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创建时期的老党员——朱务善(四)
文/宋先熙
朱务善在北京大学学习期间, 经李大钊介绍, 与北京女师大学生石道瑞结婚。1925年朱务善在北京大学毕业,同年10月受中国共产党中央委派,偕其妻石道瑞前往苏联(后石因小孩生病回国, 未再去苏),在莫斯科孙逸仙(中山)大学学习和工作。1926年他由中国共产党党员转为苏联共产党党员,改苏联名为泊.易.欧西皮夫。1927年8月,他由共产国际(第三国际)派往列宁格勒军政大学学习。
1929年苏联共产党清党时,由于朱于1929年在列宁格勒军政大学时,应同学要求给当时任武汉《国民日报》 主编的顾孟余写信要中国报纸,违反了苏联共产党的纪律,受苏共留党察看 一年的处分。1930年5月,朱在军政大学毕业后至1937年初,他又经共产国际的介绍, 在列宁格勒东方语言学院任教, 讲授中文。后来又到苏联科学院东方学院工作, 并兼任历史文物科学院研究员,从事中国史的研究工作,写了很多历史研究论文。
1937年2月10日,斯大林肃反扩大化,因朱的学生涉嫌, 他被认为与刺杀基洛夫的白色恐怖有关, 蒙冤被苏联内务部逮捕,判刑5年并被流放到苏联北方乌赫塔城。1942年刑期满后仍留该地区。因他懂得一些医学,遂在该地区卫生厅及卫生医务院工作, 为当地人民做了不少有益的事。1951年,由于1937年旧案,他又被判刑3年,再度入狱, 直至1954年斯大林逝世后才平反昭雪,无罪释放,恢复名誉并赔偿损失,回到莫斯科。1955年,朱务善重新加入苏联共产党成为预备党员,因王明拖延不出具证明, 未及转正。这年春,朱务善申请归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终于获准回到了祖国。
朱务善在苏联工作、 学习了30个春秋,其中17个年头蒙冤被放逐于苏联北方乌赫塔城。在这期间,他承受了莫大的痛苦和磨难,但在非正常情况下,对工作仍一贯积极负责。30年来, 他在列宁的故乡为苏联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为增强中、苏两国人民的友谊做出了有益的贡献。朱务善回国后,1956年4月27日,经中国共产党中央组织部批准,决定恢复他1921年中国共产党党籍。同年,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工作,担任中国科学院编译出版委员会副主任,党委委员。1961年7月,任科学出版社副社长、党委委员、 领导小组成员等职。在职期间,他以极大热情投入到科技编译出版工作,对促进科技出版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朱务善曾于1960年在“反右倾斗争”中被列为重点批判对象,1963年进行甄别,认为其被列为重点批判是不适当的。在1966年开始的十年动乱中,朱务善又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迫害和冲击,后因病医治无效,于1971年6月含恨逝世,终年75岁。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推倒了“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强加在他身上的一切诬蔑不实之词,恢复了他的名誉,并于1978年12月22日举行了追悼仪式,将其骨灰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朱务善致力无产阶级革命事业52年,虽迭遭坎坷,但不夺其志。悼词上说:“朱务善同志是我党创建时期的老党员之一....为党、为人民、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生。”肯定了他毕生为革命献身的精神。
(根据有关资料和朱务道提供的情况综合整理)
摘自政协湖南津市委员会编纂的《城市基因津市文史丛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