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初期“群众会计学习班”办学始末(二) 文/彭仙旸
三 学习班系民办性质, 一无上级经费补贴,二无教学基地, 主要是自力更生和社会上各方面的支持因陋就简办起来的。课桌、 坐凳由学员自备, 教室原设在人民路同仁盐号的楼上,老式木结构建筑, 面积约为30多平方米,像这样的场地也要容纳30~40人,以后由于每期人数增加到70~80人,楼上容纳不了,同仁盐号的全体同仁,又腾出楼下内进堆盐的场地作教室,后因该号改组需屋,学习班于1952年迁到和平路广场协昌染坊楼上, 也是简陋的木结构房屋。尽管学习条件差,但每个学员求知欲强烈,他们排除一切困难,比如解放初期,社会活动比较多,企事业单位大小会议频繁,工作安排很紧, 一天到晚很少有休息时间, 但大家都以一种顽强的毅力坚持按时学习, 那种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是极其难得的。由于我的办学思想旨在培养财会人员, 多为人民作一份贡献,所以收费标准极低。每个学员全期仅收学杂费人民币两万元(旧币,折合新币两元,以下同),经济困难的学员还可免收学杂费。在教学中,坚持既教书,又育人,政治、业务学习并重,使学员学习目的端正, 思想觉悟有所提高。1951年6月、7月,正值人民群众自觉捐款献金, 支援国家抗美援朝购买飞机大炮以抗击美国侵略军,为了保家卫国,响应党的号召,我带头把全期收入的学杂费160万元全部捐献国家,支援抗美援朝,当我对学员宣布时,80多个学员深受鼓舞,争先解囊, 一霎时就捐献了100多万元。市委宣传部为此在全市设置的黑板报上进行了报道, 公开予以表扬。
四
为了推广借贷记账法,我除了教学外,还配合政府协助私营企业建账建制。那时对于账目清楚、手续完备、数字真实、日清月结的一些企业, 经过税务部门查账鉴定,在纳税形式上,可以申请由民主评议变为查账征收。我当时工作的联诚布匹号,首先于1951年上半年被批准为查账征收户,政策兑现后,在本市较大的私营企业中震动很大,大家不约而同来店观摩,互相交流经验。此后,又有几家被批准为查账征收户。由于这些企业在建账建制中推广借贷记账法带头引路,进行示范,而全市又有广泛的技术基础,经过会计业务学习的学员,遍及全市各行各业(这时市里还有一所大众会计学习班,办了两期,后因特殊原因停办,在“大众”学过会计的学员,也是一支力量)。这支新生力量在推广过程中付出了辛勤劳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 在1951年年底,全市较大的私营企业的会计核算, 都采用了复式记账原理的借贷记账法。把记账方法由单式记账推进到复式记账,无疑是我市核算发展史上一个重大进步, 被公认是一个重大贡献。
群众会计学习班办学时间不长,但后来由于经济建设不断发展,会计人员青黄不接, 我继群众会计学习班之后,在地、市有关部门的领导下,30多年来,先后被抽调在常德、津市、澧县主办、联合举办和参与举办工业、手工业、商业、乡镇和预算等专业会计培训班(并任教)计50期,培训学员2911人次。
摘自政协湖南津市委员会编纂的《城市基因津市文史丛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