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先师杨文敏(一) 文/杨振明
业岐黄 学有渊源 先师、 先伯父杨文敏(1917-1983),字克毅,号寿生。祖籍湖南湘乡, 世家出生,幼时入钟姓私塾读书,及长在长郡小学、澹津高小、澧县初级中学读书。1931年14岁时随堂祖父杨藩莲老中医攻读医书,所读书目有《医学三字经》《药性赋》《汤头歌诀》《濒湘脉学》和《云林神毅》等书。据我祖母说:先师体弱,三伏天常着长衫马褂,日夜苦读医书,用心过度,曾经中暑。 常与朱炳翰先生切磋医学, 朱先生曾在回忆先师一文中说:“我自1934年离开家乡来到津市,与文敏君结识以后,成为志同道合的好友, 交往密切,情同手足,数十年如一日。青年时代,立志学医,相互钻研祖国历代名医著作。 他废寝忘食,朝夕如斯的学风最堪钦佩!”
由于当时中医人员不能免兵役,时受抓壮丁威胁, 先师不得已于1937年去小学任教, 半事教半事医, 曾任津市中心小学校长。1943年, 离教从医,1945年与中医同仁开设鼎记建民中药店,悬壶行医。1950年与同道开设同德诊所,担任津市中医师工会副主任,津市文教新医联合会副主任。1952年, 与毕人俊等组合成立和平中医院。 1953年,进入常德地区首届中医进修班的, 毕业后留校任教四年,获卫生部颁发中医师证书。1954年、1956年两次参加湖南省中医代表大会。1957年,任津市中医院院长。1959年,毕业于湖南省中医进修学校师资班,曾在津市市人民医院中医科工作, 后调入市中医院。
先师既承家学,又受过大学教育,不固于门户之见,详参各家学说,汲取众家之长,结合现代医学知识, 学有渊源, 贯通中西。从事教学与临床工作40余年,桃李盈门,名扬九澧,享誉省内外。1979年被湖南省卫生厅授予“名老中医”称号,1980年当选为市政协委员、湖南省中医学会会员、津市中医学会理事。
重医德 大医精诚 “医之为道,至精至微,明辨而行之,则可济众, 冒昧而施之,适足以杀人。”先师奉此为圭臬,总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地工作。先师以唐代医家孙思邈“若有疾厄来救者, 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 怨亲善友, 华夷愚智, 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作为座右铭, 以医疗为已任, 急病人之所急,有召必往。 先师对待患者一视同仁,热情接待,从不收受患者赠送的礼品,其立行为本、立言为表的作风, 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他认为医疗界历来存在“保守不传”“门户对峙”“文人相轻”的陋习,不利于医学发展,经常与师生弟子交流医学经验。 到家中来的常有内科朱炳翰、眼科毕仁俊、 外科冯文彬等名医。他们互相切磋医学, 抒发己见, 气氛十分活跃。我经常在旁为他们端茶送水,聆听教诲, 受益匪浅。
摘自政协湖南津市委员会编纂的《城市基因津市文史丛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