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爸爸看到我写得算好的文章,便推荐给他所熟悉的报刊。我的第一篇作文《我的姐姐刘可欣》在汉寿的《新汉寿报》上发表后,看到自己的名字变成铅字,心里当然高兴。后来,竟然慢慢地在《夕阳红》《大楚文学》《九天文学》《益阳日报》陆续出现。直到今年上半年,我的五篇文章约三千余字在《少年写作》发表,我才认为这是一种突破。 对于我的进步,首先归功爸爸的严格要求。我进入初中后,我写的文章他几乎不改一字了。如果他认为那些地方用词不妥,就指出来要我改,反反复复地改,直到他满意后,才发往公众号发表。
爸爸的好朋友都默默地支持我,我的文章发出后,他的朋友纷纷赞赏转发。文章后面密密麻麻的微信赞赏头像我几乎都能认识。好多叔叔伯伯阿姨姑姑,都把热情的双手向我伸出来,扶我成长,让我感动。
七月十七日,爸爸从家乡回到了汉寿,他交给我的任务是为我即将出版的书籍写一篇后记。这个我真的没写过啊,但不写是不可能的。于是,这几天,我写写划划,停停走走,一篇千多字的后记竟然写了五天。不管支持我的读者们如何看法,我真的是用心写的。
“宁吃仙桃一口,不吃烂杏三筐”,这是爸爸对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他说,写文章最禁忌的是无病呻吟。你如果没有这个天赋,就千万别强迫自己写。反之,便是作贱和糟蹋文字了。
十四岁的天空,是明净的天空。十四岁的天空,是蓝色的。风儿掠过,白云飘过,鸟儿快乐地鸣唱,阳光无私地照耀着我们欢快的歌声。
十四岁的天空,严父的爱,是盛夏最凉爽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