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84|回复: 0

“迷路的羔羊”友好的使者(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17 12:5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迷路的羔羊”友好的使者(三)


                                                                                                                                                                                                          文/韩川
        第二学期, 学生增加了3倍, 分为5个年级。 学校急需教学大楼和学生宿舍。苏布伦想让所有“穷人的孩子也像富人的孩子一样”,有尊严地学习和生活。在早期,对所有学生免收学费和住宿费, 只收伙食费, 为贫困学生免费提供校服。苏布伦和喜渥恩向国内报告, 希望理事会拨款5500银圆, 建设一个现代化的校园,他们对教育辉煌的前途充满了希望和热情。
        苏布伦的宏伟蓝图遭到了宣教主任的无情批评,他怀疑苏布伦迷失了工作的方向,忘记了传教才是传教士的首要任务。教会认为在津市建立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一整套“教育体系”,至少需要18400银圆, 计划极不成熟。教会只做“普及教育”,现在有了学校, 暂时维持不变。
        理事会对教育在中国传教工作中的重要性缺乏了解,引起了苏布伦的惊讶。学校建设计划被否决,并没有让苏布伦止步。缺乏资金,只好暂时取消新校舍的建设计划,将吴家住宅改造成教室和学生宿舍。1904年秋天,学堂成为一所全日制的寄宿制学校, 这样不仅有利于封闭式教育, 避免外界干扰,同时也有利于州城官员孩子的就读。
        五年制的小学部,最初只有3个班,两个年级,老生在二年级。除芬兰传教士外,还需要接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老师,教授中文、古典文学、算术、地理、历史、英语等课程。学校从湖北聘请了樊纯武、鲍士彬两位教师,以及澧州中学堂的何恒六先生,苏布伦亲任校长,负责教务,中国老师负贵大部分教学。津兰学堂改为津兰中学后,下设小学部。
        1905年年初,澧州童试的试题中出现了外国债券的意义和用途,让7000名考生大跌眼镜。9月2日,清廷下诏废除科举制度,以便推广学堂,咸趋实学,引人注目的是,中国知识分子再也不能借助传统的教育进入上层社会,新学成为唯一的途径,津兰学堂的出现,恰逢其时, 引起了知识分子的高度兴趣。
        两湖总督派遣20名女学生前往日本, 接受师范教育。1905年9月,苏德曼夫人(Ellen Sjöblom)结束了在牯岭的两年中文学习,抵达津市,开始创办女子学校。1906年,津兰女校开学,除苏德曼外,还有白云英(Laura Nyberg)和梅先春的德国夫人(Elisabeth Meedar)担任教师,澧州教育官员劝学所所长龙虞臣的夫人负责教授汉语和古典文学。最初有十几位学生,她们中的大多数后来成为澧水流域第一批中国女教师。为了尽快解决中国女教师短缺的难题,苏德曼采取了分期培养教师的方法,她先派一名基督教少女(黄宽苏)到九江卫理公学女子中学学习。与此同时, 苏布伦还创办了信义纺织实业学校,采取半工半读的形式,只教中文, “在布道中生产,在生产中布道”, 是湖南最早的职业学校之一。
        医疗是苏布伦关心的另一个重点工作, 差会最初没有医疗计划。1902年春天,苏布伦在写给国内的信中反复强调:“对中国来说, 一个教会最重要的是要有传教士医生。”“中国最需要的是传教士医生”,“主要教堂都要有医生”,“传教士医生将担负起推动和平发展的重任”。
                                                                                                                      摘自政协湖南津市委员会编纂的《城市基因津市文史丛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22 17:48 , Processed in 0.03086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