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高家协 于 2023-5-30 08:21 编辑
少年英烈置镇名 【地域概说】 刘胡兰镇是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下辖镇。地处文水县东部,东与晋中市祁县隔汾河相望,南、西与下曲镇、南武乡接壤,西北与西城乡毗邻,北与南庄镇、南安镇为邻,距文水县人民政府约17千米,下辖23个行政村,区域总面积80.87平方千米。镇人民政府驻刘胡兰村。截至2018年末,刘胡兰镇户籍人口为47979人。2018年,刘胡兰镇有工业企业130个,其中规模以上6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69个。 2018年,刘胡兰镇入选2018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名单。 【历史沿革】 1949年,刘胡兰镇境域分属文水县第五区、第八区。1984年4月,由刘胡兰公社改为刘胡兰镇。1984年4月,撤销云周西、汾曲、伯鱼、水寨、南贤、信贤6个行政村,增设刘胡兰村,刘胡兰镇下辖15个行政村。2001年1月,增设上曲、上段、水寨、伯鱼、段城、门世、新堡、炮守堡8个行政村,刘胡兰镇下辖23个行政村。2011年末,又进行了村级规模和范围的调整。刘胡兰镇下辖的行政村数任然是23个。 【命名来历】 刘胡兰镇因镇人民政府驻刘胡兰村而得名。刘胡兰村原名云周西村,后因为是女英雄刘胡兰的家乡,为纪念她,遂改名。 【人物简介】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抗日战争期间,10岁的刘胡兰加入儿童团,1945年底担任村妇救会秘书,1946年成为中国共产党候补党员,1946年6月,刘胡兰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活动。同年10月,国民党军进犯文水县城。为保存革命力量,县委决定大部分同志转移上山,留下部分同志坚持斗争。她和留下来的同志一起向各村党组织传达党的指示,组织群众掩埋粮食,并配合武工队镇压了反动村长。1947年1月12日,年仅十五岁的刘胡兰在敌人的铡刀面前毫不退缩,用生命和鲜血诠释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掌故趣谈】 ①英勇牺牲。刘胡兰,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母亲早亡,父亲刘景谦续娶胡文秀为妻。胡文秀将刘富兰名中的富字改为自己的姓氏胡,从此更名刘胡兰。继母积极投身于妇救会工作,并非常支持刘胡兰参加革命。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在抗日时期参加儿童团,积极参加村里的抗日活动,为八路军站岗、放哨、送情报。抗战结束后,刘胡兰参加了文水县党组织举办的妇女训练班。回村后,她担任云周西村妇救会秘书,与党员一起发动群众斗地主、送公粮、做军鞋,动员青年报名参军。1946年6月,她被批准为中共候补党员,这一年,她才14岁。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拂晓,国民党匪军突然包围了云周西村,由于叛徒的出卖,刘胡兰被捕了。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1947年1月12日被关在庙里。敌人问她:你们村村长是谁杀的?刘胡兰斩钉截铁地回答:不知道!你这阵子给八路军做过些什么工作?我什么都做过!刘胡兰的回答令敌人极为吃惊,他继续问道:你这阵子和八路军是怎样通信的?没有通过信。敌人得意地冷笑道:现在有人供出来了,说你是个共产党员。刘胡兰正义凛然地回答:说我是共产党员,我就是共产党员,是又怎样?你们村还有谁是共产党员?就我一个!敌人又哄骗道:小姑娘,自己坦白就是自救。你‘自己坦白了,我给你一份土地。我呸!就算你给我个金人,我也不会自己坦白。敌人恼羞成怒:你小小年纪,嘴巴这么硬,难道你就不怕死吗?刘胡兰斩钉截铁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敌人在她面前杀害了同时被捕的其他革命同志,妄图以此让她屈服,但她始终面不改色,最后从容走向铡刀。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她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一个样。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毫无惧色。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刘胡兰是已知的中国共产党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她凭着对人民的感情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在铡刀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这种表现,恰恰是共产党的革命教育深入千千万万农民心中的结果。 ②誉满全国。1947年2月6日,《晋绥日报》刊登了刘胡兰英勇就义的详细报道,并发表评论,号召全体共产党员和解放区军民向刘胡兰学习。同日,延安《解放日报》也发表题为《只要有一口气活着,就要为人民干到底——女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的文章。1947年2月,山西《晋绥日报》连续两天刊登的消息,使一个女共产党员的名字在华北大地不胫而走。1947年3月26日,毛泽东带领中共中央机关转战陕北途中,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向他汇报了刘胡兰英勇就义的事迹。毛泽东问:她是党员吗?任弼时说:是个优秀共产党员,才15岁。毛泽东深受感动,挥笔写下了八个大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刘胡兰牺牲半年后,1947年8月1日中共晋绥分局决定破格,因为通常年满18岁方可转正,她作为特例,追认刘胡兰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当时一二〇师战斗剧社以刘胡兰烈士的光辉事迹为题材,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即创作了歌剧《刘胡兰》,每场演出都给观众很大教育。全国解放后,刘胡兰的事迹被写成书,编入教材、改编成戏剧、电影、电视剧,生前所在村曾被改为刘胡兰村。1956年,在山西省文水县建立了刘胡兰纪念馆,在烈士家乡云周西村修建了烈士陵园,永志纪念,刘胡兰遗骨单独迁至陵园。有总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由广场、纪念碑、刘胡兰生平事迹陈列室、影视室、书画室、七烈士纪念厅和群雕、陵墓、刘胡兰雕像、碑亭、烈士被捕受审就义原址组成,以纪念碑和陵墓为中轴作对称分布,藏有烈士遗物74件。陈列室内有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邓小平、江泽民和董必武、乌兰夫、郭沫若、谢觉哉的题词。1957年刘胡兰烈士牺牲10周年之际,当地兴建了刘胡兰烈士陵园。在烈士墓前,有一尊汉白玉雕成的、昂首挺胸的刘胡兰全身雕像。生活在农村的刘胡兰从没拍过照片,塑造这个形象,是靠继母胡文秀口述介绍,根据刘胡兰的外形特征,由著名雕塑家王朝闻创作出的原件放大、加工而来。1977年1月31日,我国发行一套纪念邮票《J12 纪念刘胡兰烈士英勇就义三十周年》,纪念革命烈士刘胡兰同志。1978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由作家马烽写的《刘胡兰传》。1994年2月2日 ,江泽民总书记在山西视察工作时为刘胡兰题词:发扬胡兰精神,献身四化大业。邓小平同志曾题词:刘胡兰的高贵品质,她的精神面貌,永远是中国青年和少年学习的榜样。1996年,为纪念刘胡兰英勇就义50周年,对刘胡兰纪念馆又实施了较大规模的维修改造工程,增设了刘胡兰事迹影视室、书画室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碑。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刘胡兰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高家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