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174|回复: 2

老家六合垸·六合垸的村官们(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21 12: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永志 于 2023-12-25 17:15 编辑


老家六合垸6.jpg
六合垸的村官们(3)

合作社社长刘玉林

刘玉林老人.jpg
刘玉林先生(1915—?)


    六合垸的村官,单从职务而言,刘玉林没有当过一把手,轮不到他;但是从资历,从影响却离不开他,老乡最早的称呼是“刘社长”,那应该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事情,农村有初级合作社、高级合作社;后来就喊他“刘大队长”了,再后来就称呼他“刘书记”,细心人知道其实他只是副书记。无论如何,刘玉林老人终其一生,担任的是没有入品位的官,但从多种称谓来看,却包含着乡亲们对他的满满的敬意!
    刘玉林老人的生卒时间,从丁安辉著的《静静的虎渡河》第330页的一段话可以推知他出生于1915年,“1973年,刘玉林任六合大队党支部委员、大队综合厂厂长,这年他已58岁。”他去世的时间是张慎国给我问到的,是1994年10月20日,即农历甲戌年九月十六日,享年80岁。
    刘玉林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给地主做过13年长工。1955年当上农业合作社的干部,从此就有“刘社长”或“刘主任”的称呼。1961年,刘玉林分管宾兴片,因牛力不足,5个队有80多亩坂田没有翻耕,他亲自组织了六条“木牛”,即人工替代耕牛,翻耕土地,赶上了春茶季节。1967年抗旱时节,肖公嘴水泥管敞开从河里往垸内放水,晚上没有关闸门。深夜,一阵雷雨把他惊醒,大雨倾盆,如果不及时关注水泥管,几个大队的禾苗就会被淹。刘玉林从床上爬起来,摸黑冒雨走了两里多路,跳进水里,关好闸门,避免了重大损失。
    刘玉林和我父亲是朋友,他们都是土改工作队培养的对象,还有后来当上县级领导的安尤芝子湖的宋士正、雷志刚,西李家的刘菊成等人,我父亲因祖母扯“后腿”,害怕像1927年翻天,没有当干部。但在60年代还是入党,当了大队贫协主任。1966年文革,“九二四”张平化抓右派,县里开贫协主任会议, 宋士正副县长邀老朋友刘玉林和我父亲一起到学校来看我,帮助我转变思想,执行省委、县委的指示……这都是52年前的事情,三位老人都已经做古!
    搞集体时,刘玉林长年背一把窝锹或者钯头,从南到北,巡视稻田,哪里该开月口(稻田通水的口子),哪里该堵上,他都挂在心上。老家湖区,下雨天,刘书记更忙,他不仅巡视,发现险情,还要组织社员排险抢险。上世纪70年代,我在村里当耕读老师时,有一年刘书记的母亲去世了,大队指派我参加追悼会,并且致悼词,那时遵循毛主席的教导,村里人死了,开个追悼会,寄托哀思。我陪刘书记,一直送他母亲“上山”。后来,我上大学了,只听乡亲们说刘书记不服老,60岁了,还学会骑单车……

20140405_100606.jpg
2014年4月5日,笔者的父亲应孝荣在第三个儿子、媳妇的陪同下
从长沙回老家看望乡亲,拜会刘玉林的遗孀。时年两位老人都已经年逾九旬。

    刘玉林老人的配偶严银秀1922年出生,2018年3月14日去世,享年97岁。我及我的父亲和刘家大娭有几次难忘的交际。一次是2012年4月5日,我和我的儿子到“白土”给岳父母挂山,路经四组看见刘丽珍正和母亲刘家大娭在自家的菜园里摘菜,我上前和老人打招呼,她们邀我们父子到家里做客。我们带着相机给老人拍照,并且拍下挂在神龛上的刘玉林老人的遗像。第二次是2014年4月5日,我父亲应孝荣在老三应国合谭冬秀夫妇陪伴下从长沙回老家看望乡亲,他看望了张庆云夫妇、徐香莲、李晋云和刘家大娭,并且照了相。第三次是2015年3月28日,我和叔伯舅佬邓德保去白土挂山后,又是回走时去看望健在的刘家大娭,这年老人有93岁高龄了,邓德保说和刘丽珍是彭家湾读小学的同学,我们一起拍了一张合影。
    2018年3月15日,惊悉刘家大娭去世,我发了一篇微信,题目是《对上辈人的纪念》,开头是这样写的“刘家大娭严银秀(1922—2018)驾鹤西去,我此时的心情,用一个不恰当的比喻,觉得是一个‘时代’的结束,这仅仅是就我们老百姓说的,准确点说是标志我的上辈人的结束。”



