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津市万石诗 于 2023-11-15 19:58 编辑
闲说闪经(5、6、7、8)
夏惠林
5、方言
这几天老王不知道哪根筋出了问题,居然关心起方言来。
他对我说:“津市人讲话同澧县人讲话最大的差别是舌条翘不翘的问题。”
这观点我基本上是赞同的。比如说,“是不是”的这句话的“是”,澧县人是把舌头翘起来抵住上颚说的,叫翘舌音,而津市人则是把舌头顶住牙齿发音叫舌尖音,所以一个是shi,接近了普通话的平舌,一个则是si,成了寺,相去甚远。
难怪当年我在临澧县时,有位认识的演员当着我的面”皮水”津市人讲话,他说“你们津市人讲话是稀狗屎堆尖,不尖的话,嗦都要嗦尖……”
6、流虚汗与闭毛眼
前几天老王忽然问我:“你还记不记得当年农村出集体工时候港那些出工不出力的人的几句话?”
我一时间有点“筑斗打”的感觉,硬是想不起来。回到家里,忽然间“茅塞顿开”,那不就是港在生产队出工时常说的那两句么?哪两句?
说的是有那么几个人,出集体工的时候,不卖力气,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一天干到黑,一滴汗也不出,而一收工到食堂吃饭时候,端起大碗连扒直扒,弄得大汗淋漓。
于是就有人调侃他们是“吃饭流虚汗,搞事闭毛眼。”(毛孔不通意)
7、又到龙潭村
乡下生活很无奈, 老猫小猫冻璱璱.。 今日立冬天渐冷, 它们相背竟无言。
又鸟啄食场面欢, 无人喂谷自己攒。 这样放养据云好, 鸡蛋鸡肉味道鲜。
如此自由乡下见, 城里难得亲谋面。 每年这刻走一次, 眼前看到心头欢。
老友相见真高兴, 杀鸡剖鱼忙不停。 只要客人吃得好, 再冷也是心欢欣。
这几年每年一次的重回龙潭村活动在“立冬”的日子里终于成行。老朋友相见比什么都高兴。瞧他们俩不顾天气寒冷,一大清早的就忙着杀鸡宰鱼的忙活开了……
老王可能又会要说我这是“闪经”了,其实这确实是我又一次回到昔日的下放之地,不为别的,只是那一份念想,这个是不好“闪经”的……
若真要“闪经”,确实有值得“闪”的,比如说如今喊得山响的口号“掁兴乡村”,怎么振兴?如今的乡下几乎见不到年轻人了,几个老头老太太行么?还有同时的口号“城镇化”,何谓化?有伟人曾说过,“化者,彻头彻尾之谓也。”彻头彻尾都城镇了,乡村还如何振兴?这个真的值得大大的闪一下经不过本人脱离农村太久,加之年事已高,已经闪不好这个经了啰……
再说,当年的龙潭村已不复存在,如今,三个村(龙潭、得胜与丰登)已合并为一个“丰登”村:可能是“五谷丰登”名字好听一些吧!
8、快递业竞争门外谈
忽然接到一电话,显示为“快递”公司,问我是否在家,快递员已到楼下。
奇了怪了,以往快递送达,最多只到门卫处,有的公司微信告之在某点,今天怎么送到家了?
于是,又想到一个所谓“竞争”的词儿,以前信件包裹之类的异地传输只有邮电(后分成邮政与电信)一家国字号企业,后来渐渐的多了好几个民营的,仅笔者所知,就有中通、申通、圆通等“通”字号家族,此外还有韵达、德邦等等,不胜枚举。
而就我接触过的来说,这是第一次碰到把快件递到我手上的,所以印象极深,觉得可以拿出来闪闪经了,而这公司是“顺丰”,假若有机会投票评价快递公司的话,我指定会投上一票。
也许有人会说,是因为封面上那一度行字“不上门赔5元”使然吧,我觉得,5元钱事小,却也是一种不错的方式,而更重要的则誉。
(作者、津市教育局退休干部 高级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