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永志 于 2023-6-12 22:32 编辑
朗州司马刘禹锡(74) 韩愈《顺宗实录》卷五(续)
韩愈著《顺宗实录》
按 韩愈的《顺宗实录》,全书五卷,我的研读笔记从《朗州司马刘禹锡》第65期到第74期,共编了10期,今天算完成了。文章从顺宗登基即即位写起(有上溯,“起藩邸”),到顺宗驾崩止。具体说:卷一,贞元二十一年,德宗崩,顺宗皇帝即位太极殿(正月二十六日);卷二,顺宗亲政;上御丹凤门,大赦天下;罢宫市,禁五坊小儿,出后宫女伎,一系列新政;卷三,册立皇太子;王叔文削去翰林院职,王伾疏请不允;卷四,王叔文于韦执谊有矛盾,“其党皆忧悸不自得”;卷五,顺宗退位太上皇,直到驾崩,永贞革新失败。韩愈是从他的立场、视角记述这段历史的。
【原文】 永贞二年正月景戌朔(1),太上皇于兴庆宫受朝贺,皇帝率百僚奉上尊号,曰应乾圣寿太上皇。册文曰:“维永贞二年,岁次景戌,正月景戌朔,皇帝臣某稽首再拜奉册言:臣闻上圣玄邈,独超乎希夷(2);彊名之极,犹存乎罔象(3),岂足以表无为之德,光不宰之功!然称谓所施,简册攸著,涵泳道德,感于精诚,仰奉洪徽,有以自竭。伏惟太上皇帝陛下,道继玄元,业缵皇极,膺千载之休历,承九圣之耿光,昭宣化源,发扬大号。政有敦本示俭,庆裕格天,恩翔春风,仁育群品。而功成不处,褰裳去之,付神器于冲人,想汾阳以高滔,体尧之德,与神同符。其动也天,其静也地,巍巍事表,无得而言。顾兹寡昧,属膺大宝,惧忝传归之业,莫申继述之志,夙夜兢畏,惟怀永图。 今天下幸安,皆睿训所被,而未极徽号,孰报君亲?是以台臣庶官文武之列,抗疏于内;方伯藩守亿兆之众,同词于外:请因寿历,以播鸿名。臣不胜大愿。谨上尊号曰应乾圣寿太上皇,当三朝献寿之辰,应五纪启元之始,光膺徽称(4),允协神休,斯天下之庆也。” 元和元年正月甲申,太上皇崩于兴庆宫咸宁殿,年四十六。遗诰(5)曰:“朕闻死生者,物之大归(6);修短者,人之常分。古先哲王,明于至道,莫不知其终以存义,顺其变以节哀。故存者不至于伤生,逝者不至于甚痛,谓之达理,以贯通丧。朕自弱龄,即敦清静;逮乎近岁,又婴沉痼。尝亦亲政,益倦于勤。以皇帝天资仁孝,日跻圣敬,爰释重负,委之康济。而能内睦于九族,外勤于万机,问寝益严,侍膳无旷。推此至德,以安庶邦,朕之知子,无愧天下。今厥疾大渐,不寤不兴,付托得人,顾复何恨?四海兆庶,亦奚所哀?但圣人大孝,在乎善继,枢务之重,军国之殷(7),缵而承之,不可蹔阙。以日易月,抑惟旧章?皇帝宜三日而听政,十三日小祥,二十五日大祥,二十七日释服;方镇岳牧不用离任赴哀;天下吏人,诰至后,出临三日皆释服;无禁婚嫁祠祀饮酒食肉;宫中当临者,朝晡各十五举音(8),非朝晡临时禁无得哭,释服之后,勿禁乐。他不在诰中者,皆以类从事。伏以崇陵仙寝,复土才终,甸邑疲人,休功未几。今又重劳营奉,朕所哀矜。况汉、魏二文,皆着遗令,永言景行,常志夙心。其山陵制度,务从俭约,并不用以金银锦彩为饰。百辟卿士,同力尽忠,克申送往之哀,宜展事居之礼(9)。布告天下,明知朕怀。” 七月壬申,葬丰陵,谥曰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庙曰顺宗。
【注释】
(1)“寅”,原本及诸本并作“戍”。朱熹云:“‘戍’,史作‘寅’,下同。”祝本、魏本并注:“洪曰:‘戍’当作‘寅’,下同。”陈景云《点勘》:“按顺宗之崩在正月甲申,则此月之朔非景戍也,‘戍’作‘寅’为是。”今按:据两纪、《通鉴》均作“寅”。《册府元龟》卷一六记其事,亦作“正月丙寅朔”。此当因其年为丙戍,相涉而至误。据改。 (2)玄邈:指高远,幽远。《旧唐书·张行诚传》:“天道玄邈,窥算不测;而人事较量,昭然作戒。希夷:《老子》:"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河上公注:"无色曰夷,无声曰希。"后因以"希夷"指虚寂玄妙。.指虚寂玄妙的境界;谓清静无为,任其自然。 (3)罔象:又称罔像,魍象。古代中国传说中的一种水怪。或谓木石之怪。《国语·鲁语下》:“水之怪曰龙、罔象。” (4)光膺徽称:荣受褒扬赞美的称号。 (5)“诰”,魏本作“诏”。