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24|回复: 3

周末,去领悟一棵树的传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8-30 10: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立夏后的一个周末,我专门去桃源的茶庵铺镇去看一棵苦槠树,这对于我来说,专门去看一棵树还是头一次。人世间,对于植物花草,各有喜好,有人喜欢翠竹的虚心有节,梅花的高洁傲岸,兰花的幽雅空灵,菊花的冷艳清贞,青松的刚正节操,中国人对梅兰竹菊倾注了自己的一片真情。而我却对这棵苦槠树情有独钟,不光是她经历了1500余年风霜雨雪,而更吸引我的是她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
苦槠树座落在茶庵铺镇胡塘村吉家塆。原是准备邀约一位朋友前往的,但朋友听说就只为去看一棵树,觉得没意思就谢绝了我的好意。是啊,是啊,名山大川,奇景秀水多了去了,又有谁像我一样去对一棵树感兴趣呢。不过,茶庵铺当地一位文友听说我要去看苦槠树,开车欣然前往,并邀请了镇文化站彭站长陪同。
胡塘村吉家塆离镇上大约也就4公里样子,境内山明水秀。我们沿着清澈的小溪上行。这是一座极美的村子,一溜随山势起伏兴建的具有现代元素的、红墙绿瓦的别墅群呈梯级上升,山势环绕下的农田、茶园耀人眼目,极具美感。苦槠树生长在村子靠右侧的一户人家的场坪边,穿过常吉高速路桥下的涵洞过去就到了。政府现对它进行保护,被列入古树名录,整个主干被填土掩埋,只有约一米露在外面,树主杆需5人牵手围,在主杆上又分叉出的三条巨大的粗枝直指苍穹。风霜雨雪,岁月磨砺,三条虬枝大部分干枯,如盘龙昂首显得古意苍桑而峥嵘,像阅尽人间风雨的百岁老人显得沉静而厚重。三条虬枝各不相让,又在自己体内长出新绿,竞先开放,差不多覆盖了树体,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苍老的苦槠,旺盛的生命,让人十分崇拜而感动。
彭站长说,苦槠在很长一段时期被称为“槠榆棕”,因为在她的躯体上,寄生出榆树棕树,外来之力将榆树棕树的种子放到了槠树的树干上发芽,终长成大树,形成树上长树的奇观,苦槠也就成了槠榆棕三树的合称。如今,从苦槠母体上长出的榆树、棕树已经消亡,不复存在。
而更让人动容的事,传说当年北宋大诗人苏东坡被流放广东惠州期间,从四川眉山县老家出发,途经湖南桃花源,与被贬流连在此的大书法家、诗人黄庭坚相遇,二人在桃花源里流连忘返,游览武陵风光,写出了多首桃花源的诗作。听说相距桃花源30多公里外的胡塘村吉家塆有一棵老槠树上竟然长出榆树、棕树奇观,就相约同去赏树。一路上风景优美,溪水清澈,进入吉家塆后,老槠树就像一尊巨大的妖魔雕塑俯视着世间的一切,让人惊心动魄,叹为观止。站在老槠树所在地界,可以远观到沅陵县三渡水村三水汇聚的美景,奇山奇水奇树使苏试不由诗性大发,挥毫写下纪念老槠树的诗作:“远观沅陵三渡水,近看桃源一苦槠。人生百年黄昏至,树魔千年旭日升。”这是否是真的苏试所写诗作,历史久远,不得而知,但据考证,苏黄二人又确实到过桃花源,凡此种种,不必细究,这就是个故事或历史的传说,是对这株老槠树赞美。
历经数朝的苦槠树,受千年风雨洗濯的她如今依然新枝散发,挺拔高昂。拨开杂草,站在了苦槠树的脚下,一块右下角残缺的石碑引起了我的好奇,碑上文字清晰可见,记载着一段关于与苦槠有关的历史故事:大意是说在苦槠树旁,住着一户吉姓人家,由于年深月久,苦槠的枝头随着生长伸进他家的吊脚楼房间,不得以,主人只好将树枝砍了。邻居一户唐姓人家,因两家素不相和,便将吉家砍伐苦槠的事告到县里。但吉家人能说会道,反而赢下官司,于是吉家便凿石立碑记载官司经过,落款是清光绪拾四年(1888)。不管这段历史故事的对错,但至少证明一点是苦槠在那时就名动八方,让人景仰。
朝代更替,人类变迁,时空交错,古槠历经千百年风雨,阅尽世间苍桑,默默承受酷暑严寒,以大无畏的胆魄昂首到今天,让人不得不为她精彩传奇的生命喝彩。一片片树叶,飘落成泥,积聚着营养为母体加油,抒写生命传奇;一圈圈树轮,随岁月增长,记录着一段段尘封的历史,演绎岁月的神奇。古槠就像一部生动的教课书,令每一位捧读者肃然起敬。自然界的一切,和人类社会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把人类森林法则,变为相互依赖的生存之道,让人类汗颜。苦槠,年年岁岁,岁岁年年,愿你周而复始,永远年青,息息永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30 12:43: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欣赏,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30 14: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欣赏学习,为徐老师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30 21: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的佳作,为老师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9 03:09 , Processed in 0.03248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