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381|回复: 2

让法治教育走进校园 任泽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23 13:56: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让法治教育走进校园
                           任泽渊

         同学们: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弘扬社会主义法制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为了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建设法治社会”的精神,我们城区关工委和老同志及司法部门的干部专程来到你们美丽的校园,为大家作法制教育辅导报告,报告的主题是:让法治教育走进校园。今天我主要讲三个方面:
         一、什么是违法和犯罪?违法和犯罪这两个词,大家一定不会陌生,但是它们的具体含义可能不很了解。下面,让我给同学们宣讲这方面的法律知识。  
     (一)什么是违法?违法,是法律行为的基本分类之一。它指违反法律、不履行法律义务的行为。我们通常所讲的未成年人的违法行为,主要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所规定的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八种严重不良行为,即:一是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二是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三是多次拦截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四是传播淫秽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五是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六是多次偷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七是吸食、注射毒品;八是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
      (二)什么是犯罪?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或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特征之一,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这是犯罪的基本特征;特征之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律的行为,即犯罪具有刑事违法性;牲之三,犯罪是一种应当受刑事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未成年人犯罪,是未成年人危害社会、触犯刑律、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二、违法和犯罪的区别。主要有三个不同:一是危害社会的严重性轻重不同;二是违反的法律不同。从广义上讲,违法是指违反一切现行法律法规的行为,又称“非法行为”、“不法行为”。违法是指违反刑法以外法律的行为。三是违反法律后果不同。对一般违法行为的未成年人应当如何处理呢?一方面对违法行为较轻的未成年人,应由其父母或者其监护人和学校相互配合,采取措施严加管教,也可以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如果未成年人具有违法行为,且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处罚,因不满14周岁或者情节特别轻则免于处罚的,可以予以训诫。而犯罪则要按照刑法的规定,必须受到刑事处罚。我国刑法对不同年龄的未成年人犯罪做了不同的规定,主要集中在第17条,共有三款:
        第一款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就是说凡年满十六周岁的人,实施了刑法规定的任何一种犯罪行为,都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二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由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一般已具有实事上的识别能力,但由于年龄尚小,智力发育尚不完整,缺乏社会知识,还不具有完全识别和自控行为的能力,因此,我国刑法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只有犯规定的八种犯罪,才负刑事责任”。在这里,我给同学们举个案例。李某,案发时未满16周岁。2021年6月8日下午,他在长沙一家电游厅附近遇见了未满15岁的壮壮,即向壮壮索要香烟,壮壮说没有带烟,便进了电游厅,李某觉得壮壮没有给他面子,就纠集另一人将壮壮叫出电游厅又叫他拿香烟,壮壮还是说没有,李某便一拳朝壮壮的腹部打去,当壮壮躬着身抱着肚子大声叫痛时,李某又用右肘部击打他后脑,造成壮壮头颅出血,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此案例中的李某已满14周岁,且实施的是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行为,也就是刚才给同学们讲的八种犯罪之一。李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根据《刑法》规定,应承担刑事责任,他将在监狱里度过十年的铁窗日子。值得一提的是,李某的父母作为监护人, 还担负了上百万元的民事赔偿责任。
        我国《刑法》第17条第三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依照我国刑法第43条规定,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这些规定都是依据未成年人还在成长过程中,辨别是非能力较弱,容易受外界影响,受到外界感染,并且主观恶习不深,可以接受教育改造这一基本特点而规定的。
        由此可见,法律对未成年人有严厉的惩罚也有必要的保护。那么有些同学会说我现在还不到十四周岁呢。在这里我要告诉你们,如果你实施犯罪行为年龄尚未到能追究刑事责任的界限,国家法律规定了惩罚措施,比如政府收容教育、劳动教养、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等等。我们关工委认为,一个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如果从小养成了各种不良习性的话,以后要改正就很难,平时又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不按照各种规章制度做事,最后必将酿成大错,走向犯罪深渊。这里我们把一般在未成年人犯罪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几种容易模糊的行为抽出来,讲一讲,看看这些行为法律上作为违法和犯罪分别是怎样规定的?
        第一、小偷小摸与盗窃罪:盗窃是一个典型的由量变引起质变的犯罪。因而,在区别盗窃犯罪与一般盗窃行为时,法律把盗窃数额的大小作为其区别罪与非罪的主要标准。根据刑法第264条规定,以数额为犯罪构成要件的,只有盗窃“数额较大”的,才能构成盗窃罪。何为“数额较大”,不同时期有不同规定。
        第二、敲诈勒索与抢劫罪:未成年人对什么是抢劫犯罪和什么是一般的敲诈违法行为分辨不清。我国《刑法》第263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构成抢劫罪。构成该罪的关键在于是否当场使用暴力或暴力胁迫,比如说“你不拿钱,我们就打死你”这样的语言或者其他方法威胁,但劫取财物的多少并不是构成本罪的依据,而只是量刑的情节。
        第三、打架斗殴与故意伤害、杀人罪:罪与非罪的界限在于造成的后果。一般性的打架斗殴,只是造成人体的痛苦,并不损伤人身或者伤害情节显著轻微,属于侵犯人身权利的一般违法行为,不会以故意伤害罪论处。但如果构成了轻伤、重伤或者致人死亡则构成故意伤害罪甚至杀人罪。对一般的打架斗殴行为,按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6条规定进行处罚。
        三、遵纪守法做法治社会的美德青少年。同学们,我们现在生活在新时代,能在这所美丽的校园里学习,是十分幸福的,希望大家在老师的教育下,坚持立德树人,以法育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尤其要学法、懂法、知法、守法。因为违法与犯罪相差仅仅是一小步。大家只有平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遵纪守法,远离违法,才能远离犯罪。《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明确规定了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九种不良行为,是对我们的警示:一是旷课、夜不归宿:二是携带管制刀具;三是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四是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五是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六是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七是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及读物等:八是进行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九是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的不良行为。
        上述列举的行为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不能携带管制刀具,不能有大鱼欺小鱼的霸凌行为。据我们了解,有的学校个别高年级的同学向低年级的同学强行索要过钱物,这是一种违法行为,如果有这种行为的受害同学不要害怕,要勇于向班主任报告,要敢于检举揭发,要同这种违法行为作斗争。
【注】作者任泽渊同志系伤残军人,中共党员,湖南省优秀退役军人,湖南省优秀老干部,湖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老有所为先进典型人物。现任澧县澧阳街道群团组织老干党支部书记、关工委常务副主任。
mmexport1700718611296.jpg
mmexport170071853159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23 15: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丁老师佳贴,顺祝冬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3 16:38: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将军 发表于 2023-11-23 15:10
欣赏丁老师佳贴,顺祝冬琪!

谢谢石门王局会长赏阅点评支持鼓励!向您学习,隔屏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1 12:03 , Processed in 0.03951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