刘家大娭毑.jpg
2015年3月28日,笔者最后一次拜会刘家大娭毑,
和老人及女儿刘丽珍合影。右一邓德保,刘丽珍的小学同学。

   

和邓三元聊天

韶山留影.jpg
上世纪七十年代,六合大队党支部组织参观韶山,
邓三元和六合学校刘永群老师(左)在韶山留影。

    邓三元,六合垸村六组人。父亲邓云秋(1922—1975),母亲卢秋秀(1924—1989)。邓三元,1949年10月21日,即己丑岁八月三十日出生。叫“三元”,在姊妹中应该排老三,但存活子女中是老二,姐姐邓桃英,弟弟邓学明,还有一个最小的妹妹邓兰英。小学文化,在丁家渡读完六年级。六合大队第一届妇女主任谭元秀,土改干部,老资历,曾当选为湖南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出席省人大会议,参加选举省长。谭元秀年事已高,1963年邓三元只有14岁,组织就培养她入团,任命她为大队“妇女代表”,协助谭主任工作。1966年,邓三元入党,被正式任命为大队妇女主任。
邓三元在公社宣传队.jpg
安昌公社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部分队员合影(1969年春节)
照片说明,从左至右,前排:左二黄老师、周彩云。
后排:邓三元、刘秀兰、马怀英、邓满珍。

    “文革”时,倪定武组织大队的宣传队,演唱现代戏,唱歌跳舞。大队书记李宏辉上门做工作,说服母亲同意,她参加演出的《送货路上》一炮打响,在公社汇演得奖。公社组织宣传队时,调公社,公社宣传队有邓满珍、张新民、邓三元、刘秀兰、马怀英、周彩云、皁(夏)天平、吴菊英、车世友等人。因要参加县里汇演,邓满珍请示公社领导,邀请樊明雪、陈树生和金廷珍来队创作和编导。全县十八个公社参演,四支队伍获奖,安昌是第二名。后由县花鼓剧团的洪团长带队,在下面公社巡回演出,安昌宣传队在安武、安城和安德三个公社演出。后来,公社又成立毛泽东思想展览馆,邓三元当讲解员。那段时间,邓三元既是宣传队员,又是讲解员。当讲解员期间,公社党委委员丁安辉结婚,有天他给大家发糖吃,大家问是什么好事?他回答:“是我和某个同志团结起来了!”大家心里明白了,给他道喜。

看望.jpg
三个老同学、同事最后的合影
    2021年10月,邓三元听说彭定中(中)被诊断得了绝症,邀应国斌一起回老家看望。这时彭定中还能走路,邓三元夫妇邀他一起去看望几次中风的何雪春。彭定中、何雪春既是邓三元昔日当村干部所包生产队的队长、会计,又是读书的老同学。应国斌为他们三位同学拍下了这张合影。彭定中只希望能和家人过个年,这个要求不高,但没能实现;何雪春也同样“走”得匆忙,比彭定中只迟了一个年头。

    1971年邓三元仍回大队当妇女主任,她和万桂英即薛德荣的爱人,负责大队制造推广“九二0”。后又调公社搞“三分之一”,在本公社大中大队蹲点,住户是九队一个姓谭的家庭。之后,丈夫应国斌复员回家,邓三元仍要求回六合大队,任支委和妇女主任,分管学校。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丈夫去上大学,她带着两个孩子,工作、插田两不误。有一年,年终兑现,邓三元因为去常德看望随父亲读书的儿子耽误了时间,回来后发现分给她的几个难点队17队、7队、4队,兑现还没有动,邓三元摸清情况,商量对策,实行奖惩,只用了不到10天时间,漂漂亮亮完成任务。当妇女主任最难的是计划生育,邓三元能够区别对待,替群众着想,一队刘炳山的爱人是结扎对象,但刘炳山的脚是残疾,爱人有智商问题,邓三元顶住压力,同意他们的要求只上环,不结扎,以防万一。群众反映很好。
   
刘福腾夫人(2023·3).jpg
四队年逾八旬的刘福腾的婆婆向雪英
见面就问我“邓主任还好吗?”

