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23|回复: 0

贺玉波的文学传奇(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19 15:4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贺玉波的文学传奇(三)


                                                                                                                           文/韩川
        1930年7月返津,因“共党”嫌疑被关押,释放后, 曾在军队呆了7天,便逃之天天。他的小说集《避难者》详细记述了这段经历。
        1931年1月,《读书月刊》请贺玉波担任“现代作家评判”的专栏撰稿人,认为该专栏比“现代作家录”更有价值。而贺玉波以此为平台,发表了《现代作家论]《巴金论》《郁达夫论》《沈从文的作品批判》《叶绍钧访问记》《矛盾论》《中国现代女作家》《文学常识》等著作,集中表现了他的世界观与创作、 文学与政治、文学与大众、创作与生活、内容与形式等方面的新进观点。成为1930年代左翼文坛有名的文学评论家,仅评论文稿即近30万字。在中国文坛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作品和观点至今尚为我国文学研究工作者所肯定和引用。
        《读书月刊》当时的简介云: “其宗旨为指导青年读书的方法, 培养青年读书兴趣。内容包含各科学术,唯颇偏于文艺作品,除创作翻译及各种学术论文外,尚有国内外文坛消息、出版界与作家之介绍,尤为切合一般青年学生阅读之用,撰稿者有谢冰莹、贺玉波等。”
        从闭塞、落后的家乡来到上海,这里聚集着一大批从内地避难来的进步作家和文学青年,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贺玉波以极其浓厚的兴趣学习和研究哲学、政治经济学和文学理论。 在光明书店和光华书局工作时,他有机会接触了鲁迅、丰子恺、谢冰心、 叶圣陶、 巴金、沈从文、赵景深等文坛名人,与彭家煌、刘大杰等湘籍作家更是来往甚密。
        他见鲁迅,是1934年赵景深在大中华饭店举行婚礼时, 当时出席宴会的有鲁迅、沈从文、叶圣陶、徐霞村、周子同、虞岫云等,他在《鲁迅的孤僻》中说鲁迅:“只见他老人家,穿着一件长衣,孤单单地闷坐在一张椅子上,他的前额的头发已脱落,一笔粗黑的东洋胡须, 把他脸色衬得怪庄严而冷酷。”又说: “他却仍然如前孤零零地坐在那里,只是痴看着, 不说一句话。他不去找同堂的人攀谈,可是,人家也不敢走到他的身边去找他。 一直到张宴时,他才一声不响地入座。”
        虽然贺玉波与冰心同为《读书月刊》主要撰稿人,但他在《歌颂母爱的冰心女士》文中,却毫不留情地批评冰心的作品是“不论诗歌、散文和小说,她所吟咏所描写的终不出于有闲阶级安逸生活的赞美;于是自然的美和父母家人的爱成了她每篇作品的要素。所描写的题材几乎完全取自于她安逸的家庭,而军人的父亲、慈爱的母亲和聪明的弟弟们便成了她屡描不倦的人物。她对于社会太盲目了,感不到分毫的兴趣:以至所描写的事件大半是一些家庭日常生活的片断。她不明了社会的组织和历史,而且不曾经过现社会的痛苦,所以主张用由母爱而发展的博爱来解除社会上的罪恶, 来拯救苦难的众生。在她的作品里只充满了耶教式的博爱和空虚的同情。”
        1931年2月,贺玉波第一次拜访叶圣陶,他是为《读书月刊》约稿来的。他说:“从赵景深先生寓所出来,已经是下午八时三刻了:在这样晚的时候去访问叶先生恐怕不方便,但为着一腔热诚所驱使,我只好不顾一切, 去扰乱他晚间家庭的幸福了。”他发表的《叶绍钧访问记》,得到了较好的反响, 一位叫芳君的读者来信说:“我在《读书月刊》上读到你的《叶绍钧访问记》, 当时的心情很觉畅快;因为我是读过他的童话而又非常崇拜他的人。你的这篇文字增加了我对他的虔诚,并且造成了我给你初次通信的动机。”
                                              摘自政协湖南津市委员会编纂的《城市基因津市文史丛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22 18:07 , Processed in 0.03049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