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只有20个学生,如今有了66个学生——
山娃子为什么会回流“村小”
湖南日报记者 李寒露
通讯员 覃业彦 易继刚
一座大山,一所“村小”。3年前,这里只有一位老师,20个学生。如今,学校有6名教职工,66个学生。这一变化发生在湘鄂边高山峻岭中的石门县罗坪乡栗子坪村教学点。12月2日,记者从石门县城出发,驱车4小时,来到栗子坪,寻找“村小”变化的原因。
红瓦白墙的教室,在山林中格外清新爽目。一条新的水泥路,连接着村道和校园。现代气息的电动门和一棵参天古樟树,共同“把守”校门。校园里,孩子们在开心地坐滑滑梯、骑木马、荡秋千……
3年前,远离集镇的栗子坪“村小”条件差,学生纷纷外流到县城和本乡集镇的两所完小。快到退休年龄的陈元香老师一人守着“村小”里留下的20个“小娃儿”。现在学生们为什么会回来?罗坪乡中心学校校长汪洋说:“我们选派了一位好校长。”去年上学期,乡中心学校决定选派校长和教学能手,充实到目前全乡唯一的“村小”——栗子坪村教学点。安溪完小的校长卓德刚主动请缨,来到家乡栗子坪村,担任教学点负责人兼教师。
记者在栗子坪“村小”办公室看到,墙上整齐悬挂着各类制度、方案、工作活动安排等。柜子里放着会议记录、学校日志等,详实记录着校长和老师们的工作情况。
“初到教学点,看到破旧的房屋、烂泥巴操场,我心里确实很难受。”站在硬化一新的操场上,卓德刚谈起了学生回流原因,“现在学校条件好了,老师也就留得住,教学质量不比外地差,家长自然想让孩子就近入学。”
据了解,近两年,石门县教育局投入专项资金,为栗子坪“村小”新修了师生食堂。乡中心学校安排10万元经费,改造了校舍。栗子坪村也筹资8万元,组织劳力硬化了200米校道。爱心单位和企业捐资10万余元,改善教师办公条件、资助贫困学生。而今,“村小”安装了50兆高清联网的监控设备,配了扫描仪、传真机、打印一体机等办公设备。每位教师都“分”到了一套带卫生间、装修一新的住房,配了电脑,装了浴霸和热水器。
“调到栗子坪教学点工作,我一点也不后悔。”从安溪完小调来的邹银桃老师说,在山区教学点还能享受城区教师没有的额外津贴、补助,包括教育人才津贴每月700元,乡镇工作补助每月500元,村里每月奖补200元,中心学校补助交通费每月100元,共计1500元。
去年退休的陈元香被返聘到学校任教,她说:“如今学生娃多了,老师也多了,我看着心里高兴。”
孩子回来读书,最高兴的是家长。学生家长刘玉香说:“在城区读书开支大,还要租房,我们这帮人上有老下有小,负担很重。现在村里学堂办好哒,娃儿读书近,我们感到一身轻啰。”
汪洋介绍,栗子坪“村小”现在办了小学一、二年级和幼儿大、小班。最近3个学期全乡统考,“村小”2个小学年级的语数成绩在12个科次的考试中拿了6个第一、2个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