆下狱,自杀。”应劭曰:“王臧儒者,欲立明堂辟雍。太后素好黄老言,非薄《五经》,因欲绝秦事太后,太后怒,故杀之。”《史记·儒林列传》:“清河王太傅辕固生者,齐人也。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窦太后好《老子》书,召辕固生问《老子》书。固曰:‘此是家人言耳。’太后怒曰:‘安得司空城旦书乎?’乃使固入圉刺豕。景帝知太后怒而固直言无罪,乃假固利兵,下圉刺豕,正中其心,一刺,豕应手而倒。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 (7)材钧:材,资质,主观条件。钧,同均,相等。善:指书法。遇:遭遇,客观条件。 (8)黩乎赏:黩,滥用;轻率地多次使用。赏,奖赏。 (9)六书:汉代学者通过分析小篆的音形义归纳出来的六种造字规律。许慎《说文解字·序》:“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必类合宜,以见指挥,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译文】 提问的人说:“那么,魏、晋、宋、齐时代,也曾推崇‘六艺’,以至也出现君臣争名,父子不让,这是为什么呢?”回答道:我只求中庸之道,您难道要用崇尚它带来的弊端来规劝我吗?况且信用贤臣是一种高尚的品德,秦穆公崇尚信用,贤臣也都谋议接续这种美德;黄老学说是最高的道德,皇太后追崇它,导致信奉儒家学说的官吏被遭到贬逐。道德不可能尊崇,更何况道德以下的事呢?所谓用中庸之道来讨论书法是什么意思?它处于文章博学之下,下棋一类游戏之上。 好 作者长沙鸭子铺公园走路(2023年4月19日上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