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940|回复: 2

范仲淹少年时读书安乡确切无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8-20 10: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宋名臣范仲淹读书安乡,清康熙《安乡县志》、光绪《安乡县志》、民国《安乡县志》历历有载。然而自古至今,仍有不少人质疑范仲淹是否真在安乡读过书,此事是否安乡人为攀附名贤,仅凭民间传说而敷衍其事?虽然当今宋史研究大家方健先生已经在《范仲淹评传》里做了详尽的考证,但至今仍有人在质疑此事。因此有必要重新阐明一下。
    最早质疑范仲淹读书安乡的是安乡人潘相。潘相,生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十月,殁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二月。乾隆六年(1741)举拔萃科,考取武英殿校书。后充琉球国官学教习四年。乾隆二十五年,中恩科。二十八年成进士。二十九年,选授山东福山县令,兼摄黄县、泗水县事。三十四年,调任曲阜县知县。三十七年,升任濮州知州。四十三年,以葬亲乞归。四十五年,补云南昆阳州知州。以修墓为名告假归。之后以课孙著述为乐。(此段潘相履历,根据《安乡潘氏族谱》和潘相本人记述整理
    潘相在《澧志举要》中,于“刘愚新建先儒范仲淹祠,置祭田”条下注曰:“自刘愚建祠奉祀以后,学士大夫登览者以为古迹胜景,献谀者以为盛举美政,序记诗歌千篇百幅。……后学晚进,千声一喙,未有稍置疑焉者。独知州何璘、教谕黄宜中修《志林》,有尔时公学行甫殖,未一与民社事,不得谓为过化之语。又跋任友龙记云:文正未尝读书于澧,洗墨池必非遗迹,即安乡读书台,亦后人建祠之处,非当年植蕉伏案地。其见卓矣!顾犹未详考公集,决公未尝一至安乡也。”潘相为何如此肯定范仲淹未至安乡?潘相接着说:“考公全集所载年谱、家传、史传,及欧阳公之神道碑、富郑公(富弼)之墓志铭,皆止言公母改适长山朱氏,不言朱姓何名,亦无随朱适安乡之语。”“年谱载公生于端拱二年(989)己丑八月癸酉二日丁丑辛丑时。明年庚寅为淳化元年(990),丁父忧,各文所谓二岁而孤也。《志林》称朱軏以端拱中莅任安乡,公随母赴軏署。考端拱止有元年、二年。其二年,为公母隨父范墉在徐州节度掌书记署中。生公鞠公,如之何随朱軏来安乡也?”这一问的确非常有力。《安乡县志》载,朱軏任安乡县令在宋端拱间。端拱二年,范仲淹才生,其父次年才去世。按礼制,父死,子女服丧须满前后三年27个月,此期间不可能随母下堂,其母也不可能改嫁。然而,潘相忽略了一点,范母谢氏改嫁的并非朱軏,而是县志无载的朱文翰,他也是长山人。潘相也说:“宋绍定二年(1229),有丁黼为池州范文正公祠堂祀,乃言长山在池州之青阳县十五里,于朱氏得公续谱遗墨,及公与母谢夫人遗像,云公父元配陈氏,继室以谢氏,无以为生,改适朱君文翰。”很明确,谢氏改嫁的不是朱軏,而是朱文翰。丁黼既于朱氏家人处得范仲淹“续谱遗墨”,即范仲淹改名朱说,续谱于朱氏族谱的亲笔,则范仲淹随母谢氏下堂朱文翰无疑矣。何能因朱軏而否定范仲淹随朱氏来安乡?至于何璘、黄宜中断定范仲淹“未尝读书于澧,洗墨池必非遗迹”,倒是正确的。因范在安乡,不在澧州城。因此,潘相的质疑是站不住脚的。
    今人方健对范仲淹读书于安乡有详尽的考证,见其所著《范仲淹评传》之第一章“生平述略”之第二节“洞庭湖畔的书台夜雨”。其主要依据是:
    1.南宋王象之(1163—1230)《舆地纪胜》卷七〇载:“范文正公读书祠堂在安乡县。仲淹幼孤,从其母归朱氏。朱宰安乡,与俱来读书此地。”南宋祝穆(1190—1256)稍晚一些的《方舆胜览》卷三〇亦载:“范公读书堂在安乡县。范希文幼孤,从母归朱氏,与俱来读书此地。”另有成书于宋理宗宝祐五年(1257),谢维新编撰的《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别集》卷一八载:“范文正书堂在澧州安乡县。范文正幼孤,从母归朱氏来到安乡,与俱来读书此地。”
    2.元代岁寒堂本《范文正公集·褒贤集》卷三《澧州范文正公读书堂记》云:“初,文正公少孤且贫,从其母归朱氏。朱宰澧之安乡,公侍母偕来,尝读书于老氏(即老子,道教奉其为始祖)之室曰兴国观者,寒暑不倦,学而成仕,为时名卿。邑之士咸知敬慕,筑堂祠之,既毁于兵。”
    3.康熙《安乡县志》澧州州学教授王仁所作《重修范文正公书台记》,详尽记述了范文正公读书台的来龙去脉,极具史料价值。该文应国斌先生有注释和译文,此处不赘。王仁文中记述道:“相传长山朱氏宰斯邑,以之而来,邑人即其读书之堂而祠之,今二百季矣”。王仁作是记在“庆元丙辰四月既望”,即南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倒推200年,即996年,乃北宋太宗至道二年,时范仲淹7岁。由此可推测,北宋淳化元年(990)范仲淹父亲范墉去世,992年,丧期届满。可能最早在993年,范母谢氏改嫁朱氏。不久,朱文翰为安乡县令,范仲淹随母谢氏从朱文翰来安乡,时年约五六岁。朱文翰宰安乡若为三年,范仲淹离开安乡时可能接近十岁。于是,方健推断,范仲淹在安乡的时间约为北宋至道至咸平年间(995—1003)。
    4.康熙《安乡县志》卷九《方外志》据另一块残宋碑考证出范仲淹蒙师为太平兴国观中的司马道士:“宋司马道士,范文正公读书安乡时,道士尝羽翼之。”“羽翼之”,像母鸡保护小鸡那样爱护保护幼年的范仲淹。授其学当亦在羽翼之中。
    方健还指出:“安乡读书台是唯一为官修正史《宋史》所记录的一处,也是范仲淹青少年时代生平行实在《宋史》中的唯一实录。”
    上述6条资料,《舆地纪胜》《方舆胜览》《古今合璧事类备要》三条资料文字类似,很可能出自同一来源。这个来源是不是即《范文正公集》所载的南宋任友龙所撰《澧州范文正公读书堂记》?或王仁所撰《重修范文正公书台记》?任友龙所撰在南宋理宗宝庆三年(1227),今存《范文正公集》所附《褒贤祠集》;王仁所撰在南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今存康熙《安乡县志》。后者更可能为三书来源。说明当时地方志已经记载安乡有范仲淹读书堂,范仲淹随继父朱氏来安乡确切无疑。而司马道士在兴国观照料范仲淹的记述则进一步坐实了范仲淹读书安乡的事实。
    以上种种,难道还不能证明范仲淹读书安乡是真有其事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20 15:31: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往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8-21 15:25:3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舒中一先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3 06:08 , Processed in 0.03349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