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76|回复: 1

《城市基因●津市文史丛书(工商卷)》连载(二十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1 10:41: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雷光清 于 2023-11-1 10:45 编辑

《城市基因●津市文史丛书(工商卷)》连载(二十五)

k蟞龐 2023-07-01 10.16_1_edit_238041641205912.jpg

第四章  民国商业

第九节  书纸业
    津市书纸业早期以“堂”为牌名,是为津市商业行业中最早的一个行业,清末民初,津市有聚贤堂、会文堂、三元堂、崇文堂5家。1921年后,渐次发展,迨至1931年,计有11家,有老号收束,有老号易号,有新号创立。抗战时期市场畸形发展,是津市商业鼎盛时期,书纸业也不例外,店号一度发展到19家。抗战胜利后,难民返乡,市场经济萧条,书纸业维持门面或维系生计的尚有14家,它们分别是永吉康、大成仁、丰成、新民、锦大、大公、江义兴、杨鼎新、公盛福、仁大、志胜、信孚、正新、金玉堂。
    一、行业经营
    书纸业主要经营纸张,包括文化用纸、包装用纸、祭祀用纸等。按产地可分汀贡(福建长汀产)、花胚(浏阳和江西萍乡产)、官堆、古帘、竹帘、玉板、老仄、宝毛(邵阳、新化产)、顶账、二账(湘乡产)、皮纸、色纸等主要商品。民国后“洋纸”输入,即机制纸,有光纸、道林纸、新闻纸等。此外,还有店铺经营文具笔墨、经济账表、课本书本、对联字帖、祭祀用纸等。少数店铺兼营之,如公盛义以锅铁为主,文华、新民以书本为主,金玉堂是个小店,自刻自印,专营歌本、祭祀用品。
    1920年前,三元堂和义元堂资本雄厚,在宝庆(邵阳)大量购进散页土版书,装订成本出售。土版书多为《三字经》《女儿经》《教儿经》《增广贤文》《千字文》《百家姓》《古文观止》及古文课本等。直至1932年前后,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以机制纸印刷图书,俗称“洋板书”,土版书才逐渐淘汰。对联是书纸业经营的大宗商品,逢年过节、店铺开业、婚礼葬挽、娃祝寿庆等,民间多以对联奉送。
    二、行业特征
    书纸店均有加工作坊,大店作坊约10人左右,小店则3至5人。主要印刷账表课本和祭祀用品,均为木版,手工印刷,1926年前后才有石印。但木版印刷一直沿袭至1950年代初期。抗战时期有的书纸店为集中经营业务,手工印刷制品则由专门作坊代替。当时作坊多达10余家,有操作工人60余人,制品分两种,印刷技术差的做黑印合,一般为祭祀用品,质量粗劣无妨。技术较好的坐绿印合,一般为课本。技术强的做红印合,即各种台账本。
    书纸业的季节性较为突出。清明、中元为祭祀用纸旺季,秋后为族谱印刷旺季,春秋开学为课本旺季,冬季为账表旺季。端午、中秋、腊月则是包装用纸旺季,春节是对联销售旺季。各门店除有现存的对联供顾客选择外,还可应顾客的要求当场挥毫泼墨撰文。这是显示店铺老板才华的时刻,既能作文,又能写字的店铺定会门庭若市。
    三、名店
    鼎新书纸鼎新,即含革故鼎新之意。开业于1929年,原系长沙兴记纸号津市分店。经理杨汉贤毕业于长沙修业学堂(长沙农校前身),在长沙师古斋、缦云纸号习商帮工,善于经营。初开店于谷家巷,资本500元,店员5名,以经营文化用纸为主。因店面偏市,难招揽生意,惨淡经营。3年后改组,交杨汉贤3人承包,分3年还本付息。签约后店铺转至大码头横街,生意渐好,经营三年,获利颇丰,还清本息,独资经营。修业学堂的校训是:习劳耐劳,崇实尚朴。杨汉贤经商的第一杯羹得益于母校的教诲。
    1935年,店铺迁至观音桥正街,正当闹市,生意日见兴隆。适逢这年贺龙率红二、六军团来津,全市石印局日夜加班,为红军印刷书本及表册,该店的印刷机器全部开动。光书纸费及印刷费两项就盈利不少。翌年,农业大丰收,市场生机勃勃。适逢上海机制纸书籍大量倾销,突破了传统的邵阳土版书,标点书一时盛行。农村各氏族趁此续修家谱,加之婚寿、庆典日多,又因文风昌盛,市面出现书法绘画热,店铺便及时赴安徽采购宣纸笔墨。是时津市设立税局,账本账册改旧换新。另外还承销了几家书局的几笔业务,且独揽了纸张供应。一时业务应接不暇,不仅赚了钱,其经营的项目品种也增添了不少。鼎新迅速跻身于同行业翘楚。
    抗战时期,津市偏安一隅,大量难民涌进,商业呈畸形繁荣。由于交通梗塞,原畅销汉口、河南、江淮的土纸流向津市,成为走三斗坪入川的物质之一。鼎新纸号不失时机,在坚持门市生意的前提下,着力扩大批发业务,与长沙的信大、致大、集强,益阳的志孚,湘潭的恒昌协,邵阳的傅克勤等组成一个又一个联合体,与三斗坪的阎裕发、万县的刘聚星组成湘鄂川物质购销走廊。并与津市其他行业联手,如药行、花行、燕耳行、运输行等建立协作关系,商品相互调剂,做到互利互惠。另外,看准行市,分别向振丰绸庄、大新昌瓷号、大陆斋南货、胜大盐号等十余家投资,并承包了湘潭、长沙、益阳5家对联作场,以及本市8家账表印刷装订作场,为他们提供纸张资金和统购包销服务,还特意从金华、韶关组织别店不做的文具、油墨等商品,做到利益独揽,获利甚丰,一跃成为津市巨商。
    ......待续。

wKgBs1hh36yAJ2FBAAykIfM5XJM339_edit_173187745530703.jpg



56075_edit_17312256428041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 11: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津市书纸业早期以“堂”为牌名,是为津市商业行业中最早的一个行业,清末民初,津市有聚贤堂、会文堂、三元堂、崇文堂5家。1921年后,渐次发展,迨至1931年,计有11家,有老号收束,有老号易号,有新号创立。抗战时期市场畸形发展,是津市商业鼎盛时期,书纸业也不例外,店号一度发展到19家。抗战胜利后,难民返乡,市场经济萧条,书纸业维持门面或维系生计的尚有14家,它们分别是永吉康、大成仁、丰成、新民、锦大、大公、江义兴、杨鼎新、公盛福、仁大、志胜、信孚、正新、金玉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2 21:02 , Processed in 0.03845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