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雷光清 于 2023-9-5 16:51 编辑
《城市基因●津市文史丛书(工商卷)》连载(四)
第一章 津市市场
第四节 市场演变 1.国营商业 1949年8月,新政权建立,遂成立国营专业公司,其多数是人民政府在接收原官僚资本的基础上成立的,它们分别为油脂、百货、盐业、粮食、花纱布、贸易、煤炭、烟草。公司垂直化管理,业务分属省、地公司领导,经营上基本沿袭传统的商品流通模式,以澧县、临澧、石门、慈利、大庸、永顺等地为活动范围。同时按经营商品的产销地不同,各专业公司又有所不同。例如,花纱布公司的业务扩充到滨湖各县产棉区,油脂公司则在澧县、临澧、石门、大庸、桑植、永顺六县设立工作组。这是一个全新的经济实体,经理由上面委派或南下干部担任,业务员面向社会招录,多是思想进步、具有一定商务知识的年轻人(多是店员出身,他们中间的大多数日后成了这个城市建设的中坚力量)。但就公司的业务来看,初始不太理想,一是来自于北方农村的领导(南下干部)业务不熟,二是年轻人热情虽高,但独当一面的能力不强,与同期成立的津市公私合营企业公司的那些“老商人”相比,有很大的区别。但他们有强大的政治背景和雄厚的经济实力,建立后迅速发展壮大,逐步控制了商品的批发业务,形成了强有力的市场领导力量。对于平抑物价、保障供给、稳定社会、巩固人民政权以及后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利用、限制、改造工作,都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2.私营商业 根据1950年统计数据:津市时有小商(摊贩)2200人;行商90人;商号中的资本主626人,经理304人,店员1938人。从商人员总计5158人。而当时全市的非农业人口是37601人。如此算来,从商人员占了非农业人口的13.7%。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如何消除他们对新政权的疑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正常的商业活动照常进行,也是市政府的当务之急。适逢中央以及中南区对工商业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私营商业的政策,并从价格、税收、运输、贷款等方面给予扶持,使私商在合法经营中有利可图,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以此促进城乡物资交流。具体措施:一是调整商品价格,即批发价与零售价的差价,根据不同商品从4%到10%,提高私商的积极性;二是调整税收,给予农副产品、日用生活品与奢侈品不同税率,农副产品这一块,除正产物(如稻谷、棉花、桐油)征税外,其他概不征税,使私商在合法经营中有利可图。1951年1月5日,也就是春节前夕,由津市工商局牵头,工商联筹委会协助主办澧水流域特产物资交流会,与会者有澧县、临澧、石门、慈利、大庸、桑植、永顺以及湖北公安、松滋、长阳等县工商贸易干部、工商界代表120余人。大会目的主要是恢复原有的商业网点,建立新的贸易关系,促进澧水流域土特产的物资交流,会上成交各种物资60余种,成交额8325亿元(旧币),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澧水流域物资交流的首创盛会,给予私营工商业者极大的商业信心。 3.公私合营商业 1951年8月,由市工商联筹委会发起,在得到政府的支持下,绸布、百货、油盐、药材、香烟、南货、土特产等行业29户,劳资双方319人,资金50亿(旧币)成立公私合营津市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为我省最早的一批国家资本主义高级形式的公私合营企业之一。下设百货、布匹、土特产、信托、药材批发部等5个门市3个批发部。总经理王敬(公方),副总经理张云卿(公方)、胡彬生(私方)、朱永濂(私方),且由有专业知识和经商能力、熟悉商场业务的工商业者担任各部门主管。该公司首先在全国大中城市遍设采购机构,如在长沙、武汉、上海、广州、重庆长期设立办事处,并于澧水上游地区如大庸、慈利、龙山附近县、镇派有流动采购员。由于所用人员都是行家里手,开业不到一年半,公司就取得了可喜业绩。布匹进销快速,三个月的利润便占了公司资金总额的20%,土产购销两旺,尤其是药材畅销不衰,效益可观。公司定息八厘,年终按时照付。但这种局面给国营经济发展带来极大隐患,供销系统在1952年年终写给上级的一份报告中这样陈述:“如果让这种现况延续下去,势必打击国营、挤垮合作社……”为此,市委作出决定,企业公司收束商业,从1953年下半年起,工作重点逐一向工业转移。 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津市市场,虽有各种经济成分存在,但仍是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分工合作,共担经济复苏的重任。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1951年由市工商局发起组织的澧水流域特产物资交流会,与会者有澧县、临澧、石门、慈利、大庸、桑植、永顺,以及湖北公安、长阳等县工商贸易干部、工商界代表120余人,大会的主要目的是恢复原有的商业网点,建立新的贸易关系,促进湘鄂边土特产的物资交流。会期中成交各类物资60余种,总值8325万元(旧币)。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经济体制改革的尝试,也可以说是当时情况下的权宜之计。此间发生的“三反”“五反”,以及对主要农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无疑为各自的生存空间增添了许多变数。直至最终的此消彼长,客观上反应了当时国家政策的调控,并为日后全面开展私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打下了基础。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