    邓三元1984年进城,1985年和两个孩子“农转非”,并且参加工作,在常德市武陵区电气设备厂任出纳。2023年3月27日,应国斌在白土给岳父母修墓,一位老妇知道是“应老师”后,驻脚打招呼,问“邓主任还好吗?”陪我的亲友告诉我,老人是四组的向雪英,今年87岁了。

和张慎国电话聊天

张慎国.jpg
张慎国女士

    我习惯称呼张慎国为张主任,这不仅因为她曾长期在村里担任妇女主任,也因为她是我当民办老师时的同事彭逢锐老师的爱人,年纪长于我,况且和我姑老表是堂兄弟的关系,直呼其名不礼貌。反正久而久之成了习惯,现在她年逾八十岁,仍然如此称呼。我写《老家六合垸》,开始是拉彭逢锐支持我,特别是写彭姓家族、写彭家湾,她差不多是我的合作者,其中寻找资料有张主任的影子。后来寻找彭斯成夫妇的照片,张主任由幕后到幕前,亲自给我翻拍,通过微信转发。最近,帮我联系李伏元、陈良觉、采访卜功银,宛然是我的代理人,张主任是一个八十岁的老人,如此热情,不怕困难,令我由衷地感激。
张慎国和彭逢锐.jpg
2022年10月,张慎国嫁到六合垸已经六十年了,
她和彭逢锐老师喜度金婚。

    写六合垸的村官们,张慎国完全有资格入选,去年是她和彭逢锐结婚六十周年,也是她在六合垸“扎根”六十年、当村官六十年。2023年10月16日晚上7点,我们如约电话聊天:
    张慎国,1944年1月31日,即甲申年十月十七日出生,马上要满七十九岁,进入八十岁的耄耋老人。张慎国的娘家是安障乡岩剅口村人,小地名也称张家祠堂。父亲张雪贤(1903—1976),母亲罗九英(1903—1987),人称九姑,生育了三男二女五个孩子。张慎国读了七年书,读到初中一年级辍学了,因为过苦日子,饿肚子。1964年11月31日,农历壬寅年十月初四日出嫁六合垸,当时叫安昌公社的六合大队。因为有文化,能干,1965担任妇女队长,1968年在生产队担任政治指导员,就是生产队的一把手,当时搞集体以生产队为单位,抛粮浸种,双抢秋收,都要负总责。1970年担任大队妇女副主任,主任邓三元被抽调公社,妇女工作实际由张慎国负责。1972年入党,进党支部,当支委,当副书记。张慎国自入党以后,在八届支部书记的领导下工作,使六合垸的党的工作能够承上启下一以贯之。

姚凤梧(六合十二队).jpg
姚凤梧患白内障动手术,从送医院到住院动手术,
张慎国主任全程帮助打理,医院的医生称赞张主任是“热心姐姐”

    张慎国主管妇女工作、计划生育工作、组织工作、治保工作等。张主任理解做农村工作,无论哪项工作,都是热心为农民兄弟姐妹服务,农民朴实,但很讲感情。张慎国记得她还在副书记任上,她包队的十二队姚凤梧(1937—1996),多年的政治指导员,老干部,身体不好,患了白内障,开始一只眼睛,后来两只眼睛都发病,模模糊糊,视力微弱。他家里缺人手,张主任知道了,上门动员他到县医院治疗。实在无人陪伴,张慎国亲自出马,送他上车,到医院后给她挂号,陪他看医生,动手术的字都是她签的,足足忙碌一个星期,直到拆线,结账出院。虽然姚凤梧的老婆庞根秀(1941—)在场,因为太老实厚道,全依靠张主任。主刀的龚医生称呼张主任为“热心姐姐”。姚凤梧千恩万谢,逢人就说张主任是他们全家的大恩人。今年84岁的庞根秀还健在,两家来往勤宻,念念不忘张主任的恩情。

庞根秀(1939年,六合十二队姚凤梧的夫人).jpg
姚凤梧的夫人庞根秀,出生于1939年,健康长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0-21 13:27: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家六合院,大户人家,欣赏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1 16:3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月同修 发表于 2023-10-21 13:27
老家六合院,大户人家,欣赏点赞!

谢谢点赞,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3 00:16 , Processed in 0.07623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