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39|回复: 2

旧津市的药业(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12 14: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旧津市的药业(二)
                                                                                                                 ⊙黄友义
(接上页)津市药业之所以能较稳定地发展, 有得天独厚的几个条件:一是地利,津市位居九澧门户,又属集散市场,是湘西及鄂西鹤峰县等地产药材(包括山货土产)外运必经之地和集散地,并能就地换回工业品及所需外地药材。 二是津市药业资力较为雄厚, 货源充足,具有吞吐能力, 附近各县难以比拟。湘西一带药材当地极少收购,更乏人远途运销。三是津市药业老板与帮工全是江西人,经营药材有经验,且讲究质量。而距津市较近的沙市,当时仅有恒春茂一家经营药材批发业务,卖原包毛货,质量不及津市。因此, 不论本省的南县、华容、安乡、澧县、临澧或是湖北的公安、松滋、石首、江陵等毗邻津市的地区,均有很多药店来津购药。四是有雄黄、木瓜优势,虽非地产,但集散于津市, 外运各省以至香港市场,一直畅销,“津市雄黄”驰名国内外。
        1937年至1945年,津市市场一度出现繁荣, 是历史上商业集散市场的鼎盛时期,药材行业也不例外。 主要是1935年涨大水,滨湖澧阳平原大部分堤垸溃破后,土地异常肥沃,1936年又风调雨顺,农业获得数十年罕见的全面大丰收,大量的粮、油、棉等农副产品上市,盛产药材的澧水上游各县,亦纷纷运出当地药材下津市换购布匹、 纸张等日用工业品和所需川、 会、广、浙药材。再是1938年武汉沦陷和长沙“文夕”大火之后,日本侵略军到处发动攻势,湘中、湘南交通中断,货源阻塞,尔后津市近邻宜昌、沙市相继失守,日本侵略军盘踞江北和江南藕池一带,敌我对峙,形成胶着状态。在很长一个时期里,津市成了“保险箱”,各地难民逃到津市,摆个摊子就能做生意;汉口、沙市、宜昌、河南等地商人, 也纷纷携带货物来津市营业,城市人口陡增,达十七八万人(含流动人口)。这时,药材行的设立有如雨后春笋般, 不断兴起。计有同和、豫湘、恒兴、竞成、久康、天庆、吉泰、信成、兴成、 公益等13家,主要集中在城隍庙街和三洲驿一带,从业人员共140多人。 当时三斗坪已有一些药材挑子来津, 药材行大部分是代客买卖,亦有部分自营,业务以黄友恭开设的吉泰为最大,因其与老河口等地均有联系。经营批发咀片的大小药店共24家,人员近300人,资金达80万元(银圆),年营业额比抗战前增长了十倍。这一时期,雄黄虽未开采,但湘西和鄂西地区十多县的山货药材,源源不断运到津市集散,加之南北药材交流业务更加活跃,最多的是川、广、浙药材及进口药材,亦应有尽有。在日本侵略军的封锁下,运输很困难,除部分通过水运往长沙绕道下广东、浙江、江西一带外, 主要靠津市至三斗坪之间 岖崎山路,这条川湘孔道,担负着大后方物资交流主要任务。三斗坪是鄂西山区的一个小山镇。从津市出发,入湖北西斋,经茶庵寺到三斗坪,全程400余里,来往运输,全赖肩挑背负,摩肩接踵, 不绝于途。 仅津市药材行店每天就要发出500个挑子,多时达600-700挑。当时几家药材批发店, 货源不愁,又不需资金,由药行送,贷款5至10天,反正鱼咬尾(即前搭后账)。批发业务首推协和生,不分淡旺季,每天从早到晚,应接不暇。原来业务不振,难以支持的隆兴和、饶同仁、吉庆恒也相继而起, 全市年营业额达1000万至1200万元(银圆),此时是津市药业鼎盛时期。(未完待续)
                                               摘自政协湖南津市委员会编纂的《城市基因津市文史丛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0-12 18: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帖,点赞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3 10:16: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蒋会长的点赞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23 11:34 , Processed in 0.03122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