方成珪《笺正》:“‘诰’,王本作‘诏’,非是。”今按:此诰见录于《唐大诏令集》卷十二,题作《顺宗遗诰》。又见《全唐文》卷五五,题作《遗诰》。 (6)“朕闻死生者,物之大归”:陆机《吊魏武帝文》:“夫始终者,万物之大归;死生者,性命之区域”。大归,最终归宿。 (7)“殷”,祝本作“政”。 (8)朝晡(bū):朝时(辰时)至晡时(申时)。亦指朝时与晡时;.指一日两餐之食。“十五”,魏本作“五十”。 (9)朱熹云:“‘居’或作‘君’,非是。”祝、文、魏本“居”并作“君”。事居:事奉活着的人,多指事奉新君。引《左传·僖公九年》:“送往事居,耦俱无猜,贞也。”
【翻译】 永贞二年(806)正月景(丙)戌朔日那天,太上皇在兴庆宫接受朝贺,皇帝率领文武百官奉上尊号,叫“应乾圣寿太上皇”。册文说道:“维永贞二年,岁次景(丙)戌,正月景(丙)戌朔,皇帝臣某稽首再拜奉上尊敬的册文道:‘臣听说上圣去远邈渺,独超于希夷当中;极高的名望,仍没有任何形象,这怎么用来表达无为的品德,而光耀不宰的功业?然后施予称谓,著立于简册,涵泳道德,而有感于精诚,仰尊洪大的徽号,可使自己竭诚皇业。太上皇帝陛下道继玄元之德,业承皇极之事,荣膺千年的休历,承继九圣的光芒,昭明宣扬化源而发扬大号。政绩可以敦本示俭,所得庆裕可与天相比,恩德如春风和煦,化育万物,并且功成而不处其位,举起衣裳而离开,将国家的神器托付给他人,企慕汾阳的高滔,体悟尧舜的品德,与神同符。动如上天,静如下地,巍巍的功德,简直无法言喻。回头看看我自身的寡德昧明,担任大宝的帝位,非常恐惧惧忝任这样传承的大业,难以申述继位的志向,早晚都是战战兢兢,想着遥远的事业。 现在天下幸好还安定,这都是因为你睿智的训导所致,但却没有尊用徽号,我用什么来报答君亲?因此朝中的台臣庶官文武之列,在内廷上;朝外的方伯藩守亿兆之众,在外异口同辞:希望趁着寿历之时,播扬你的鸿名,这正是臣子最大的心愿。谨上尊号叫应乾圣寿太上皇,当此三朝献寿的良辰,应此五纪启元之始端,佩戴这样的徽称,与你的神休相允协,这是天下的大庆啊!” 元和元年(806)正月甲申那一天,太上皇崩在兴庆宫咸宁殿驾崩,终年四十岁。遗诰说:“我听说所谓的死生,是事物的最大的归宿;长短是人生的常分。古代的先辈哲王,明白至道,没有不知道结局而保存大义,顺其变化以节哀的。所以活着的人不至于过分伤生,死去的人不至于太悲痛,这叫着通情达理,可以贯通丧事。我从少年开始,就爱好清静;到了近几年,又得了重病。也曾经亲临国政,对于勤劳甚感疲倦。因为皇帝天资仁孝,渐渐地走向圣敬,才使我如释重负,而将康济天下的大权委托给他。而能在内与九族和睦,对外日理万机,对我的问候也非常认真,侍奉膳食没有一点却是,推断他的至德,用来安定邦国万民,我了解我的儿子,是无愧于天下的。现在我的病已危急,不能清醒,不能起床,但国家的重任托付得人,还有什么可遗憾的呢?四海中的广大百姓,还有什么可以悲哀的只是圣人的所谓大孝,在于善于承大业,重大的枢务,重要的军国,必须认真处理,不能有一点阙失。将日换取月,这是旧日的规章。皇帝应该三日后就听政,十三日后便举行小祥的祭祀,二十五日便举行大祥祭祀,二十七天释去丧服;在外的方镇岳牧不用离任赴哀;天下的吏人,在诰书到达后,临丧三日后都释去丧服;不要禁止婚嫁祠祀饮酒食肉;宫中临丧的人,在朝夕各十五的时候发声哀哭,不是朝夕临时禁的时候不能哭,释去丧服之后,不要禁止音乐。其他没有泄入遗诰的者,都按类别去进行。又因为崇陵是圣上的寝所,刚刚结束工程,周围的百姓灰尘疲倦,结束休息时间还不多。现在又要劳动他们营建我的陵寝,这是我深感哀痛的。更何况汉文帝、魏文帝,都留有遗令节俭,他们的言行伟大,我早就铭记心中。所以我修建山陵的制度,一定要禀承节俭省约的原则,不要用金银锦彩作为装饰。百官卿士,必须同力尽忠,克制送往的哀痛,而充分施展对在为皇帝的尊崇。布告天下,让人们明确地知道我的心怀。” 七月壬申那一天,将顺宗皇帝葬在丰陵,谥曰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庙号为顺宗。
记忆湖乡生活 (2023年5月12日长沙洪山桥走路拍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