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85|回复: 1

杨卓群:早春二月采野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6-4 11: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40 (10).jpg

立春一过,气温渐暖。原野上千树百草的枝头茎梢开始苏醒,它们吐出了米粒般的鹅黄、嫩绿。唯独野蒿不畏料峭春寒,“嗖!嗖!”灰中带绿的绒叶儿直往上窜,不过三五天,它就遮掩堤墈,复盖河滩绿成一片了。当年,东坡居士的词就可以印证这一点,其《浣溪沙》下片有这样一句:“蓼茸蒿笋试春盘。”立春这一天,家家要以鲜嫩的春菜、水果馈送亲友,称之为春盘。蓼茸,蓼菜之芽;蒿笋,野蒿之茎。由此可见,野蒿的生茎抽叶之早。

此刻,早春二月的太阳快过树顶了,三五摄友在沅江风光带的河滩上对着那“叽叽喳喳”的鹩哥、刚刚醒过来的草虫、特别是生机勃勃的野蒿进行了一次多角度的拍摄。然后放下相机,掏出早已准备好的塑料袋,蹲在地上匆匆地掐着那些嫩绿、柔绒的野蒿子。我觉得用大拇指和食指合力“掐”,有点吃力;便取下缀在锁匙链条上的小剪刀,剪起来省事得多。当场有朋友告诉我,采野蒿的韵味就在于“掐”。这样,能分辨蒿茎的嫩与老,可以边掐边剔除尘末,更重要的是,一缕特殊的清香留在手指上,钻入鼻孔内,让你尽情享受。

我听了朋友的建议,用手指去掐那紫红色的嫩梗。当我把一棵棵野蒿放进塑料袋时,思绪却返回了饥饿的六十年代初。那时,我的家在常德县石板滩公社的山角落里,近八十岁的奶奶和十二三岁的我相依为命,一日两餐的野菜熬米糊,也难以饱肚。改嫁到桃源县三汊港的妈妈,在青黄不接的时节把我接到她那里去了。这样,叔叔、姑姑救济我们的压力就小一些了。妈妈告诉我,继父是公社分管财贸的副书记,掌握着全公社每年的大米、食油、棉布、猪肉等指标,但他从来不肯多占半两五寸,让自家过得好一点。他斩钉截铁地说:“这一些都是国家和人民的,我们绝不能贪一丝半缕,否则就是违反党纪国法!”多年来,他和妈凭着两份粮、油指标过着紧巴巴的日子。我到了那里,两人的粮油分给三人吃,日子过得更困难了。继父反复嘱咐妈妈:“群儿是长身体的时候,亏不得饭;给她盛一碗白饭后,再撘蒿子熬粥!”所以,每当我吃着白饭,看着他俩喝野蒿粥时,泪珠就直往下滴。继父总是摸着我的头,亲切地说:“莫哭,孩子,我和你妈体质好,扛得住!”吃完饭,继父上班去了,我和妈便挽着竹篮去田塍上水沟边掐野蒿子、野芹菜去了。有一天,公社里传来紧急情况,继父病重住院了!我和妈赶往卫生院,医师告诉我们:继父吃多了野菜,引起胃穿孔而大吐血,公社派人用拖拉机送到县医院抢救去了。继父从此留下了胃疼的病根。同时,在我心里刻下了两道深深的印记:我每餐多吃一碗白饭,让他多吃几碗野菜,是我害了他啊;一个掌握着粮油等指标的公社副书记,宁可自己折磨得胃穿孔,也不愿贪占公家半点便宜。这是我幼小心灵认识到的共产党员的品德。

河滩上的欢声笑语,唤回了思绪。此时,我才发现泪水浸湿了衣襟,于是加劲采摘起野蒿来。如今生活幸福了,物质丰盛了,以往用来充饥的野蒿,现在时而会在大型宴席上以美味佳肴小点出现。回去后,我要熬一锅野蒿粥,把我的那些“食不厌精,烩不厌细”的子孙请拢来,要求每人喝一碗。我会详细地给他们讲继外公吃野蒿、胃穿孔的故事。让他们懂得什么是共产党人的品德,什么是淳朴农民的家风,要让其成为教育后代的传家宝。当手携大袋野蒿返回时,在夕阳映照下,看着自己长长的身影,我觉得胸襟格外宽阔,跨步格外高远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8 16:57: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作,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6 07:00 , Processed in 0.03382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