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津市的旅筵业(四)
⊙谢国庆
七、经营管理
(接上页)旧社会私营企业,也有一套旧的经营管理方法,在创办企业时,先要选好地点,也称码头,招牌也经过深思,如企园酒家的招牌,寓意深远,想使人们走到这个酒家,就要止步, “人”“止”为企,因此定名为“企园酒家”。要管好饮食企业,本人务必要懂行。企园的老板, 不但技术好而全面,且善于管理,亲自把好生产关。他用人远到长沙,请有名的厨师,还安排当神目(读mò音),即现在的厨师长,还授权他挑选配套师傅进店,为企业卖力。
旧社会饮食业为了在竞争中而求生存,为使顾客称心如意,对烹调技术绞尽脑汁,精益求精。对食品的色、香、味、形等方面十分讲究,千方百计使顾客的口、眼、鼻、耳等均有美的享受。
各种音响,达于户外,人们一听便知此地是饭店, 如炒菜时的敲锅声、火炉风箱的乒兵声、白案的拍面声、案板上的弹跳声等,不仅如此, 还有跑堂的大声呼唱号子声,店内气氛十分热闹。 号子又有沙帮和津帮的不同,津帮的号子叫面的唱法是“大面一碗”(仍三鲜面),“双油饱条”(指面和油多点)“还要带哨”(指快一点)。沙帮的号子则唱法不同,叫面是“三鲜或酱汁一碗”,又唱“带行”,干(指面要硬而少放汤),或唱溶排、宽(指软点而多放汤),最后补唱一个“来原”(指放肉码子里的原汁汤)。因此唱出了顾客的心里话, 也是安慰话,无非是想把店铺搞得热热闹闹,招 徕顾客,俗话说, “吃面要找行时馆”(生意多汤好面也好), “喝茶要找背时店”(茶客少有真开水喝)。
为管好企业, 在生产过程中也做足功夫, 举两个例子:第一如企园酒家,首先把好进货关,该店专用长沙德盛隆的龙牌酱油、 上海天厨的味精、 名贵的虾酱、郫县的豆瓣酱作调味品, 鸭子选用4斤左右的淮鸭,鸡母只用两斤半左右的,特别讲究调制煮汤,俗话说“艺人的腔,厨子的汤”, 一席好菜,必须要有好汤。二是刘聋子牛肉粉, 也同样从进货到生产,层层把关。 牛肉进店,立即挂上, 不使它沤窝在箩筐里,后分老、嫩、肥、素切成一斤左右的块子,放在清水里浸泡,挤出纤维里的血水,反复一至两次挤清水为止。在煮牛肉时,将20多种香料药物用纱布袋装好放入水底,后放牛肉, 让药的香气蒸发,渗进牛肉里, 使牛肉的腥味随气体蒸发出去, 但不要加盖, 防止腥气反入牛肉里,并随时滗出浮上血泡,使汤汁澄清。
在工种和工资方面,旧旅筵业工人工资, 在旧社会就形成了多劳多得的萌芽,除名师每月10~12银圆外,其他一般工人是按营业额加收百分之十的小费。还有烧火的试煤钱(由煤店出钱), 小货、残菜、 油渣、 灰面袋等收入归工人所有,由于这些收入随营业额的多少来计算分配,所以大伙对业务特别关心卖力。但分配又有等级,油案工、站灶工一股,每股分为十厘等分:解切工拼盘分一股:干杂工杀鸡整肚,分8~9厘:面案工,正案掌握小碱分一股, 一等帮案工做大碱分9厘,三等帮案工站蒸笼分8厘:堂倌正堂工迎客排席分一股,二堂工现堂报账分9厘,三堂工上楼送菜分8~9厘,四等站堂工送巾送水,分6~7厘:水杂工挑水送货分一股:座柜或叫掌柜,结账收款分一股。
在设备和餐具方面,讲究华丽,筵厅分普座、雅座、 包厢等级别,其设备用具雅座与普座有显明的区别,在餐具上也有差别,高级筵席的菜碗,冬天用水碗(双层中间盛上沸水保温),又名套碗、套壶、套杯,即酒壶、酒杯也保温,为减少空气污染,用山西汾酒烧火锅炉子。饭碗全用金边花纹高级瓷器, 如象牙筷子等。(未完待续)
摘自政协湖南津市委员会编纂的《城市基因津市文史丛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