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到德国的海德堡
李吉仿 好久就想去欧洲看看,那里是现代哲学、贝多芬音乐、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吸引力大。托公司的福,我有机会到德国短期学习。 2008年5月的最后一天,终于实现踏上欧洲大陆的愿望。我这个生长在中国湘北偏僻山村的泥娃,感到格外兴奋。
从首都机场,直接飞往德国法兰克福,带着6小时时差的疲惫,到法兰克福近郊,一个叫M的酒店稍事安顿,就乘车直奔海德堡。这个小镇,有德国最古老的现代大学——海德堡大学。其医学还惠及中国中南部,武汉同济医科大学就是中德友谊的见证。因此,俺在车上看见深色稳重的法学楼时,一种对老牌大学的仰慕感油然而生。遗憾的是没亲自到校园走走,没直接感受那浓厚的学术氛围。路上导游吴先生介绍,文学巨匠歌德曾8次到访后慨叹:“海德堡,是让人丢心的城市。”俺理解,就是海德堡有“游人不还乡”的魅力。海德堡因古城堡而得市名。远看古城堡,残墙断壁,有些苍凉;走进城堡,无论是罕见的古酒鼓,还是墙面的雕饰,都富有历史厚度和艺术内涵。俺仔细观察城堡大门上的铁钉,自然联想到我国故宫大门上的铜钉,两者的稳固理念一致,只是中国门钉更多更讲究数量含义。墙面的狮头雕饰与中国桥头狮雕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些都是过去的相同点。我惊奇的是在古酒鼓边墙面上,有游人涂鸦乱画的痕迹,这也和中国名胜古迹处的状况差不多。这些古今的相同相近,汇聚起来说明一点: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在更深的层面相通,证实我国书画大师吴冠中老先生的观点:“东方艺术与西方艺术,是一座山的两面,达到顶点时就一样啦!”因此,我想西方与东方有文明相通,就有人民友好的坚实基础。我没到德国之前,以为整个欧洲都和英国一样,汽车靠左行。到德国之后,才知道欧洲大陆的汽车,都是靠右行。这正好又和中国大陆相同。我们的大巴司机,是位57岁的先生。车行至海德堡脚下,由于走错巷子,加上车身长达13米,调头困难,只好倒行1公里多到古堡门口。司机的认真劲和负责精神,第一天就感动我们一车人,俺特意与他合影,遗憾的是现在找不到那张照片了。从法兰克福的酒店,到海德堡有近两小时车程。一路上没遇到一处坑洼和颠簸,可见公路养护得很好。其实那里的纬度高,四季温差大,公路养护难度自然大。公路两旁郁郁葱葱,树上几乎一尘不染,令游人爽心悦目。随后,我们又到了波恩。贝多芬故居就在波恩市北部波恩巷20号,一幢两层楼的粉色民居,与左邻右舍基本一样,很不起眼。1770年贝多芬在此出生。1889年,这里被改成故居博物馆,是世界上有关贝多芬生平的最大收藏馆。附近街面,有位德国小伙,打扮成青年贝多芬样子,义务和游客合影。我想,一个国家有世界级的名人,必定与其厚重的历史文化相关。像海德堡这样的古城,所承载的文化,会有不竭的释放效应。俺第一次到海德堡,感受到德国的历史文明,印象很深,特记下分享。
2023年8月25日整理于燕京小九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