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涔阳老客 于 2023-8-9 16:48 编辑
潘相:《集唐律序》[1] 集天地之中声重者、敏者、经者,迭于柳者[2]为十二钧[3]八十四调,虽工尺四上[4],如见伶伦芦吹[5]也。而物感心,心生音,心之所集有醇疵[6],斯音之所集有善否,故曰宫动脾而和正圣,商动肺而和正义,角动肝而和正仁,徵动心而和正礼,羽动肾而和正智[7]。先王金声玉振,兼总条贯,至于感天地,协神人,舞鸟兽,集之为用大矣哉。唐诗固天地之中声[8]也。集唐者充栋汗牛,而高声崐,险声敛,微声韽,侈声筰,[9]称协律者盖寡。吾邑宋君爕斋集贤于乡,集古于百家,集义于四子。当五十之初度,集唐百律自寿,且自嘲。余尝得而观之,爱其一声声众声,一声振众声,一声中又各自为声振,上下相生,始终相环,使闻之者悠然忘其为唐音,恍然如见其人喜怒哀乐之真,而鱼川涌,而鸟云飞也,美哉乎!旋宫均调,古乐长存。吴公子[10]叹观止矣!抑闻爕斋生平搏拊[11],皆优柔平中,无淫过凶慢[12]律。其子司衡世厥业[13]。倘尽付工人传之,俾知音者有以聆其全,其庶乎集成者欤!
注释: [1] 此文系潘相为本乡人宋爕斋所作《集唐律》所撰序。此处所谓唐律,并非唐代律诗。据序文所记,乃唐代音乐之记录,惜未流传下来。据此文,宋爕斋精通音律,每自弹自唱。潘相亦通音律,不然写不出这样的文字。宋爕斋无考,爕斋当为其号,清人喜用“斋”为号。而其名、字均不详。 [2] 重、敏、经、柳,均为古音名。《尔雅·释乐》:宫谓之重,商谓之敏,角谓之经,徵谓之迭,羽谓之柳。 [3] 古乐调:钧弦。 [4] 古代乐谱记音符号。工尺四上,唐代乐谱记音符号有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 [5] 伶伦,上古黄帝时乐官。《汉书·律历志》:“黄帝时伶伦,取竹之嶰谷,断两节间而吹之。”此处潘相将竹误作芦管。 [6] 醇疵,醇美与瑕疵,犹好坏、正误。 [7] 《史记·乐书第二》:“太史公曰:夫上古明王举乐者,非以娱心自乐,快意恣欲,将欲为治也。正教者皆始於音,音正而行正。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故宫动脾而和正圣,商动肺而和正义,角动肝而和正仁,徵动心而和正礼,羽动肾而和正智。故乐所以内辅正心而外异贵贱也。”元代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解释这段话说:“故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此即古人以五音应五脏之义。概而言之,音乐可以动摇心旌,疏通血脉,流通精神,影响于人的身心。 [8] 中声,中和之音。指五音中之商声。 [9] 《周礼·春官·典同》:“凡声,高声崐,正声缓,下声肆,陂声散,险声敛,达声赢,微声韽,回声衍,侈声笮,弇声郁,薄声甄,厚声石。”潘相所引即此段文字,但不全。 [10] 吴公子似指三国吴周瑜。周瑜精通音律。《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载:“瑜少精意於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11] 搏拊,古乐器名。一作搏抚,弹奏。又为鼓掌。此处当解作弹奏乐器。 [12] 凶恶轻慢 [13] 世,此处为一生意。厥,同其。世厥业,一生从事此业,即以音乐为业。可能为地方乐队乐手。
潘相的这篇序生动记述了与他同时的本乡一位民间音乐家宋爕斋。宋爕斋精于音律,会弹奏搏拊之类的乐器。其所弹奏的音乐优雅平和,情绪饱满,既无淫靡之音,也无凶慢之声。他五十岁的时候,搜集唐代的音乐编成集子,名《集唐律》,邀潘相为集子作序,并将集中音乐演奏给潘相听。潘相听得如痴如醉,非常喜欢,觉得他的音乐一声能引发众声,一声又能振起众声,一声之中又能各自振响,高音低音相生相回,相环相连,首尾相顾,使听其弹奏的人悠悠然不觉其为唐音,音乐中人的喜怒哀乐之情绪宛如就在眼前。那音乐像是鱼儿在激流中涌动,鸟儿在云彩间飞翔。真的很美呀!连精通音乐的周瑜恐怕也要叹为观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