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81|回复: 2

追忆易奥法(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21 15:4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追忆易奥法(一)
                                                                                                                     文/万石诗
        20世纪80年代初,我和同事到长沙省邮电局办事。在回津市的湘航客轮上, 我对面卧铺上的人,很长时间都在就着昏暗的灯光看书。我的同事与他相识, 从他们的交谈中,我知道了他名叫易奥法,是一位中学教员,还曾经在业余夜校教过我的同事。这次,他趁暑期独自旅游,从西安买回一大捆书,正抓紧时间阅读。我当时从心底里羡慕眼前这位小个子中年人。
        十多年以后,我成了他退休后所执教的省电视大学津市分校学生,再过几年, 又成了他所主持的兰津诗社社员。于是,我知道了他住在三眼桥新村的教师楼。后来,常德电视台播放十大藏书家的事迹,他是其中的一位。我找到他的养心斋,一看藏书二请教,谈起了那次船上相遇,我说隔行如隔山,加上年纪隔了辈份, 当时未敢交言结识,错过了十几年的就学机会。他说,就学谈不上, 但我很高兴古诗词爱好者到这里来交谈,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粹后继乏人啦!他还说,眼前的两壁图书,都是“文化大革命”以后不断收集的,很多好书,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红卫兵化为纸浆了。谈到毁书,他有些动情,谁都知道,易老师是一个视书如命的人。他年近八十看书不戴眼镜,常在人前谈其秘诀:多吃猪肝。
        易老师的古文字、古汉语、古诗词、诗论书籍多。我问过他,这些书有继承人吗?他说大孙子在北京师范大学攻读中文,但这些书不是一个普通中文大学生能消化的。读懂这些书需要一点童子功,他从五岁读私整开始接触古文,搞了七十多年了,还没有把它们全啃透。
        易老师生于湖北省公安县的一个殷实家庭,独生子,独享一个家庭教师, 考入津市的一所中学,父母举家迁到津市伴读。他在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时,被推荐赴法国留学,由于路费耽误启程, 接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留学搁浅,回到津市终身从教。他在复旦就读时做过的作家、学者梦,直到退休的日子里才实现。60岁之前, 他精心躬耕杏林, 满园桃李芳菲。
        易老师60岁以后的岁月是他的黄金岁月。他是津市市政协委员,湖南省诗词协会和常德市武陵诗社的理事,《武陵诗稿》的编辑,津市兰津诗社社长,他还是省电视大学津市分校的古汉语、古文学教员, 社会活动多,教学任务重。但是,他凭着健康的身体、过人的精力, 以及强烈的责任感,创作了大量的旧体诗词和诗论文章。而且找资金,由国家出版发行部门编辑出版了专著《养心斋诗文杂著》《养心斋诗文选》《养心斋诗论选》《养心斋诗论续编》, 约50万字。他还主编了十余本其他诗词书籍, 参加了常德诗墙建设的组稿、 审稿工作。
                                                          摘自政协湖南津市委员会编纂的《城市基因津市文史丛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21 21: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帖,点赞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22 09:40: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1 18:13 , Processed in 0.03311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