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永志 于 2023-9-15 10:25 编辑
湖南省首批女拖拉机手潘启慧(一)
大概在1956年我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早上上学,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又蹦又跳。走进校门,突然一个高年级女同学迎接我,并且毕恭毕敬地给我行了一个举手礼,我既高兴又害羞,急促地回了一个礼,——平时我的红领巾都是放在书包里的,要等到教室里快上课时才佩戴,但那天早上我进校门前就早早地佩戴了,因为学校有要求,进校门要检查是否戴红领巾。这个主动和我打招呼的漂亮的女孩名字叫潘启慧,是住在六家渡码头上的,人漂亮活波热情,后来好久,我想起突然发生的那慕都感觉害羞。我无意识地关心着她,后来竟听说她被招考湖南省的首批女拖拉机手,培训学校在南方的一个叫郴州的地方。
潘启慧身份证上的年纪,出生于1947年7月18日。但她的童年邻居、和她一起长大的万超苗先生却说潘启慧比他大一岁,万超苗是1946年出生的,那潘启慧应该是1945年出生。至于出生的月日,一般都是说的农历,如果是这样,那么潘启慧的出生年月应该是1945年8月25日。潘启慧发蒙读书是1953年暑假,比我高两个年级,万超苗和她同年级,是同学。潘启慧为什么会把自己的年纪填写小,真正的原因只有她清楚,社会上前些年有这个现象,尤其是领导干部,怕离岗,怕退休。潘启慧则属于希望有所作为,无愧于自己的一生的那种人,——当然也许她真的就是她填写的那个年纪!
除四害(1958年宣传画)
潘启慧发蒙读书的学校是彭家湾小学,我们同在一个屋檐下读书,所以才有上文说的早上上学我们在校门口相遇相互敬礼的一幕。万超苗的回忆更温馨:潘启慧是人见人爱的乖孩子,少先大队的中队长,万超苗是小队长,他们两人配合当时的党的政策宣传一起排演了一个节目《除四害》。节目就两个角色,潘启慧扮演“四害”,即麻雀、老鼠、苍蝇、蚊子,万超苗扮演积极参加除四害、手执工具的少先队员。我电话访问万超苗,他在电话里给我背诵当日潘启慧的唱词:
苍蝇出进,正当天气热,
到处乱飞总是不停歇。
一会儿飞向大粪边,
一会飞向厨房里的碗和碟!
万超苗回忆是肖昌奎老师给他们排练的。后来肖昌奎老师当我的班主任,教语文。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在丁家渡开庆祝大会,我是彭家湾小学选派大会发言的学生代表,发言稿就是肖老师写的,“诞生”这个词,就是这次发言学到的。
潘启慧发蒙读初小是在彭家湾,读完小在西李家,和万超苗分开了,万超苗在安尤的六家渡。到安尤上学隔河渡水,但万超苗是男孩子,况且他母亲驾船,方便。考初中时,万超苗考到安乡一中。潘启慧考到六家渡的卫星中学,和汤菊英、刘玉梅以及六队的汤福科成了同学。开始学校在六家渡,后搬到杨家河。据汤福科回忆,任课的老师有邓青、张克应、谭荣贵等。一般人称呼卫星中学是农业中学,简称农中。初中毕业时潘启慧被推荐考中专,报考省农业机械化学校。另外,汤菊英、刘玉梅是被推荐考铁道学校,具体什么名字不清楚了,汤菊英的父母舍不得女儿出去,没有参加考试:刘玉梅出去了。
女拖拉机手潘启慧(左)
外人传说潘启慧是被湖南省选招为女拖拉机手,是湖南省的首批女拖拉机手。在那个年代,农村还没有拖拉机。我记得我最早看到拖拉机是在1963年,我在三岔河读初中时。好像是秋天的一个下午,我们学校靠藕池河,隔河的安化罗州大堤上有一台拖拉机在行驶,学生们轰动了,正好课间休息,大家都跑到堤上参观。所以,潘启慧到长沙学开拖拉机,在地方当然影响很大。
准确的说潘启慧是考入湖南省农业机械化学校上学。这所学校创办于1958年,位于长沙市马坡岭,也可以说是张公岭,在长沙汽车东站附近。潘启慧应该是1953年下学期发蒙读小学,读完初中在1961年上学期,考入省农机化学校则在1961年下学期。学制三年,毕业分配到嘉禾县应该是1964年,文化大革命前夕。
湖南省农业机械化学校,创建于1958年,地点在长沙马坡岭
潘启慧在学校里具体学什么专业不清楚,但学习拖拉机驾驶技术是情理之中,她到嘉禾开始是在县里的拖拉机站工作,好像县里还没有农机局。文革中,可能是是1967年暑假,偶然的机会,她回六家渡探望父母后回嘉禾,我从家里回一中,我们相遇,同行,那时没有公交车,两个人一起走了10多里路,谈话很投机,不仅谈到儿时她天真可爱,主动给我敬少先队礼的事情,也问了她学习开拖拉机的事情,我的印象这次长谈,不仅没有改变而且加深了我对她是湖南省首批女拖拉机手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