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津市的外商企业(二) ⊙彭克建
(接上页)津市福记经理亚细亚煤油公司
1933年下半年,伍葆元为了继续经销煤油业务,便找大生昌盐号经理刘涤生和股东焦寿涵,3人合资1.5万元光洋作为押金,和汉口分公司代办芦中岭重新签订了合约,改名为“福记经理亚细亚煤油公司”,地点仍在新码头正街。经理刘涤生,业务负责焦寿涵, 总账吴子良, 管事芦清云(1934年刘涤生死亡,由焦寿涵继任经理)。
“福记”开业以来,生意兴隆,除经销煤油外, 还经销洋腊。 煤油和洋腊,都直接由汉口分公司用铁驳船运来。煤油有散装、 听装、简装,运到津市后存入油栈。汉口分公司直接派稽查保管。 “福记”到油栈出货, 以按月“汇账”的经营为式,通过澧县、临澄、安乡、慈利、石门等地的代销店,每年销售煤油达70多万斤销售“伦帽牌”洋腾达500箱左右(每箱50包, 每包6支)。
销得越多,
“福记”以抽“回扣用钱”取利(即按销售煤油的数量比例抽成),销得越多,就抽得越多。为了多赚钱,对所属各代销店除采取“杀猪回账”的经营方式外,还不分业务大小,不分路途远近, 不厌其烦地组织运油, 并专派2至3人巡回到各地收账。此外,为骗取煤油价格情报,还拼命笼络油栈稽查,如果煤油下月提价,稽查便向汉口分公司多报销售额:如果煤油下月跌价, 稽查先报信。因此, 每年能赚钱达万元光洋
1937年下半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煤油来源断绝, 福记” 停业。但由于名地往来账项需进行清理, 到1938年下半年才正式结束。
津市寿记经理亚细亚煤油公司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亚细亚总公司于次年恢复业务。焦寿涵邀集刘涤生大儿刘重巷, 合股共5000元光洋, 由焦寿涵出面与汉口分公司代办芦中岭重新签订了合约。回津后,仍在大码头正街开设“寿记经理亚细亚煤油公司”。经理焦寿涵刘重巷,总账刘建蓉。
“寿记”开业以来,由于汉口分公司调拨给津市油栈煤油较少, 开始每月只煤油10至12桶(每桶300斤),后来稍有增加, 但最高时也不到50桶。 每年只能经销煤油10万斤左右,业务和“福记”相较要减少6倍。致使“寿记”赚钱不多,入不敷出。到了1948年下半年,汉口调运给津市油栈煤油更少, “寿记”业务愈不景气,逐渐亏本;又加上焦寿涵家庭不和, 大儿焦敏文、大女焦菊琴着家。焦寿涵只好向汉口分公司退出押金,结束了“寿记”业务。
津市“谦益、福记、寿记”都是经销英商的煤油和洋腊,因此,1933年至1936年期间, 英国人带着翻译和汉口分公司的代办芦中岭, 每年都要来津市视察2至3次,他们来津市后,津市“谦益”,“福记”的老板总要盛情招待,直到离开为止。(未完待续)
摘自政协湖南津市委员会编纂的《城市基因津市文史丛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