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工信离退人 于 2023-9-8 09:46 编辑
独特的观点和真知灼见,本身就具有卓越的特征。创新、发明新事物,只要是唯一的,标准的话语权就在创新者手中,创新者本身就是标准! 每个历史时期或发展阶段都存在思想精英的杰作,并成为不可复制、难以逾越的一座座精神丰碑。在理论上,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这样的一座座丰碑。 思维具有价值,包括潜在价值、现实价值、长期价值、短期价值、未来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历史价值、正效价值、负效价值等等。这样的分类,有利于对思维进行展望与评估,审视与甑别。 一颗睿智的大脑,必定会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思维精英们将思维目标放在首位,将时尚、职称、金钱放在一边,从而发掘出思维的金矿-核心价值。 四、思维是无形资源 思维是浩瀚宇宙的一种独特资源,也是人类社会的一座宝贵而巨大的思想资源库。是挖掘不尽的一座富矿,只要开采,永远都不会枯竭。 思维是脑力资源。这种资源既能因运用得当产生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价值,也能因使用不当而无效耗损,甚至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 思维资源是无形资源,是思维的矿石。思维资源的浅层发掘,只会产生一般成果;深度发掘将产生卓越的成果。科研成果的诞生往往与思维资源的深度发掘是分不开的。定位的偏差会造成思维资源的无谓消耗。 思维资源的社会化,有利于资源共享,尤其在开拓性与原创性层面而言,对人类进步就更是具有里程碑的作用。 思维资源不仅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会产生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宏观价值、思想价值、学术价值等等,这些远非是使用单一货比量度或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就能涵盖的。 思维具有瞬时性、蛰伏性、灵感性和非储备性(与物质客体相比较)的特点。是一种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一种精神力,在它的作用下,将创造出物质和精神的文明。 思维资源的二重性表现为物质性(大脑)和精神性上。思维素材是创新思维的矿石或线索,它来源于事实材料、感性认识、经验和体验、知识、网络信息等。 对思维原始素材,加以归集与艺术化的组织和升华,带来的思维花絮和思维片断,就会形成创意的胚芽;通过借鉴、素材再植与延伸、压缩与扩张,形成思维的交集与组合;通过素材的排列、组合、交叉、叠加,产生思维碰撞,催生灵感火花,并沿着创意边缘不断扩张,促使思维结晶物质化——形成思维草稿——从而爆发出思维积淀的绝响! 思维素材应精心挑选,可采用挤压法、扩张法、浓缩法、剖析法等,有针对性地选择。通过对不同材料的比对与综合,产生创新思维的胚芽,形成思维价值增长点。对素材的“粉刺”进行打磨,使素材精度提升、品质提纯,用精神的利剑削出素材的废料,从而打磨出精辟的思维成果。 开发脑力资源,必须综合统筹、交叉运用、间隙调控、兴奋灶转换,并精确把握思维语言。 有效使用思维资源,减少思维资源的分散和旁逸斜出,使思维资源优化整合和综合利用,以争取思维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五、思维艺术 思维的艺术,是指以消耗最少的思维资源、产生出最优的思想和创新成果。换言之,思维能量花费少,而达成的成果最大和最优化,是思维艺术的宗旨。由此,应尽快跨越思维的混浊区、磨合区,步入思维的前瞻区。 把握思维的艺术,关键在于不断地寻找创新的契机和突破口。 思维过程中,不必拘泥于繁文末节,不要让思路陷入盘根错节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的细节辨析之中,这样才能跳出无形的网,才能解开思维的眼罩。 在精神领域,迟钝的人只具有狭窄的眼界;只有独具慧眼的人,才能看透充满迷雾的未来和朦胧的过去。但独具慧眼的人,却常常会遭到眼光短浅者团体般的嘲笑。 讲究思维艺术,就会拓展智慧的原野,促使大脑皮层储备更多的富有创造活力的“潜块”或原料,一旦需要创新时,就会发挥出灵悟丛生、意念自如的功能。 沉思默想、勤于思考,是智慧的体操;而表述则是重要的精神载体。 让思绪展翅飞翔,让智慧的触角延伸,以激发创新的灵感和新思想的萌芽。 每人都是形神合一的统一体。尽管个体的体能有极限,而思维潜能却趋于无限,从而将思维资源整合起来,产生巨大的效益。 思维艺术,有助于驱散萦绕在头脑里的忧郁阴影,和一切沮丧的想法和苗头,不纠缠于每一件令人不快的事,形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要提高和优化生命价值,就必须使思维价值极大限度释放出来。如果丧失灵性和探索的勇气,思维功能就会蜕化,创新思维就会大大萎缩。 一个人应经常打磨自己的思维利器,不断强化心中的理想和目标,远眺自己要去的那方圣土。 在利益多元、观念多样、思想多变的今天,差异构成了我们生活的丰富多彩的视觉或心理图景,交流也成为凝聚共识的必然路径。 每个人都可以在各自的位置上,寻找属于自己的存在意义、精神坐标、思维导图,并打造思想的高度。 练出自己的绝活。把最基本的东西做好,把专业做到极致,修炼出自己的独门绝技。 