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雷光清 于 2023-11-27 21:50 编辑
《城市基因●津市文史丛书(工商卷)》连载(四十三)
第七章 公企改制
第三节 两个置换 一、动员大会 2000年2月12日,也就是正月初八,是春节假期后的第一天上班,按惯例各单位要开碰头会,碰头会也叫收心会,寓意年已过完,新一年的工作开始。与往年不同的是,这年的碰头会是全市各单位集中一起开的,大会地点在红旗剧院,台上“动员大会”会标赫然醒目。听说这会原准备在年前开的,市里为了让大家过好春节,才推迟到年后。其实,企业改制的风传在年前早已是沸沸扬扬,而且是春节期间最“时髦”的话题。但当这一天真的来临时,大家不免心里有些忐忑。与会者除政府各部门、机关团体外,还有各工、商企业负责人。 大会由市委副书记主持,市长作动员报告,常务副市长宣读改制方案,市委书记作大会总结。动员报告是精神层面上的,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大道理”。但“改制方案”牵涉到每一个家庭,全场人员皆侧耳倾听。全文七大项三十条近五千字,其中“新词”特多,什么两个置换、两个解除、破产重组、股份合作制等,这些名词不仅第一次听到,而且生涩难懂。尽管宣读人逐字逐句地反复解释,但下面的嗡嗡声一阵高过一阵,主持人不得不数次重申大会纪律,与往常不同的是,主持人面部毫无愠色,倒是有些善解人意的样子。 中途没有休息,临近中午,上卫生间的人很多,这里仿佛成了第二会场,大家喋喋不休地议论着那些听来的新名词,“什么叫身份置换?”“什么叫买断?买断工龄是哪门回事?”这时市委书记走了进来,人们或许是没在意,或者是看见了也装着没看见,市委书记的头衔似乎没有早前那么令人敬畏了,大家仍在争论,这时,有人不知是故意还是有意地提高了嗓门:“不懂是吧!我告诉你,这买断工龄就是门槛上剁鸡巴-一刀两断。”在场所有人都笑了,市委书记也笑了。 大会最后一项照例是市委书记讲话,书记的发言很简单,先是阐述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是津市经济滑坡的根本原因。然后说到只有进行一次脱胎换骨、凤凰涅槃式的深刻变革,津市工业才有希望、才能发展。改革不是要端大家的饭碗,而是要让大家都有饭碗端。并引用了《黄帝阴符经》里面的一句话:“谋生者,必先死而后生。”最后,书记就大家对改制方案里的一些名词释义不清作了进一步说明,并将卫生间里听来的一段“诠释”重复了一遍,引得全场哄然大笑,会场气氛顿时轻松了许多。 二、改制步骤 强化领导 由市委书记、市长带头,市纪委书记挂帅,45名市级领导每人联系一至两家企业,每月保证有二分之一的时间下企业督促、指导企业改革,协调解决改革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各企业主管部门必须以服务和服从企业改革为己任,自觉为企业改革开路、让路。为保证职责和责任落到实处,市里专门制定了“下、免、撤、抓”四项纪律。每一改革企业派驻一个改制工作队,协助企业搞好改制各项工作,其工作表现列入干部年终考核。 先易后难 截至1999年底,全市公有企业119家(市属、部门、街道)。经过摸底排队,2000年计划完成重点改制企业32家,2001年50家,2002年37家。实际情况是:2000年年底前已有60家公有企业完成“两个置换”;2001年至2002年是攻坚战时期,改制处于僵持阶段,众多的矛盾一时难以解决,截止到2003年4月,全市已有107家公有企业完成两个置换,余下26家属于“三无企业”,即无资产、无厂房、无生产场地,即是兴办公司时由各部门单位组建的商业企业,最终由政府资金兜底于6月底完成。至此,从2000年3月开始历时3年的全市公有企业改制落下帷幕。 三、改制形式 1.“股”,即股份制改造。主要是对那些资产有规模、产品有市场的运转正常企业。 2.“并”,即兼并收购。兼并收购是企业实行低成本扩张的有效形式,对能与大企业形成互补优势的中小型企业,宜以优惠政策鼓励大企业对其兼并。 3.“卖”,即拍卖出售。对小型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都可以采用拍卖出售方式进行改制,拍卖收入一次性缴齐养老保险和置换在职职工工龄后,顺利改变企业性质。 4.“破”,即破产重组。对属于重复建设、长期亏损、扭亏无望、资不抵债的企业,坚决破产,破产后可重组或关门走人。 5.“送”,即零价转让。一些资不抵债或资债相当、股份制改造推不动,破产又批不准的企业,如企业设备完好,产品有一定市场,发展仍有潜力,可采取零价转让方式,转给民营主或外地商。不求所在,只求所有。 6.“租”,即股份制租赁。由有经营能力的职工出资入股组成新的股份合作企业,租赁原企业的有效资产进入市场,其债务仍挂在老企业账上。 四、改制成本 市政府设立改革专项资金,资金来源有三条渠道:一是通过出售直管公房,用以收购企业闲置的房地产;二是通过处置企业的国有资金,主要是通过出让企业使用的行政划拨土地使用权筹措资金;三是由财政安排一部分资金,市财政通过先征后返的办法筹措资金。津市共有119家公有企业,20000多人,在职职工15000多人,离退休职工近7000人,在职职工置换身份按人平6000元,需9000多万元,离退休按人平3万元,需1.9亿多元,两项共计2.8亿元,采取的三项措施基本上解决了改革成本支付问题。 ......待续。
|