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精神风貌与文化传统的展示与思考 ——论少一的《哭丧的女人》 (节选) 吴正锋 《哭丧的女人》还对土家族原始美好的文化在现代社会的遭遇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对于其面临的生存危机表达了深深的忧虑。譬如过年在土家族文化中具有特别的历史纪念意义,“相传很久以前,梵净山的土王杨格鲁为了退敌,传令寨人腊月二十九日这天提前过年,年三十那天带领寨人出其不意地击退外族入侵者,守住了家园。这就是‘过赶年’的来历。神仙湾的土家人一直沿袭着古老的习俗,他们从二十九日夜里就开始闹年了。”今天许多土家人对于为什么要在腊月二十九那天过节的原因已经不甚了解了。对于过年所包含的敬老团圆的意义,不少人也较为淡薄。过年之前,柱子把两老的年贺准备得很足实,但就是没准备兑现接二老进城过年的诺言,在土家文化中,过年是特别强调亲情的,“过年不光是吃吃喝喝,图的无非是亲人团聚,热闹喜庆。”柱子和高高卸完年货就会转去,为此,病重中的老拐子挣扎着坚持坐在桌边一起吃饭,“小年也是年,他要把这顿饭提前当团年饭吃。本来很随意的一顿饭,让老拐子的提议赋予了很多、很深刻的内容。” 祖孙三代一起吃这顿团年饭,这顿饭于老拐子来说,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吃吃而已,而是对于土家族敬孝团圆的亲情文化传统的坚守。再譬如,土家族文化中的哭丧是很严肃而庄严的事情,包含的是对于人的生命价值的理解,必须是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它与金钱无关,但是现代社会却将它当作一场表演,是可以获得金钱收入的“生意”,这完全违背了土家族哭丧文化传统的真谛,如果这样下去,即使今天我们记录保留下哭丧的某种形式,但是如果缺失土家文化的内在核心,优美的土家族文化传统是无法真正传承下去的。更何况,会哭丧的人越来越少了,“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学哭丧,这习俗怕是要失传了”。土家族优美健康的民族文化遭受到严重的生存危机,作者对此深感忧虑和惋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