人的兴趣所在,就是潜力所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就是做顺乎天性的事,就会自然而然地有所成就。 忽视细节,可能会用个体的一生来弥补。细节思维可以折射出人品,影响个体的人缘和发展。 强化思维的目标性和专一性,跳出思维定势的窠臼。没有特定的思维指向就难免会产生浮躁和惶恐心理,思维就会处于摇摆不定随波逐流之中。 建立在特定目标之上的思维指向并使之强化,有利于在思维发散(或收敛)中产生振荡与跳跃,不断与思维目标进行碰撞,从而触发灵感、催生创意,促进个体不断开发潜能。 每个人都自成一个思维宇宙,不要沦为人家的思维卫星,更不应该成为人家的跟屁虫。 思维的“狂”是个性化的张扬,是精神的升华,是产生创新成果的前奏。 只有精神的自由,才能有创新的自由,也才有思想的超越。 应根据研究范围内的知识结构要求,对杂乱无章的信息中进行分类整理,选择有用的信息加以加工、提炼、储存,以供思维创新所用。 优化思维是一种健康的思维机制,能最大限度地发掘个体潜能;劣化思维则是一种退化性思维机制,它使思维耗散于无意义无价值的事务中。 一个长期处于封闭系统的个体,思维发散面较窄、敏锐性较差,思维波难以聚集成穿透事物本质的辐射能量;而在全新环境中的个体,思维发散面较宽,有利于调整思维角度,拓宽思维视野。 要当就当一个开山立派之人。在创新领域,提倡“独行侠”精神,并不是坏事,而是一件好事,因为它是打破思想僵化的利器,不应视为洪水猛兽。 一个有创造欲望的人,只有动机是不行的,还要有敏捷的思维能力。要让思维快于自己的行动。 直觉跨越了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而直接把握结论,这是由于长期的实践经验导致的一种能力。尽管某些经验或感性认识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虽没有上升到理性层面,但却内化为一种先验或先觉的能力而提前介入。 杂家常以某种接近精确的朦胧,提出常人所忽略的重要事物或一般规律,促使自己或其他思想者与边缘学科的碰撞中点燃创新的火花,或促成专业研究的深化。 无中生有、一目十行、浮光掠影……这些都是带有贬义的词组,然而在信息资料收集以及在创新的过程中,却是必不可少的思维技巧和思维艺术。 在求新求变中,伴随产生的智慧奇葩或灵思的闪光点,极有可能导引出极富价值的科研课题;可运用不相关联事物的强制性连接,催生创意,从而寻找到新的创新课题。 面临习惯思维而走不出一条新路时,要做的就是打破它,巧妙的另辟蹊径。某些时候,只是把思维捅开一个小洞,刹那间就会照亮成功前行的道路。 思维中会有许多不同的临界状态,每种状态的临界数值都各不相同。在临界点上,随着集结不断扩大,就会引起突变。此时,提高思维的艺术,就会显示出惊人的价值增值的效能。 每个个体的精神熏陶与思维成熟期是不同的,是因人而异的。某些个体要付出更多的心理代价或思维成本破解未解之谜,来寻找并获得思维的碎片、灵感,从而撰写思维的草稿或点燃创新的火花。 生活中,太熟悉的东西,往往使人熟视无睹。思维的高纯度,容不得一点杂质对创新是极为不利的。思维的杂质有利于思维碰撞、思维摩擦,从而点燃创新的火花。 过度的逻辑偏好,会对思维的创造过程不时地加以裁定和评价,极易形成思维阻滞和思维短路现象。 在信息大量充斥的情况下,如果不加选择任意或无目标的收集和占有信息,任凭思维无目的运行,就会步入思维的误区,难以产生思维的创新效益。 为了保持思维传递链的流畅,就应对各种信息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并选择适合个体利用的信息进行加工、提炼、储存,为思维创新积累素材。 为自己设定完美的标准,就会作茧自缚,就不会去尝试任何事情,也就不会有什么成就。作为一个人,无需为自己的行为设定这样一个十分荒谬的所谓完美标准。 没有必要寻求他人的认同,你只需不断展示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就会照亮前进的道路。 胜利者总是首先在精神上先胜一筹。一个人,如果毕生能坚持勤奋努力,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成功,精神焕发出来的光彩,决非一百枚奖章所能比拟。 在没路的地方找路,在不被人看好的走势上觅得真实的价值,在不被人重视的小事上、细节上精心琢磨、倾心打磨。日积月累、默默沉淀,终究会踏出一条路来。当然,这路通向光明。 应该用思维手术刀解剖各种迷思,同时也解剖自我。凭理性指引,做出独立的判断——如此才能步入卓越思想者的境地。 思维渐变和突变过程,有些具有继起性和并存性,有些具有间断性和偶发性,由于交互作用的影响,形成了诸多的思维差异。 承袭历史传统的思想方法、价值观念,就会使思维沿封闭圈下意识循环,就会习惯于用现成模式或程序思考和解决问题,就事论事、按图索骥、自我设限、安于现状、不求创新,个体潜能就会在承袭的精神鸦片中麻醉。 捕捉思维灵感的瞬间效应,由点及面地探索事物的内在规律。既有点上的穿透力,又有面上的发散性,这样就能展开联想的翅膀,独辟蹊径寻找别具一格的科学结论。 某些个体与外界难以合拍而产生摩擦,长期处于不良人际氛围中,对创新思维产生了较大的遏制力,聪明才智也处于无效耗损状态中,因此,如何有效地避免不良氛围对思维的负面影响,不仅仅是一个改变个体生存环境问题,也是涉及其生存质量和生存智慧问题。 因此,当个体无力改变这一现状、或改变花费的代价太大时,则应考虑尽可能采取自我孤独的方式、以避免思维的无效耗损,促进自身潜能的开发。 思维是个性的。思维价值和思维艺术,是高层次的,它们在个性中孕育,并在孤独中催生出独创性思想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